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私營房屋改七三比 林鄭稱是力排眾議 憂立會拉布成風險

撰文:潘希橋
出版:更新: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早(28日)出席電台節目時,提及房屋土地問題,指早前將公私營房屋改成七三比,在政府內部有反對聲音,但她在力排眾議下實行,強調並非不關心私樓。她又指一塊生地變成熟地,立法會會否拉布拖延,是最大的風險和不確定因素。

林鄭日前在《施政報告》宣佈,未來10個財年已覓得330公頃土地,興建31.6萬個公營房屋單位,足夠滿足未來10年估算的公屋供應需求。

林鄭日前在《施政報告》宣佈,未來10個財年已覓得330公頃土地,興建31.6萬個公營房屋單位,足夠滿足未來10年估算的公屋供應需求。林鄭月娥今日在電台節目中進一步解釋,指一塊地要由「生」變「熟」,需要很長時間,包括收地賠償、各種規劃程序,例如將邊緣綠化地改為住宅,交由城規會審批等,當中亦會面對司法訴訟。

對於未來10年內達標能成功落實有多大信心,林鄭指最大風險是在立法會,因規劃完成後,仍需由立法會審批基建項目的撥款,若每項基建都經歷冗長的審批過程,甚至拉布,會成為不確定因素。

她又披露,早前將公私營房屋改成七三比,在政府內部其實亦有反對聲音,但自己力排眾議。她強調這不代表她不關心私樓問題,指出《施政報告》有不少加快私樓供應的措施,包括發展局會成立項目促進辦事處精簡程序,又指去年放寬按揭成數,幫助了數萬個首置家庭置業。

對於正出售3,700個綠置居銷情欠佳,林鄭月娥說,目前尚處於揀樓階段,可能最終會全數售出。她指自己曾到訪過售樓處了解,得知綠置居賣得不好的原因,是單位不夠大,說明市民在在出租公屋居住一段時間後,會希望換大一點的單位,但若然建大一點就變成了居屋,政府需思考,若有這種中間置業選項,應該是何種類型的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