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歌法】 學生識唱唔識解? 中學生:講工人好辛苦起萬里長城

撰文:鄭榕笛
出版:更新:

政府今天(9日)公布《國歌條例草案》, 條例訂定為了體現《國歌法》第十一條的精神,草案第9條規定教育局局長須就將國歌納入小學教育及中學教育發出指示。
未有立例前,現時全港大部份中小學都有已在校內通識課、音樂課或語文課上教授國歌,《香港01》採訪發現,不少學生、包括不諳廣東話的少數族裔學生都能琅琅上口唱國歌。但大部份都不求甚解,只記得發音和旋律,不理解國歌的背境和意思。有小學生更誤以為國歌的內容與興建萬里長城有關!
大多數學生來自南亞裔或小數族裔的中學校長表示,推行國歌教育有助學生建立自我形象和身份認同。

全港大部份中小學都有已在校內通識課、音樂課或語文課上教授國歌,《香港01》採訪發現,不少學生都能琅琅上口唱國歌。但大部份都不求甚解,只記得發音和旋律。(資料圖片/盧翊銘攝)

小學三年級的譚同學能唱出完整的國歌,但被問到知否歌詞意思時,譚同學稱:「講緊工人好辛苦起萬里長城。」就讀中二的王同學則表示不太清楚國歌的意思,「以前老師好似講過,但唔太記得」他認同唱國歌時態度應該莊嚴,但在重要場合唱便已足夠,「多唱幾次無咩大差別」。被問到是否支持國歌法立法,王同學同意國歌的權威應受保護。

本地學生對國歌的了解都是「半桶水」,非中文為母語的少數族裔學生情況更甚。身為少數族裔的9歲小學生Yamna能夠以清晰普通話唱完整唱出國歌,然而Yamna卻不明白箇中含意,僅一臉雀躍地告訴記者唱國歌時感到開心:「因為我喜歡唱歌」,但她同時向記者表示,自己也喜歡唱校歌和其他老師教的兒歌。

其他較年長的少數族裔學生亦僅記得一兩句零星歌詞,中六的Ikra表示雖然低年級時學過,但平時在校很少機會唱,加上因語言問題,背誦歌詞對她而言已經很困難,遑論掌握其歷史背景。就讀中六的Nimrah則表示,自己略憧哼出幾句國歌歌詞,但不明白當中的意義,並淡言道:「我是巴基斯坦人,但我也不懂唱巴基斯坦國歌,(所以即使我懂唱中國國歌,)也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
 

有中學生認為國家的權威應該被維護,在特別的場合至少要唱一次。(資料圖片/林若勤攝)

學校約有7成學生來自南亞裔或小數族裔的地利亞修女紀念學校(吉利徑)校長陳鉅培,接受《香港01》訪問時表示,推行《國歌法》有助學生建立自我形象。他表示,雖然校內有不少少數族裔的學生,但實際上都是香港人,同時間亦擁有多重身分,「例如祖籍是一個身份,國籍又是一個身份;每一個身份,背後都有一定的意義」。陳校長表示,雖然學校目前只有在畢業禮上才播放國歌,他不排除學校將來會在其他重要場合播放國歌,以及教育學生有關國歌的出現及背景,讓學生更了解中國的歷史、國情,從而協助學生塑造自我身份認同。

陳校長謂,「中性去睇呢件事,我們不要從政治角度去睇」,讓學生認識國歌從架構上來看,是一種身份的教育,當中包括對自我的認識,以及自我的身份認同,「由自我出發到同社區、香港、鄉下(不同祖籍),以及與中國關係,都是構成身份認同的元素」,「我們學校採取的態度,是盡量讓學生知道自己不同的身份及其價值及意義」。陳校長續指,許多學生長大後,最終或會選擇領取特區護照,成為「中國人」,故在校期間教授國歌的基本知識,「幫助他們認識自己、建構自我形象是好重要的」。

最後,陳校長亦不認為有需要向老師發出指引,訂定何謂侮辱國歌行為或罰則,「從教育者的角度來看,若學生於奏國歌的場合出現一些表達情緒的行為,反而我們覺得應了解其成因及就此對正下藥」,較從法制上去訂定那些行徑是好與壞及罰則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