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預算案.分析︱措施有「小驚喜」 但尚欠一項關鍵紓困計劃

撰文:林劍
出版:更新:

【財政預算案2022】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日(23日)發表本屆政府任期最後一份預算案。受惠賣地、印花稅等收入比預期高,本年度財政狀況由原先預期可能錄得千億赤字,變成189億元盈餘。
陳茂波在預算案中,推出超過1,700億元逆周期措施,包括將電子消費券加碼至1萬元,大部分「派糖」措施亦維持;另有幾項措施頗具新意,如首次推出租樓扣稅、引入累進差餉制度、立法暫緩追租等。
庫房充足,陳茂波預計財政儲備在本屆政府屆滿時,維持約9400億元,儲備水平仍高於金融海嘯、SARS時期,既然財政狀況較預期理想,市民仍然需要質疑:為何不能再多做一點,紓緩失業情況,特別是受疫情衝擊的各行各業?

▼財政預算案懶人包▼

+1

陳茂波於今年預算案中,較「新鮮」的措施有三:

1. 「租樓扣稅」

陳茂波建議由2022/23課稅年度起,設立住宅租金開支扣除,以減輕並沒持有任何住宅物業的薪俸稅和個人入息課稅納稅人租住私人物業的負擔,每個課稅年度的扣除上限為10萬元,預期在今年第二季將條例草案提交立法會審議。

政府過往援助市民的措施,如寬免差餉等,大都被指主要幫助業主;劏房租管亦是今年才開始實施,又沒有起始租金,成效成疑。整體的租務管制又已取消多年,政府至今無意重推。因此,政府過往一向被批評忽略租樓人士的需要。

以「租樓扣稅」形式容許直接將租金負擔作為扣稅項目,無疑可減輕一眾中低收入、夾心階層的「無殼蝸牛」的負擔。陳茂波在記者會中亦提及,香港人住屋形式有很多種,一些是自置單位,一些是長租,一些是租樓儲錢上車,三者都需要顧及。

2. 暫緩追討欠租

疫情下中小企生意受打擊,部分處所甚至要停業,但租金要照樣交,基本上只能「食老本」,如果負擔不來就要關門大吉。但受制於私人財產權利,政府往往不敢用強制方法要求業主減租免租,只能欠缺說服力地,呼籲業主和租客「互諒互讓」,顯然沒什麼作用。

陳茂波是次採取的,是相對「中間落墨」的措施,立法禁止業主對指定行業未能如期繳交租金的租戶,終止租約、服務或採取其他相關法律行動,為期三個月,並可按需要再延長最多三個月,法例六個月後自動失效。

雖然最終租金還是要交,但至少為企業提供喘息空間,而且顯示政府總算開始正視處所關閉/生意受影響下「白交租」問題,願意踏出第一步嘗試處理。

3. 進一步放寬樓按

陳茂波表示,已指示香港按證保險有限公司修訂按揭保險計劃,可申請最高八成按揭貸款的樓價上限將由1,000萬元提升至1,200百萬元,首次置業人士可申請最高九成按揭貸款的樓價上限則會由現時800萬元提升至1,000萬元。

這是繼2019施政報告後,政府再一次放寬俗稱「上車盤」的置業門檻,為供得起樓但欠缺首期的人士提供上車機會,讓他們可以購買更大的單位。不過,放寬按保門檻後,若購買一個1,200萬元的住宅物業,首期降至240萬元,要通過壓力測試下,最低月入要求為9萬元,成效會否大打折扣呢?

▼政府2月23日公布今年再推出電子消費券▼

+2

財政比預期理想:為何不能「再加力」?

不過話說回來,政府「意外」地錄得盈餘,本年度最終財政儲備預料為9,467億元,預計到2027年可以達到10,646億元,逐步重回一萬億水平以上,明顯比起去年所預測的數字來得樂觀。陳茂波解釋,這是因為政府有一些原定的開支因疫情關係用不了、公務員編制繼續落實零增長、在經常開支方面更為審慎、並且計及政府未來會想方法增加收入。

陳茂波在過去兩年的赤字預算中,都大刀闊斧推出派錢、防疫抗疫基金、消費券等措施,今年則繼續派發一萬元消費券。可以看出,陳茂波的整體理財策略,原意確是在疫情影響經濟下「應使則使」,並在隨後構思其他方法填補財政黑洞,持平而論可予肯定。不過站在市民角度,當然有可能產生疑問:既然今年市道那麼差,財政又比預期理想,惠民紓困措施為何不能再「加力」?

消費券是今年受惠範圍最廣泛的措施,固然可助市民購買防疫物資和日用品等,解燃眉之急。可是局限在於,對整體經濟的提振作用成疑。尤其在嚴厲社交限制下,許多行業如餐飲、被關閉的處所,處於前所未有的水深火熱情況,即使市民消費券到手都「冇訂去」,這些處所連生意都做不到,肯定不能受惠。

自由黨主席張宇人(左二)。(自由黨提供)

張宇人:飲食界只能撐到2月底 應重推「保就業」

政府於前年推出、前後兩輪的「保就業」計劃,耗資911億元,向僱主提供有時限的財政支援,協助其他們支付員工薪金,保留可能會被遣散的僱員。開支固然龐大,以及被批評只幫僱主,但無可否認對紓緩失業情況帶來顯著幫助。在今日各行各業再次受防疫限制陷入「冰封」之際,政府是否需要在防止失業情況惡化方面再想辦法,值得深思。

自由黨主席、飲食界立法會議員張宇人表示,第五輪和第六輪防疫抗疫基金,僅足飲食業界支撐到2月底,懇請政府在「保就業」方面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