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方案對香港是挑戰 港官先要做到意識、理念對接

撰文:鄭寶生
出版:更新:

中央日前公佈《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前海佔地由14.92平方公里,擴大7倍至120.56平方公里,發展目標是在2025年達致「建立健全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初步形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營商環境」;2035年要令「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更加完善,營商環境達到世界一流水平」。

就在《前海方案》出台前一天,中央亦發佈了《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大大擴闊澳門未來發展和生活空間,而且是實行「粵澳共商共管」,反而《前海方案》,未有列明香港有何制度上的角色。

過去幾天,港府官員、建制派無不提到香港要抓緊發展機遇,但其實前海發展對香港來說是一個挑戰,這是思想、意識上的挑戰,若然無法克服,繼續「不進」或「慢進」,香港有可能被取而代之。

前海合作區總面積擴展至120.56平方公里。(中新社)

橫琴新區發展高新科技 建立特色芯片設計

橫琴新區是由廣東省和澳門「共建共管共享」的合作區,澳門主導經濟範疇,廣東省則主導社會管理,大幅增加澳門的經濟、民生發展空間。《橫琴方案》有很遠大的發展目標,要建立科技研發、中醫藥、文旅會展、現代金融等產業。

其中在科技產業,要成為澳門大學、澳門科技大學的產學研示範基地,以科技創新為重心,發展集成電路、電子元器件、新材料、新能源、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和生產醫藥產業,並要建立特色芯片設計、測試和檢測的微電子產業鏈。澳門一向被指過度依賴博彩業,上述建設方針有望令澳門經濟產業變得多元。

值得一提的是,《橫琴方案》將逐步構建民商事規則銜接澳門,最終目的是接軌國際,以此看來,不能排除未來會成為澳門的一部份,兩地一體化發展,成為新的經濟特區。

《前海方案》香港非擔當關鍵角色

澳門若有如此長足發展,對一海之隔的香港來說,絕對是重大挑戰。《前海方案》與《橫琴方案》其中一大不同的是,橫琴新區的發展責任十分清晰,經濟項目以澳門為主導,但《前海方案》則是整個區域的規劃,由廣東省及深圳組織領導,嚴格上香港沒有甚麼主要角色。

《前海方案》提及香港擅長的金融業,涉及建立金融機構、金融市場、金融產品和金融監管創新等範疇,香港在此事上卻沒有太大話語權,只能是「參與者」角色。以此看來,不單止並非部份建制派所說的機遇,更可說是本港支柱經濟產業的重大挑戰,如未能好好應對,長遠來說香港優勢將慢慢被削弱。

前海合作區擴區後,將為尋求更廣闊發展空間的港資、港企、港人提供更多發展選擇和機會。(中新社)

融合是香港持續發展前提下的融合

面對鄰區變得更為強大,香港必須加緊步伐,提高自身競爭力。中央接連推出大灣區規劃、「十四五規劃」,到這份《前海方案》,香港都要尋找當中的機遇,第一步要做到「思維對接」,要意識到香港面對前海競爭是一個挑戰。正如中聯辦主任駱惠寧上月所說,香港需要「認清國家規劃要求」,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不斷提升香港競爭優勢。

香港長期缺乏對國家規劃的認識,不止政府高官如此,建制精英亦停留在問中央索取優惠的心態,每次中央有惠港政策就稱為「中央派糖」。今次《前海方案》出台,建制派都說香港要把握機遇,但香港要做的,並不是讓專業人士移民到前海,香港需要發展機遇,但首先要在香港增加機遇,而前海出現的機遇,不能代替香港需要的發展,融合必然是香港持續發展前提下的融合。

值得注意的是,《前海方案》提到,前海合作區「是支持香港經濟社會發展、提升粵港澳合作水平、構建對外開放新格局的重要舉措,對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增強香港同胞對祖國的向心力具有重要意義」,可見中央希望透過前海規劃,讓香港與內地更緊密發展,讓香港人在內地生活、就業更便利。

特別是鼓勵青年發展問題上,《前海方案》將是一項新機遇,未來的前海發展藍圖,重視面向港澳青年築巢引鳳,在打造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過程中,以深港青年夢工場、青創生態谷等為載體,實施「前海港澳青年招聘計劃」,為港澳青年實習就業、創新創業提供平台、崗位,以及配套扶持資金、住房保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