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開鑼︱林鄭指封區檢測奏效 防疫措施牽涉人 難以滴水不漏

撰文:羅家晴 吳倬安 周皓宜 林劍
出版:更新:

新一屆立法會今日(12日)舉行首次大會兼行政長官答問會,特首林鄭月娥接受議員質詢。不少議員關注Omicron變種病毒,在社區觸發新一輪疫情,但林鄭否認政府抗疫錯漏百出,強調本港每百萬人僅有1754人感染,而絕大多數個案都在隔離營中確診,認為香港現行的封區檢測經長時間實踐證實有效,拒絕採用內地的全民檢測模式。

林鄭在開場白表示,反對派離開議會後,2021年是成果豐碩的一年,政府初步計劃向新一屆議會提交40項立法建議,希望加強與議員間的合作。林鄭又公布政府架構重組方案,政策局將由13個增至15個,其中將增設文化、體育及旅遊局,統整電影及創意產業;另外會分拆運輸及房屋局,獨立出來的房屋局將全力統疇增建公營房屋,並豐富置業階梯。

至於20名出席「洪為民派對」的議員,均未見現身本屆立法會首次大會。

+2

劉國勳:換屆令北都會變「孤兒仔」?

【13:10】民建聯劉國勳稱,感謝特首接納他提出有關新界北建設計劃之建議,認為除了設立副司長職位跟進北都會規劃外,亦應設專責辦事處,在政府餘下半年任期加快相關發展計劃的協調工作。

林鄭稱,北部都會區工作須在政府內處理,認為除了由政策局進行相關工作外,亦須核心部門處理,但認為應留待下屆政府決定是否設立專設行政單位。劉國勳追問時指,政府還有半年換屆,如何令市民有信心北部都會區發展能夠延續,擔心換屆後令北都會變「孤兒仔」。林鄭強調,回歸後政策延續性非常強,尤其受到社會支持的政策,舉例稱上屆政府也支持取消強積金對沖,「唔會因為換人而完全被放低。」

【13:00】經民聯林健鋒贊成政府架構重組方案,問及政府需要哪些政治人才,林鄭指以前有人怕「熱廚房」太熱,她希望現在已降溫,相信在新制度下,可吸引有才幹人士加入政府。至於公務員問題,林鄭指正檢視公務員晉升機制,做到有能者居之,亦會鼓勵同事在特定範疇扮演倡導者角色,設立專職專責的專員職位。

【12:55】飲食界張宇人表示,政府因應疫情快、狠、準收緊防疫措施,但也希望林鄭可以快、狠、準放寬措施。他稱飲食業希望能夠盡快恢復晚市,並提出建議,如營業時間可否彈性處理,強調酒吧、夜總會、卡拉OK的職員已經全數接種疫苗,亦只接受已打針的市民光顧。他又指有業界反映可否推前實施疫苗氣泡,同時放寬現時的防疫措施?

林鄭稱,各個建議都願意考慮,但大前提是疫情受控,樂見不少行業寧可恢復做生意亦不想要補助,重申最重要是沒有社區爆發。林鄭又指,希望餐飲業明白收緊防疫措施並不是針對他們,而是因為禁止晚市堂食、以及看戲的話,就可在短時間內將人流大幅下降。

陸頌雄憂新一輪抗疫基金「救市唔救人」

【12:50】選委界工聯會陸頌雄批評,國泰兩名員工違規令全港市民受罪,政府現須推出防疫抗疫基金亡羊補牢,惟以基金4.0作為新一輪藍本,市民會感到失望,認為若基金4.0的標準,基金5.0只會「救市唔救人」,又斥國泰於基金4.0中收了三百億元政府資助,但前線員工「一蚊都無收到」,「點解唔可以直接資助員工?」否則員工只能無薪假、被解僱,問及會否優化,包括民航業。

林鄭稱,明白代表工人的議員有相關訴求,認為防疫抗疫基金已作很多辯論,基金亦已發揮效力,失業率已下減至4.1%,強調盡快協助被關閉處所的營運者,「希望佢哋作為僱主,都會保著員工咁寶貴嘅資源。」她又澄清指政府並無資助國泰,只是向國泰投資,「啲錢係要還。」

陸頌雄提到,近日打針、檢測大排長龍,他促請政府交代如何增強檢測能力。林鄭稱,近期政府已經增加流動站、延長接種中心運作,強調屯門只是特殊例子,因「時間好急」、「要同時間競賽」,她希望市民諒解,強調當局和承辦商已作出最大努力,「希望市民配合,呢次唔好意思啦,時間係排長一啲,但做完檢測大家都安心。」

林鄭:只要14天沒有本地個案 通關便有期

【12:50】西九新動力梁文廣提到,現時通關無期,他在地區都收到不少個案,急於回內地處理法律、資產、家庭等問題,會否有機制在暫時未能通關之下,協助這些有需要市民。

林鄭指,通關方面自去年9月已做了大量籌備工作,形容已做到「九九十十」,所以她指不是通關無期,只要齊心協力,14天沒有本地個案,通關就有期。所以就算市民覺得排隊麻煩、檢疫服務不周到,都沒有辦法。至於未通關之下,中港兩地恐怕沒有另外恩恤、特權的機制,即使她身為特首,北上不用檢疫,都須接受閉環式管理。所以她希望社會齊心協力支持特區政府的防疫工作。

梁文廣再追問,有一些個案比較複雜,能否協助他們和內地相關部門處理溝通,林鄭指這需要知道具體個案情況。

周小松。(盧翊銘攝)

林鄭籲勿因防疫措施收緊而解僱員工

【12:45】勞聯周小松指,不少工友受政府收緊防疫措施影響,被安排停工或放無薪假,校巴司機和保母亦因停課而要停工,問及政府會否向相關人士提供現金資助。林鄭月娥稱,第五輪防疫抗疫基金將以上一輪基金為藍本,「俾啲信心,都係閂咗人啲處所幾日啫。」她又稱過往推出防疫抗疫基金需要一個月,今次只需要一個禮拜,希望能夠快速回應社會。

周小松續指,上一輪防疫抗疫基金主要資助持牌人,並非資助工友,再追問林鄭會否直接向前線工友派發現金津貼。林鄭說,抗疫基金希望幫助處所,本港人力資源緊張,冀商界不要因為一時收緊防疫措施而解僱員工,「佢第時唔洗旨意請得返」,並強調抗疫需要各界齊心協力,非單靠政府。

林鄭拒就國泰防疫漏洞致歉:須深入調查

【12:35】實政圓桌田北辰表示,要代表廣大市民善意向林鄭和政府表達失望,他稱原定年底可通關,但由於有機組人員「客機去、貨機返」,更沒有自律家居隔離,問及政府是否默許他們毋須攜帶手帶,同時會否就監管不力為市民道歉?

林鄭稱,田北辰曾表示自己不會盲撐,亦不會盲反政府,但她希望對方不要盲目指控同事一直努力抗疫。林鄭指有關豁免制度一直受法律規管,只適用貨機機組人,強調是否有機組人員「客機去、貨機返」需要深入調查,現時不適宜討論,亦不是在此一問一答就能夠解釋。

田北辰再問林鄭會否就此為公眾道歉,林鄭稱有關豁免和監察制度已經實行多時,亦為香港帶來456噸貨物,不認為有問題,她強調一定會就涉事機組人員進行深入調查和懲處,向公眾交代。

【12:30】金融界陳振英問到早前與內地通關在望,但新一波疫情令很多行業損失很大,「還息不還本」會否延長、退場機制下的還款比例可否降低。林鄭指不能即場回應,但會請財政司司長考慮。陳追問,如何令整個營商環境改善、為中小企減壓,以及會否考慮指示財政司司長派發電子消費券。林鄭重申,財政司司長正在諮詢各界,完成後、有了全盤計劃後,會和她商量。

姚柏良。(盧翊銘攝)

林鄭承認旅遊業疫下未曾復蘇

【12:25】旅遊界議員姚柏良稱,感謝政府推出新一輪防疫抗疫基金,形容旅遊界真的很需要此「及時雨」,他指政府再度收緊社交距離措施,令業界再度「清零」,業界零收入、零旅客,又指疫情下旅遊業界受的衝擊最大、復蘇最慢。他問政府會否透過疫情的空窗期,加快推進文化體育及旅遊局重組,為業界復蘇做好準備。

林鄭稱完全明白旅遊界的衝擊,形容業界「事實上未復蘇過」,旅行社一直處於冰封時期,強調會「諗盡方法幫旅遊界」,指政府本周已做好支援旅行社的進一步方案,稍後一併公布,強調政府無錯失空窗期支援旅遊界,包括早前親自與內地文化旅遊部商討,為旅遊業復蘇做好準備。林鄭又指,政府正研究透過文化、體育盛事和基礎建設,為旅遊業賦予新角度。

姚柏良追問時稱,旅遊界受反修例運動、疫情雙重夾擊,「真係『七勞八傷』、彈盡糧絕」,他問會否為旅遊界設復業基金,林鄭稱暫未有相關想法,著姚續與商經局溝通。

卸任前立23條?林鄭:議員做到 政府無理由反對

【12:20】新民黨葉劉淑儀要求林鄭交代《基本法》23條立法時間表,包括目前草擬條文的情況、以及何時進行諮詢等。林鄭稱,23條立法是香港憲制職能,不能再拖,保安局局長已全情投入相關工作。她說,早前提及的時間表是爭取在本屆政府任期展開諮詢,得知在場有議員比政府更積極,希望在本屆政府完成立法,「我就覺得比較難,不過拎出嚟討論後如果大家做得到,特區政府無理由反對。」但她強調,23條立法一定制訂得好,才可確保有成效。

【12:20】自由黨易志明表示,上星期出現的士車保退保的情況,不少業界受影響,他建議通知期可由七日延長至三十日,又問及政府會否協助「單頭」車主向保險公司追討賠償?林鄭稱,得悉保監局已進行不少工作,但現時保險公司挑戰保監局,更向廉政公署投訴,她強調會要求財政司司長認真考慮相關情況。林鄭又提及,政府就新一波疫情將推出新一輪抗疫防疫基金,但不可承諾受影響的車主可得到援助。

林鄭認為,事件反映香港的士行業發展和存在出現問題,並非穩固基礎地發展,她稱很快會就的士發展提交建議到立法會討論,若能提升的士安全及質素等,相信保費也不會太昂貴。「每一件事喺社會上發生,引起社會關注,佢背後一定有一個核心問題」,她稱一直鼓勵同事去看背後核心的問題並致力去處理,而非只看表面,即使過了今年的危機,下一年亦會再有。她稱已經看出政府提出的建議,雖然不是完美,但至少可以集思廣益。

十年建屋已「搵齊地」:地積比不能無限提升

【12:15】民建聯陳學鋒問到,特首對置業著墨很多,例如近日提到漸進式按揭,對更多市民而言,需要一個有尊嚴的居所是迫切問題,問政府能否給予路線圖、時間表,讓市民有個希望,知道何時可以上樓。

林鄭指,房屋是本屆政府重中之重,下屆相信都是,政府已推出過渡性房屋,提供2萬單位,改劃空置土地,連賓館及酒店都用了。她指路線圖本身已有,施政報告提及未來15至20年,連同北部都會區、明日大嶼等土地,會有超過100萬單位「應市」。這還未包含私人發展商的土地。不過,她指現時需要「追落後」,如果認為15至20年時間太長,政府的十年建屋計劃,三十多萬單已「搵齊地」。

陳學鋒追問,有沒有打算全面提升發展比例,林鄭指地積比本身已經加了,因為無限量提升會有後果,例如社區承受力、道路學校是否足夠,所以她認為程序其實同時是保障社會的利益,形容是「一盤大公眾利益」,表明「今日的地積比,一點都不低」。

林鄭認同安老事務須跨局處理

【12:10】選委界議員管浩鳴指,香港很快進入人口老化時代,現在每四名香港人就有一名老人,未來每三人就有一名老人,他要求政府日後在架構重組時,安排副司長或司長以跨局方式處理老人事務。

林鄭笑言:「管議員,我都係叫慣你係管牧師」,她強調架構重組的可塑性很大,跨局處理的議題並非只包括國家安全,強調她亦認同安老事務須跨局處理,至於是否安排副司長、司長統籌,則交由下屆政府決定。」

【12:05】經民聯盧偉國關注未來北部都會區發展,問及相關政策局會否有序推出相關建設,加強人力資源預測及規劃,避免工程業界陷入「一時做死,一時餓死」的惡性循環。林鄭月娥稱,北部都會區計劃龐大,非一朝一夕能完成,政府要扮演更主動的角色。她擔心人力資源不足的問題,因此最近召開內部會議討論人力資源問題,希望盡快提交文件供立法會討論。

林鄭:香港正為嚴格的外防措施賠代價

【11:55】民建聯李世榮表示,香港因為一單機組人員違規,要市民一同受罪,現時市民生計受損、停課影響家長和學生,又認為政府推出的抗疫措施未做好準備就推行,問及政府就外防輸入有何措施,有否能力處理現時的疫情,若疫情惡化會否尋求中央支援?

林鄭稱,李世榮所說的正正反映政府做防疫決策時的難度,亦反映市民的不滿、氣憤。不過,林鄭指為了防疫沒有辦法,「無聽過一個措施推出後全民拍手掌」,強調因應疫情爆發而採取限制是無可避免。林鄭又指,有信心可以處理現時的疫情工作,強調信心比起兩年前增加不少,例如每日檢測量可增至十萬次、檢疫設施由零增至四千多個單位,重申希望市民有信心,並與她一同努力控情疫情。

對於外防輸入方面,林鄭稱,香港已經被西方媒體、商會、總領事等批評採取嚴格的外防輸入措施,已有逾160個國家列入名單加強監察,從該處進入香港不單止要檢疫隔離21日,更要在頭4日留在竹篙灣中心。林鄭強調,香港為此已賠上代價,亦被指會影響國際中心地位。

至於這次涉及機組人員疑違規,林鄭稱立法會早前通過一系列599章條例,其中涉及內地、海外輸入有豁免條款,如豁免跨境司機及航空貨運,不過她強調豁免不等於無王管,仍會有嚴格的防疫安排。林鄭指,將對這次涉事的機組人員作調查和懲處,重申會追究到底。

她又指,已經預告會收緊空運措施,但會有後果出現,貨物承擔力將大幅下降,她稱過去一年航運貨運超過460萬噸,強調現時貨運最多的是食物,若收緊空運措施,會有多少日本餐廳沒有新鮮食物到港,又向張宇人表示,即使餐廳重開亦未必有貨到。

李世榮再追問現時不少空中服務員「客機去、貨機返」,林鄭稱由於現時已進入調查,她不能多講,但指留意到昨晚航空公司主席已發聲明,重申政府調查後會向大家交代。

不認為防疫錯漏百出:每百萬人僅1754宗確診

【11:45】陳凱欣稱,本港確診數字過去多月一直「清零」,惟變種病毒近期因防疫漏洞殺入社區,她形容原因和源頭已經很明顯,可是特區和官員仍自我感覺良好,認為收緊社交距離措施是快、狠、準,但很多聲音認為措施只是亡羊補牢。她認為政府應仿傚內地小區推出全民檢測,一星期內強制全民接受兩至三次檢測,並收緊社交措施距離,把握在農曆新年前,大幅減少人流、物流,包括中學、大學停課、實行在家工作,「返工嘅人流、車輛班次都要減少」,趕及在新年前把病毒趕走。

林鄭回應香港抗疫已兩年,政府不斷研究對策應對疫情,強調措施須符合香港實際情況,就像民主制度一樣,「不能照抄其他地方」,又稱:「如果你話我哋漏洞百出,我係好難接受」,認為說法對數以萬計前線、幕後參與防疫的人員不公道。林鄭稱,本港每100萬人僅出現1754宗確診個案、28宗死亡個案,形容策略非常成功,強調不可形容本港抗疫不力和錯漏百出。

林鄭續指,學校停課、晚市不准堂食等措施「每一樣都係有後果」,已影響市民自由往來和商業活動,又指「我哋處理緊嘅係人」,每項措施也不能滴水不漏,又指各式各樣的違規情況每天也出現,但只是無人發現。

現行封區檢測實踐有效 拒採用內地模式

對於陳凱欣的建議,林鄭指政府一直實施小區檢測,只是定義與陳凱欣的不同,他稱變種病毒傳播性非常強,但在本港仍未出現幾何級數爆發,到今天只是出現40多宗,7成個案發現確診時已不在社區,直言:「如果貿然聽一啲意見,就跟人哋地方做小區檢測,我係唔會承擔呢個後果」,強調她不會放棄一個已證實有效的好措拖,反而把人力、物力投放在未經證實有效的抗疫措施,又稱哪些措施有效「大家心中有數」,強調抗疫措施並非「口號式」,而是靠不斷實踐和調較。

至於大幅減少人流,林鄭稱上周做了一個很艱難的決定,推出最嚴格的社交距離措施,指有團隊監察使用八達通的人流,強調數字直線下跌,形容效果立桿見影,要再減人唯有「宵禁」,稱過去數年曾出現危急情況,政府也想過實施宵禁,包括反修例運動期間,但坦言始終「唔想用」。

林鄭盼卸任前通過強積金取消對沖

【11:42】工聯會鄧家彪問到林鄭月娥是否有信心在這屆政府任期內取消強積金對沖,林鄭稱歡迎鄧家彪重返立法會,而行會已通過取消強積金對沖,待當局在立法會勞工事務委員會作簡介後,便可提交立法會作首讀及二讀。她說,通過法例是立法會的工作,希望大家在本屆政府任期內通過法例。

林鄭續指,取消強積金對沖具標誌性,她對此關注始於擔任政務司司長期間,負責的扶貧委員會,強調強積金是本港退休保障制度的支柱,不能被弱化,政府花上很多時間找到解決辦法。

建議政策局改組增至15個 房屋獨立成局

【11:25】林鄭宣布政府架構重組方案,建議1、增設文化、體育及旅遊局;2、分拆運輸及房屋局;3、成立運輸及物流局;4、改組食物及衛生局為醫務衛生局;5、重組民政事務局為民政及青年事務局;6、將創新及科技局改名為創新科技及工業局;7、擴大環境局,改名為環境及生態局。

林鄭稱,經過三個月內部討論和聽取不同持分者意見後,本屆政府建議改組的方案如下,第一是增設新的文化、體育和旅遊局,從民政事務局接掌文化、體育及旅遊事務,以及從商務及經濟發展局接掌電影、創意產業。將目前由不同局的分管的文化、體育和旅遊事宜統整,歸一由文化、體育和旅遊局負責,加強香港文化事業發展,有利產生協同效應,使香港成為「十四五」規劃的中外文化交流中心。

第二,分拆運輸及房屋局成為兩個政策局,重組的房屋局將全力處理重中之中的房屋政策,特別是加快興建公屋,協助市民盡快上樓、善用現有公屋資源惠及有需要市民、支援輪候公屋多年的住戶、豐富置業階梯,以及密切監察私人住宅市場等。該局也可以專注督導房屋委員會,與房署落實政府一系列房屋新措施,適時檢視和調整,並與房協、市建局和港鐵公司緊密聯繫,增加房屋供應、本地及跨境基建項目,以及進行全港策略性運輸研突。

第三,分拆的運輸局會更名為運輸及物流局,清楚分映這個局對內、對外在運輸事宜的雙重角色,運輸基建先行,香港未來要推動多項本地和跨境基建項目。;以及進行全港策略性運輸研究。獨立成局的運輸及物流局,將更專注處理這些內部交通事宜,促進海運、航空和物流業發展,鞏固和提升「十四五」規劃中,香港作為國際航空中心樞紐的地位。

第四為改組食物及衞生局為醫務衞生局,專責醫療和衞生政策,除繼續應對疫情外,亦推進多項政策措施,包括落實兩個十年醫院發展計劃、發展中醫藥,制定基層醫療健康發展藍圖等,為確求公營醫療系統可持續發展和配合產業發展,香港亟需更新公共衞生策略,加強監管和促進醫療科技和藥物的研發,解決醫療人數不足的問題,檢視臨床的數據及試驗等,協助推動生命健康科技產業。

第五,重組民政事務局為民政及青年事務局,突顯地方行政和青年工作的施政重點,會加強以地區為本和凝聚力,以及檢視和制定青年政策和發展藍圖,並鼓勵青年人參與公共事務;推動、協調和監督各部門的青年工作,亦會檢視地方行政和區議會未來。

第六,創新及科技局將會改名為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反映該局推動創科應用和智能生產的「再工業化」政策的任務,創新科技及工業局會再提升工業化的職能,致力建立產業鏈,全面覆蓋科研、融資及生產等,包括考慮如何在北部都會區的新田科技城,引進更加多先進製造業的用途,讓智能生產植根香港,從而創立完整的創新生態圈。

第七擴大環境局,並改名為環境及生態局,接掌目前衞生及食物局的環境衞生、食物安全、漁農等公共衞生政策,產生更佳協同效益,改組後廢物收集、回收、運送和處理將一條龍結合,並由環境及生態局管理,增加成本效能,落實都市固體廢物政策等措施,將漁農發展和環境生態更好結合。

第八,結合和理順部分政策的分工,減少職能的分散,例子包括將目前分散的人力發展、扶貧和退休政策統整撥歸勞工及福利局統一負責。建議將令現時的政策局由13個增至15個,建議其中9個由政務司司長監督,另外6個由財政司司長監督,讓兩位司長分工更平均。正如北部都會區所提出,新一屆政府可考慮設副司長,推進北都會和明日大嶼遠景等大型發展項目,同樣需要高層次議題也需要跨局協調,包括國家安全、人力政策等,由於是否設立副司長與管治風格有關,須留待下任行政長官考慮,會向立法會遞交一份建議書。

反對派離開議會換豐碩一年 政府將提40項立法建議

【11:14】林鄭交代三方面工作,包括行政立法關係、北部都會區發展、重組政府架構。在行政立法關係方面,她指自2020年底反對派離開立法會後,體現了行政立法良性互動,過去一年立法會成果豐碩,去年通過達46項法案,比往年多一倍。她亦透過書面同意,放行2項議員的私人條例草案。

她提到今屆議員有不同的專業、背景,反映社會各界不同的聲音,和而不同,期望他們為市民謀福祉、為香港謀發展、做出實際的成績。在配合立法會方面,林鄭指會定期出席時間長短不一的答問大會;要求官員回答口頭質詢時簡潔清晰、有理有據,並及早就政策諮詢交流,尋求相關事務委員會意見;政務司司長每星期會和內會正副主席會面;政府也會做好政策解說工作。

林鄭提到,去年提到的40項立法建議中,涵蓋當時已知涉及的重大政策方向,但未包括一些技術性的立法建議,所以可能稍後會有更多。

【11:05】林鄭先恭賀梁君彥再次當選主席,今次是新一屆立法會首次會議,在國徽、區徽之下是特區政治體系里程碑,這也是完善選舉制度後產生的首屆立法會,恭賀所有議員就任。

+4
立法會會議廳內已安裝好國徽及區徽。(梁君彥facebook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