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蘇長荣:北都會有20年發展機會 冀成經濟增長點留住青年人

撰文:鄭寶生
出版:更新:

立法會選委會界別議員蘇長荣,在香港、內地投資營商超過30年,最近10多年亦有參與地區社團工作。他說任期內最想做的事,是推動新的經濟增長點和地區治理,直言要為青年人帶動向上流機會。

北部都會區的「重頭戲」之一,是發展新田科技城。(資料圖片)

北部都會區20年規劃 蘇:等於20年發展機會

從事內地房地產業務的蘇長荣接受《香港01》專訪時表示,十分關注香港經濟發展,例如「北部都會區」:「北部都會區面積約300平方公里,佔全港土地面積三成,大部份都未開發,而且地理上鄰近深圳,發展新興產業例如創新科技、工業4.0係好有優勢。」談到整個發展計劃需要約20年,蘇長荣指:「即係等於有20年發展機會!一個地區唔係要起晒先開始發展,一路開發所帶嚟嘅新增職位、向上流機會係相當可觀。」

通關對外VS對內 蘇長荣:體諒政府難做

新發展區是長遠工作,而疫情之下本地商業活動已大受影響。蘇長荣坦言出入境檢疫制度令人員流動減少,影響環境,但政府「無辦法完全話事」:「就我所知,特區政府喺對外關措施方面有好大權力,但講到對內通關,就一定要同內地相關部門協商,唔係香港呢邊想點就點。香港夾在國際與內地兩套防疫制度之間,政府當然希望盡量便利通關,但要體諒佢哋,要平衡各方意見係相當難做嘅。」

扶貧兩大法則:完善基層福利、助經濟發展中得益

蘇長荣是香港各界扶貧促進會主席,對於貧窮問題、劏房戶等基層處境並不「離地」。他認為,扶貧工作要十兩個大方向,一是社會福利幫助基層家庭,要做到全面、切實幫助到基層生活,另一項是協助他們在經濟發展之中得益。

蘇長荣特別要談本港長者支援服務,指兩地人口結構面臨重大問題,就是戰後嬰兒潮一代逐漸退休,相關需求大增。同時下一、兩代人口減少,人口比例令到經濟重擔落在他們身上,政府長者服務做得好「絕對可以幫到佢哋」:「年輕人出去做嘢,返到屋企見到家中長者照顧得好,心情都好好多。」

蘇長荣指,扶貧項目之中,社會福利固然重要,同時亦要致力發展經濟,並讓社會各界都能在發展之中受惠。(余俊亮攝)

着眼青年本地向上流:年輕人走晒香港點算?

講到底,蘇長荣特別着眼於年輕人,因為他們是香港的未來:「香港要有新嘅經濟增長點,政府就要發展『北部都會區』,增加向上流機會,同埋有各方面嘅協助,畀年輕人留喺本地發展。」他直言,不應推年輕人到外地,「移民外國又好,到大灣區發展又好,如果年輕人走晒香港點算?唔得㗎嘛!」

疫下政府靠社團補位 冀建立恆常機制做好地區治理

另一件想做好的事是地區治理,源自這兩年疫情困境,「特區政府是一級行政機構,沒有所屬的『地方政府』,一旦遇上公共安全危機,就難以動員地區。」蘇長荣是香港島各界聯合會理事長,新冠疫情之下主動在地區「補位」,「我們有200幾個屬會,疫情最嚴重時出錢出力派發物資,前線義工有20%染疫,係好大挑戰。」

疫情終會過去,但難保不會有其他挑戰到來,蘇長荣希望特區政府與地區團體可以建立恆常合作機制,在地區民生治理方面互相補足,更好地服務市民,「其實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到的『四點希望』,有三點都與地區治理有關,包括提高治理水平,排解民生憂難,以及維護香港和諧穩定。地區治理得好,對呢三項工作都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