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大灣區】李冠洪:港參與欠「落點」 官僚保守難消東部阻隔

撰文:莊恭南
出版:更新:

過去一年,粵港澳大灣區如一股無可阻擋的洪流,香港亦乘勢而行。交通基建相繼落成,內地亦公佈一系列便利港人在內地生活居住的政策,一切好像準備就緒,彷彿香港隨時就能與廣東省融為一體,在大灣區的國家發展大局中佔一席位。
粵港澳間的一切阻隔看似即將打破,然而,作為粵港邊境禁區的沙頭角,仍舊重門深鎖。沙頭角鄉事委員會主席李冠洪接受《香港01》專訪時表示,深圳市官員之前曾主動找他謀劃發展沙頭角邊境兩側,惟其後得知港府短期內無意開放沙頭角邊境,既感愕然,亦感無奈。李指,港深東部邊陲,有獨特而難以取代的優勢,可以成為大灣區發展的其中一個新「落點」,惟礙於香港官員思想保守,兩地阻隔難以打破。
見微而知著,沙頭角發展的阻力,會否就是大灣區推進不夠快的投射?香港官僚對大灣區欠缺全盤意識的縮影?

面對大灣區規劃,沙頭角卻缺席,李冠洪批評港府抱殘守缺。(張浩維攝)

在1950年代設立禁區前,坐落於中港邊境線上的沙頭角,一直是一個整體,兩地居民自由出入。李冠洪指,禁區的設立,對沙頭角的發展,影響很大,雖然禁區範圍在2012年之後,由2千多公頃,大幅縮減到400多公頃,但沙頭角墟內有碼頭前往吉澳、荔枝窩、鴨洲等外島的碼頭,仍然只限沙頭角居民使用。

沙頭角禁區的設立,原意是為防患冷戰時期,隨時可能闖入香港境內的「入侵者」,並阻止偷渡客的湧入。時移世易,李冠洪說,中港兩地交流越來越頻繁,其實早已沒有保留禁區的理由,惟保安局仍然以保安為由,不願將全面「開放禁區」擺上議程。

內地官員為大灣區找「落點」:「佢哋仲緊張過特區政府」

歷史的時針撥到今日,大灣區規劃如箭在弦,促進香港與其他大灣區城市間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互動,一直是掛在林鄭嘴邊的一句響亮口號,但第一個找李冠洪商討沙頭角中港兩邊合作大計的,卻非港府官員。李冠能表示,自己在香港並沒有任何有關大灣區的公職,反倒在深圳,一個關注大灣區發展的民間協會,邀請他出任顧問,鹽田區政府、深圳市旅遊局都曾主動找他,「佢哋仲緊張過特區政府」。

李冠洪說,發展香港東部邊境成為大灣區的落點,內地官員比特區政府落力得多。(張浩維攝)

與內地官員的互動,令李冠洪對大灣區的認知更加深刻。他說,「國內的思維是,大灣區作為一個口號,一定要落地,在香港要如何落地?沒有可能在西九龍,雖然有高鐵,但那不是一個落點。內地官員想到的其中一個(落點)是沙頭角,如果在沙頭角有一個旅遊點,既可以連接外島,也可以引進遊艇會,建成度假中心、低密度民宿等的悠閒娛樂產業,但若你還要將遊客推去西九龍,佐敦、尖沙咀肯定要癱瘓。」

港府大灣區觀念錯誤 忽略東部發展潛力

不過,內地官員一聽到禁區二字,就望而卻步。李冠洪說,「他們覺得香港政府不願意處理這個棘手問題。」

李冠洪認為,特區政府思考大灣區的觀念是錯誤的,「大灣區不在西邊,大灣區最有潛力的地區在東部,深圳也正在東進,惠州也在東面,香港距離最近的一個點,就是沙頭角。」他指,保安局官員每次聽到他開放邊境的建議就會搖頭,認為保安問題難以解決,「諸多藉口,其實是行政上怕麻煩。其實好像羅湖一樣,圍鐵絲網做好保安措施,搞一個小型關口,和羅湖完全沒有分別」。

河套搞創科,九西搞高鐵,李冠洪指,沙頭角也有不可取代的獨特優勢。(張浩維攝)

打通東部邊境阻隔,在政治上亦不會有有大反彈,李冠洪認為,「當區居民肯定有人會覺得沙頭角是自己後花園,很寧靜,不想外人來,但這只是個人考量,不是看大局。」所謂打破阻隔,其實也只是將沙頭角邊境正常化,變成一個小羅湖,並非代表內地人可以自出自入,「連泛民都不會反對,但政策局和政府部門,抱著不做不錯的心態,因為怕麻煩,如果要做,一定牽涉不同部門,要有一個高層次的統籌。」

融入大灣區 東部邊境作用不可取代

李冠洪分析,香港的大灣區藍圖中,「河套已有高科技,西九搞高鐵,但沙頭角做不到工業或者IT。」不過,他認為,香港東部邊境在參與大灣區的過程中,還是有不可取代的作用。

現時遊客要前往吉澳要取道馬料水,如果從沙頭角碼頭,只需20分鐘。李冠洪指,內地人近年到香港旅遊的模式已經開始轉變,不再只到旺角消費及中環觀光。沙頭角毗鄰船灣郊野公園,如果開放禁區,可以帶旺附近該一帶旅遊業。

李冠洪指,只要開放邊境,沙頭角有潛力成為旅遊樞紐之一。(張浩維攝)

此外,深圳亦在向東擴張,「鹽田也想打造商業衛星城市,不需要來香港做商業行為,但沙頭角可以變成休閒旅遊中心,互相配合」。李冠洪笑言,「其實可以將粉嶺高爾夫球場都可以搬來沙頭角,要打波的人根本不會介意遠,只要有交通配套。但沒有人(官員)夠膽,大家心態保守,所以抗拒。」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