【ICON】向日葵總理李顯龍 仰望太陽 追求齊家治國的半生結

撰文:楊紫微
出版:更新:

今年63歲的李顯龍在2004年「天命難違」,踏上父親李光耀的步伐,接任新加坡總理之位。李光耀對新加坡來說遠非是一個總理般簡單,他一方面是建國之父,將新加坡自殖民統治中解放;另一方面,他是個獨裁者,非常成功的獨裁者,「李光耀模式」將新加坡帶到一個後殖民國家前所未有的高度。

年輕時的李顯龍。(網上圖片)
+7

李顯龍雖非直接繼承總理一位,但作為李光耀的兒子,他要背負的何止千斤。自幼已經決定他要走止一條不凡之路。與雙親一樣,李顯龍擁有一份顯赫的履歷,劍橋大學畢業、一級榮譽、哈佛碩士,甚至是新加坡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准將。

李光耀曾說過,如果不是因為他本身曾經是總理,兒子李顯龍相信將更早當上總理,因為不論是智力、政治經驗或語言能力,內閣中無人能及。「我從不懷疑他會成功。你看,誰能比他好-論智力、政治經驗和語言能力?沒有人。」李光耀望子成龍,卻說自己並未有打造他。然而,直到現在,若說李光耀是新加坡的太陽,李顯龍只能說是向日葵,永遠都需要仰望着太陽。

在劍橋讀書時,他被邀請留下做研究生,他回答:「那聽起來不錯,但你不可以,對不?我拿了獎學金出國,我對祖國有義務。」

「我必須回家。我已經加入新加坡武裝部隊。我父親是總理。如果我不回家,不履行我所應該做的,對於國家和我都是不好的。我不想當一名觀眾,我要回新加坡扮演我的角色。」所謂學海無涯,政治是岸,李顯龍的「義務說」難免令人聯想到是否指「李氏王朝」--這個一直被戲稱是家族業務的新加坡總理之位。

要帶動新加坡發展已不可用舊時模式。(VCG)

   危機四伏的新加坡 李顯龍如何轉危為機?

新加坡自1965年脫離馬來西亞聯邦,530萬人民從此過上和平而穩定的生活--這種童話故事般的敘述,切切實實發生在這個海岸小國上。即使如此李光耀當年相當強調,要有危機意識,要保持警惕,要努力工作。時至今日,這種危機意識仍隱隱約約遺留在李顯龍治下的社會中,「新加坡人已比從前更有安全感,」李顯龍說:「我們(政府)其中一個任務就是要提醒國民,現在的結果是由持續的毅力和適當的危機感而成。你不需要疑神疑鬼,但要非常小心地處理危機。」

聽爸爸的話,接爸爸的棒。李顯龍仍未成為總理時,已經要處理李光耀留下的危機。當年李光耀為新加坡中央公積金(CPF)設下的僱主僱員總供款率達至薪資的5成,時不與人,新加坡陷入經濟衰退,供款比例過高對民眾造成巨大壓力。

中央公積金制度在1955年的殖民地時代已經創建,開始時只是為工人提供退休保障的強制儲蓄計劃,李光耀將保障範圍不斷擴大,但相應地供款率提高至1982年高峰的50%。當時一個由李顯龍領導的經濟委員會同意應下調供款率,時任貿易及工業部長兼總統陳慶炎認為40%是恰當的比例,但李顯龍更大膽:「李顯龍聽取了我們的意見。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說:『你若要這樣做,就做到最好。40%不上不下,大刀闊斧,減到35%吧。』」

聽來是個惠民政策,但李顯龍一個決定,顯示了他國為先,民為後的信念。當時李顯龍除了直接將供款率減至35%外,同時下令只減僱主的供款,不減僱員的供款。他認為「這雖然會軟化政策,但不會在實際上增加我們的競爭力。」

李光耀(右) ,李顯龍(網上圖片)

   向前望向後望 李顯龍看得有多遠

即使李顯龍在處理外在危機的能力得到肯定,但他的內在又是否已經準備好當上獅國領袖?新加坡就像個處於成長期的青少年,解決了他的「交友問題」 ,解決了他的「理財不慎」,但在他每天的成長中,李顯龍作為家長,似乎未能為新加坡做好長遠的人生規劃。

新加坡在對抗經濟增長放緩的難題上採取了人口戰略,希望以提升移民數字及生育率延續小島的繁榮,但李顯龍這種仍然改不掉回望過去風光的習慣,對新加坡發展不見得有效。對於如新加坡一樣成熟的經濟體來說,已經沒有通往經濟增長的捷徑;日本與韓國亦經歷過同樣的經濟難題,他們找到的答案是轉型發展出口貿易。

人多好辦事的建議更不受新加坡人的青睞。2013年李顯龍政府公布一份人口白皮書,「預測」新加坡人口將增至690萬,甫一推出就拖跨了他和人民行動黨的民望。民眾炮轟他「離地」,「新人口政策是反新加坡人,而且威脅着我們的生活和生計。」當時一名有份組織反對遊行的民眾說道。李顯龍其後指未來新加坡人口會「大幅」低於報告數字,但新加坡人顯然不賣帳。

新加坡總理公署部長林瑞生在一個訪談中亦明言:「我們十年前令經濟起飛的方法,我們所有人都發現已經與不能再維持下去。」李顯龍帶領下的新加坡不是一部可以在天際翱翔的飛機,而是不斷倒帶重播的錄影機。李光耀在他的時代輝煌過,但輝煌不能被複製貼上,用回同一個執政方式只是徒然。

李顯龍與現任妻子何晶。(網上圖片)

  遇上生命中的那位:何晶

李顯龍有兩段婚姻,在第一任妻子黃名揚在1982年逝世後,李顯龍與何晶續弦,在1985年結婚。何晶是一個不亞於李顯龍的強人,「第一夫人」的頭銜在並未成為她的束縛,她不但是新加坡第一大國有企業淡馬錫控股(Temasek Holdings)的總裁,更是美國《財富》雜誌的50大商界女強人之一。

她和李顯龍結婚時,她已經是國防部要員,而李顯龍只是剛從軍中退役,更是帶着兩個孩子的鳏夫。何晶指,她決定與這個男人共諧連理的原因,並非是他的家世,而是被他的善良和幽默收服了。兩個主見強的人走在一起,難免會有爭執,但李顯龍和何晶之間是平等的,並不會因李顯龍當上總理而改變「我和他時常意見相左,但在這些問題上我們會做積極的爭辯。」何晶說。

對於李顯龍看似隻手遮天的權力,何晶卻看得通透:「李顯龍雖然身居高位,但他不能做任何片面決策,他只是團隊中的一分子而已。」

想知更多:【專頁】新加坡第一家庭反目:李顯龍 vs 李顯揚、李瑋玲

李光耀逝世後影響力仍相當大。(VCG)

   太陽與向日葵:兩代李氏總理

新加坡有一點最為國際社會咎病,執政黨人民行動黨(PAP)自1959年建立自主政府時掌權至今,造成一黨獨大的局面。2011年大選時,反對黨派在民選票一共獲得4成選票,已是歷年來最高得票率,但人民行動黨仍獲得87個議席中的81個,這個李家一直掌控新加坡政治大權的現象,而令新加坡被戲稱是李氏王朝。

事實上,李顯龍與人民行動黨密不可分的關係,成為了獅城現時面對最大的問題之一。對於近日李光耀故居應否拆卸的問題,李家上下鬧得熱烘烘,李顯龍公開表示會於周一(3日)接受國會議員就此事質詢。弟弟李顯揚的一席話,點出了問題的癥結。李顯揚說,他沒有信心,李顯龍總理7月3日將在國會發表的聲明,能公平、透明或全面地陳述事件。李顯揚認為,在國會這個平台,總理面對的是他的下屬。他們沒有濫用權力和利益衝突的背景資料和證據。李顯揚也說,就算解除了黨鞭的約束,從過去的經驗來看,只有少數的國會議員敢提出異議。

李顯揚指公開父親故居爭議事件後很多人接觸他,有些人指責他擾亂國家穩定狀況。(路透社)

事實上,經歷了50年,新加坡的人民行動黨早已演變成一個利益共同體,政府不透明亦令人難以監控。2013年,人民行動黨就爆發了一宗醜聞。故事由新加坡博客歐如鵬(Alex Au Waipang)撰文,指由反對派工人黨管理的阿裕尼—后港市鎮會(Aljunied-Hougang Town Council)被新加坡國家發展部指帳目不清及監管失當。然而事件被揭背後提供金融軟件服務的公司Action Information Management,原來是由人民行動黨成員所擁有。

  打壓異見 源於不安

公司被指在欠缺充分理由下,突然不再向市鎮會提供服務,市鎮會需斥資自行開發系統。事件被指是執政黨的政治打壓,李顯龍一如既往否認,要求歐如鵬撤文及道歉。新加坡政府幾乎容不下批評政府的聲音,李顯龍威脅會以誹謗控告對方亦屬常態,另一位新加坡博客鄞義林(Roy Ngerng Yi Ling)於2014年,在其博客發表了一篇批評新加坡公積金(CPF)制度的文章後,亦被李顯龍控告並且勝訴,成功向對方索償,鄞義林須花10年時間向李顯龍賠錢。

李顯龍的不安,也見於該國近年收緊對言論自由的控制。去年8月通過的《司法(保護)法令》(Administration of Justice (Protection)Act )是一例。該法案主要保護法庭的公正性,法案列明觸犯有關各種藐視法庭的最高處罰是罰款10萬坡元和監禁3年。有人權組織就質疑法案成為新加坡政府鎮壓與對付批評者的工具。

:新加坡政府對於異見者不留情面,博客鄞義林曾因撰寫一篇批評公積金制度的文章就遭到總理李顯龍控告誹謗。(Getty Images)

此外,隨旅客減少及航運業增長放緩,新加坡經濟增長已連續五年下跌。去年底有調查顯示,新加坡企業對2017年經濟表現也較為悲觀。經濟向好,是社會穩定的前提。已故資政李光耀,一直以游刃於中美之間而不失獅城個性聞名。至於李顯龍,似乎未能如父親般將固中微妙平衡準確拿捏。

  中美之間周旋 未見乃父之風

熟悉新加坡事務的學者巴爾(Michael Barr)曾撰文,指在歐美留學的李顯龍,對於美國有種難以抗拒的感情。去年四月,中國和老撾、柬埔寨及文萊,就南海問題達成四點共識後,新加坡外交官批評中國此舉是分化東盟。李顯龍亦稱,海牙法庭對南中國海主權爭議的仲裁有力地界定了有關國家的主權,並呼籲所有國家尊重國際法,接納有關裁決。

在中國眼中,李顯龍的舉動措辭顯得有點多事。在仲裁結果出爐後,《南華早報》曾引述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說,新加坡不是南中國海的主權爭議方,希望新加坡維持中立立場,中國希望新加坡政府在不插手南中國海問題的條件下,積極推動中國與東盟的合作。去年10月,特朗普還未當選,李顯龍接受美國《時代雜誌》專訪時,被問及如沒有「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的後果,回答道:「你不會像中國人般做事。中國人口袋裏袋着波板糖到處去……」

中新關係之後未見好轉。今年1月,新加坡國防部消息指,去年11月香港當局發現並扣押9輛屬於新加坡的裝甲車,引起外交風波。此前,這些裝甲車曾代表新加坡參加過台灣「星光計畫」軍事演習,顯示新台之間仍有進行軍事訓練合作計劃。5月,眾多國家領導人出席了在北京舉行的一帶一路高峰會,東盟十國大多數國家領導人都出席了峰會,獨欠了李顯龍的身影。

新加坡9輛裝甲車於去年11月底遭港府扣查。(資料圖片)

  未能齊家 焉能治國平天下?

李光耀去世後,位於歐思禮路38號(38 Oxley Road)的李光耀故居何去何從正是挑起今次李家家變的導火線。李顯龍弟妹李顯揚及李瑋玲指控跑長利用已去世的李光耀光環,為兒子進入政壇延續李家天下一事鋪路,而寧願違背李光耀遺願及不顧弟妹強烈反對亦要保留故居。歸根究底,李光耀及其故居至今仍對新加坡人民來說有崇拜價值亦非好事,要消拆的不是故居本身,而是對強人政治的渴求。正如Cherian George的評論中提到,即使有形的故居被拆毀,但要激起民眾對李光耀的崇拜之情是談何容易,重建故居內部,再用虛擬實境投射李光耀影像,配以適當的旁白及音樂,豈不是更能觸動人心?

李光耀作為領導者相當出色,為新加坡帶來陽光;如今這陽光仍然灑落在獅城大地,但光源並非是現任總理李顯龍,而是已經消逝的李光耀;李顯龍一日不能踏出父親的陰影,新加坡前路依然茫茫。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