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新任財會主席陳振英:非必然通過撥款 自言較陳健波溫和

撰文:周皓宜
出版:更新:

中央出手修改選舉制度後,原本是議會拉鋸戰戰場的財務委員會,瞬間運作暢順,今年上半年通過52個項目,逾96%項目以不記名方式舉手通過,三分二項目沒有在財會進一步討論。新當選財委會主席的陳振英接受《香港01》專訪時表示,是否在財會進一步討論視乎項目,不能一概而論,具爭議性或與民生相關的重大項目仍需要在財會作討論,強調財會非舉手機器,並非必然通過政府提出的撥款申請。

對於有議員認為財會討論撥款的門檻過高,陳振英稱短期內可透過協商處理,長遠再視乎情況決定有否需要修例。

財會審議門檻高 陳振英:可透過協商處理

新選制下財會審議撥款速度大大加快,陳振英稱不能單用財會審議時間來衡量審議質素,所有撥款項目須在立法會「過三關」,先經過事務委員會,再到工務或人事編制小組委員會,最後再到財會討論,形容工務或人事編制小組是「第二輪驗證」,大部份項目到此階段應有充分討論,「如果到財會階段,議員仲係非常之不滿,政府官員自己應該檢討。」

財委會去年修改會議程序,工務或人事編制小組建議毋須在財委會進一步討論的項目,須得到3名議員聯署及過半數委員同意方可進行討論。財委會今年上半年通過的52項項目中,僅有19個在財會再作討論,有議員則認為討論撥款的門檻過高。陳振英指出,項目是否在財會再討論,不能一概而言,例如一些銀碼不高的經常性撥款,基本上已在事務委員會內取得共識,不在財會討論也是很正常的事,「唔係有幾多項目唔係財會討論,就代表財會失去功效同監察功能。」

陳振英認為,現時修例降低討論門檻未必是最好的做法,建議透過內部協商處理,例如大家取得共識,若議員能解釋某項目在財會討論是合理要求,便會在會上投票支持再討論項目,長遠而言再視乎需要決定是否修例。

冀議員專注財務問題

陳振英稱,目前財會回復理性討論,議員的出發點並非吸引公眾眼球,而是審議撥款是否合理,議員要根據會議文件提問,不再無的放矢地問問題,希望大眾留意議員提問的質素。他亦希望委員在財會上專注提問與財務相關的問題,不要糾纏於政策問題,否則作為主席可能要限制他們再作提問。他解釋,有關政策可在事務委員會討論,當項目上了財會,文件披露更詳細的財務資料,包括每年用多少錢、現金流情況等,議員聚焦財務問題,才能真正發揮財會財務把關的角色。

自稱作風較溫和 不直斥官員

目前財會看似風平浪靜,但以往曾多次出現會議程序攻防戰,自2018年起擔任財會副主席,陳振英稱財會議事規則漏洞比較多,使部份前議員能透過阻撓財會的審議時間吸引公眾目光,當中最辛苦一役是2019年的財會主席選舉,民主派派出22名議員與陳健波競逐,並要求舉辦競選論壇,他就競選論壇提出三大方案,終於整個主席選舉歷時10小時才完成。

他稱這段時期正正令他更熟習議事程序,「嗰陣時令到你唔敢掉以輕心,財委會本議事規則我睇完又睇,雖然好薄㗎咋,但係佢哋(民主派)咩都會提,要令到自己知道點處理唔同處境,咁你先有信心坐上個主席台。」

與出任財會主席7年的陳健波相比,陳振英認為自己主持會議的風格不會有大分別,同樣讓議員隨心所欲發問,「呢七個月大家見到無所謂剪唔剪布」,他會待議員發問所有問題後才進行表決。不過兩人在應對官員的手法則有不同,陳振英提到,陳健波每逢遇到官員不回應問題等,也會直斥其非,而他則較溫和,會重新演繹議員的問題,希望官員明白問題,而非用標準答案耍走議員。

陳振英表示,具爭議性或與民生相關的重大項目仍需要在財委會討論,亦並非必然通過。(余俊亮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