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醫院今年分階段投入服務、9月公布收費 議員關注人手問題
政府今年底發表《中醫藥發展藍圖》,以勾劃未來的發展路向。本港首間中醫院今年起分階段投入服務,在今日(14日)的立法會衞生事務委員會會議上,醫務衞生局中醫醫院發展計劃辦事處總監張偉麟預計,今年9月會公布收費詳情。不過,多名議員關注中醫院啟用後有沒有足夠人手應付服務需求。
A4聯盟議員林素蔚憂慮,全港的中醫人手有限,如果接下來從診所去到中醫院,會否人手跟不上,局方有沒有確保開設中醫院時,會有足夠人手應對住院、門診和國際發展的需要?
醫務衛生局局長盧寵茂回應稱,中醫醫院確實是香港首次有中醫住院病人,以往香港中醫服務,到時診所,基層門診的服務,確實住院服務方面需要一些其他人手。中醫院正積極招聘人手,包括有可能在香港以外,一些中醫住院的人手人才來到香港。
自願醫保涵蓋中醫服務? 政府:與保險界曾開會3次
林素蔚又關注自願醫保日後涵蓋中醫服務的安排。醫務衞生局中醫醫院發展計劃辦事處總監張偉麟表示,跟保險界已舉行過3次會議,討論住院服務、病種及收費架構等問題,保險主要涵蓋住院病人。他又說中醫醫院第一年主力提供門診及日間服務,第二年會有128張住院病床,相信保險業界已有足夠準備。
醫衞局:中醫醫院收費屬市民可負擔水平
經民聯議員陸瀚民關注中醫醫院的門診診金收費,及人員招聘尤其中醫護士的培訓情況。張偉麟預計,今年9月會公布收費詳情,強調是可負擔的水平。他解釋收費會分為兩個部分,三分二由政府資助,由局方釐定;其餘非政府資助則由中醫醫院董事局根據市場導向,包括市場狀況及市民承擔能力等各項考慮因素。至於人手,中醫醫院的人才庫目前已有逾250人登記,主要是中醫師,下半年會為註冊護士提供中醫護理培訓。開院期間需要護士數目不多,門診及日間服務大約需要20人。
本港首間中醫醫院首年以門診為主,翌年則擴展至住院服務,最終可提供400張病床,預料每年門診診症量約31萬人次,但不設急症室服務。中醫醫院會提供包括中醫內科、外科、婦科、兒科、骨傷科及針灸科6大分科服務。
另外,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表示,正推動兩個中醫藥發展旗艦機構的籌備工作,分別是將軍澳的香港中醫醫院及科學園的政府中藥檢測中心永久大樓,預計如期在今年底分階段啟用及開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