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預算案2020】陳茂波派錢今揭盅 回顧歷次手法和「特色」

撰文:鄭榕笛 林劍 陳芷昕
出版:更新:

香港市道在過去一年受反修例風波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雙重衝擊,市民終於等來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公布新一份《財政預算案》。百業蕭條下,泛民建制多個政黨難得形成「跨黨派共識」要求全民派錢1萬元。
雖然政府一直沒有對外「鬆口」會否順應民意開庫,但外界普遍估計今次預算案派錢勢在必行,民建聯更一早提醒政府要以最簡單直接的方法,勿要重蹈覆轍,重演去年關愛共享計劃派錢的亂象。
政府自回歸以來,曾於2011年全民派發6000元,以及2019年透過關愛共享計劃派發最多4000港元的津貼,其中申請資格及行政方式都大為不同,若論最大的共通點,相信就是兩次都是政府在民意反彈下「跪低」的結果。

2011年,時任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決定在財政預算案中向月入低於1萬元的市民的強積金戶口注資6000元,結果被批遠水難救近火。

曾俊華開全民派錢先河

2011年政府庫房有千多億盈餘,時任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決定在財政預算案中還富於民,推出涉款441億的十項「派錢」措施,包括向平均月入低於1萬元的市民的強積金戶口注資6000元,結果被批遠水難救近火,以及忽略無強積金戶口人士的利益連建制派都倒戈傾向反對預算案。

申請方式:網上遞表

最終曾俊華「跪低」宣布全民派錢,2012年3月31日年滿18歲、有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即合資格,設網上申請,截止日期為2012年12月31日。為分流行政手續,如果第二階段才申請,可多拿200元,這可成為該次派錢的小特色。

當時政府通過銀行向市民派發,每處理一宗申請,銀行可收回15元手續費。財經事務及庫務局於2013年3月公布,有約612萬人成功登記,即共發放金額370億元,而支付銀行手續費(約9,100萬元),加上給香港郵政的手續費、宣傳、增聘人手處理申請等,合共約2.058億元,成本不菲。

攞錢方式:注入銀行戶口或取支票

雖然曾俊華當年派錢是出於社會壓力而作的臨時改動,亦無先例可參考,但落實過程尚算順利。當時政府委託金管局與銀行開會研究,敲定讓有銀行戶口的市民,透過親身、郵寄或電子銀行交表方式由銀行處理申請及注資金額到戶口,一般會在登記後約十個星期內收取款項;沒有本港銀行戶口的申請人,則需到郵局登記及領取支票,一般在約十二個星期內獲通知往郵局領取支票。

特色之一:2,700人無取支票 政府省回7.3億

該次派錢的另一特色,是有市民「有錢都唔攞」。埋單計數,最後約12萬合資格市民未有在限期前登記而喪失領取資格,加上約2,700人在登記後未有在限期前領取或兌現6000元支票,政府最後省回約7.3億元未有派出。

波叔補漏拾遺派錢4000元

而現任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於2019年宣佈推出「關愛共享計劃」的補漏拾遺措施,讓未有在2018/19年財政預算案中受惠的俗稱「N無」人士獲派錢4000元,而退稅少於4000元的市民亦可獲發差額。

誰可申請?設四條件

申請全額4000元的人士除了要是年滿18歲的香港永久居民外,另需合符四大條件,包括通常居住香港、沒有受惠於2018年至2019年預算案的派糖措施、無須繳交2017至18年度薪俸稅、以及在香港沒有物業。全港受惠人數約280萬人,共發放金額110億元。行政費逾3.3億元。

政府派錢4,000元的「關愛共享計劃」申請表派發初期,曾發生一表難求的情景。(資料圖片/李家偉攝)

申請方式:不接受網上申請 市民蜂擁排隊攞表格

雖然「派錢」原應是皆大歡喜,但是次派錢卻換來港人一肚子氣,其中最大弊病是行政效率低下。申請過程中出現種種亂象,市民先從政府官方網站下載申請表,或者親身前往「在職家庭津貼辦處」、「學生資助處」或民政事務總署各區辦公室索取書面申請表。取得申請表後需填妥 11 項個人資料,以及提交 3 種證明文件副本。完成後郵寄至家庭津貼辦事處,或投遞至指定投遞箱。

及至開放申請時,不少市民蜂擁至各區民政諮詢中心取表,有人因取不到申請表而湧至區議員辦事處要求代印。不少有區議員連日疲於奔命為市民處理申請。

手續繁複 過程錯漏百出

由於政府派發「關愛共享計劃」要提交多份文件,而且不接受網上申請。政府要事先聘用約700名員工負責文書工作,過程中除了要處理資料不全、錯漏等問題,政府人員亦遺失約1萬2千份申請表。結果有市民申請逾9個月仍未收到款項,事件惹來社會廣泛批評。可以說,政府的第二次派錢「代價不菲」,除了行政成本上漲,亦因負評大的形象受壓,錯過累積民望資本的黃金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