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2018】為何日本人聖誕必食炸雞?除了炸雞還要吃草莓蛋糕!

撰文:鄧穎琪
出版:更新:

今天是聖誕節,每逢節日或者都想「食豪啲」,尤其是情人節、聖誕節這些帶有浪漫色彩的節慶,說白了就是商家將小市民「劏到一頸血」的日子。大家可能會跟親朋好友開派對、食聖誕大餐,根據個人經驗,這些到會小食不外乎是炸物、肉醬意粉、啫喱糖等,而且送到來都已經冷冰冰,吃了這麼多年,有時難免覺得很頹。不過卻有一個國家,每年聖誕節都為炸雞而風靡,即使早一個月預訂也在所不惜,務求要吃到炸雞派對桶,沒錯,就是日本啦!對於這個早已植根於日本人心中的「習俗」因何而生,連當地人都眾說紛紜,反正「不要問,只要吃」就是了!

每年11月開始,日本肯德基(KFC)都會推出聖誕限定的炸雞桶,吸引大批當地人預訂,據說每年聖誕,有360萬個日本家庭都必定會食該店的炸雞!店內或官網會列出不同日子和時段的預約情況,無法預約的朋友可以即日Walk in,但不僅有機會已售罄,即使有的話都隨時要排隊幾小時。日本籍的台灣藝人夢多就曾在綜藝節目講過:「大約11月就要預訂,即使你已預約都可能要等一個小時,購買限定版的話更要從早上6點開始排隊。」有人若食不到KFC但又想吃炸雞的話,LAWSON便利店會是其中一個後備選擇。

聖誕節時日本KFC門外大排長龍的盛況。(圖片來源:KFC Japan)
聖誕節幾天,預約非常爆滿,難怪被說是「一雞難求」!(YouTube截圖:GouNoShima豪の島)

買得到KFC的人就像得到「幸運之神」眷顧一樣,紛紛與炸雞甚至是肯德基「上校」合照,放上社交網炫耀。

按圖睇更多日本人開心Share今年吃KFC大餐的照片!
究竟日本KFC吃些甚麼?何以令日本人如此著迷?
最基本的聖誕限定桶餐有4件原味炸雞、5件炸雞柳、1客聖誕沙律以及1個朱古力蛋糕,另附送聖誕版碟子1隻,總售價為‎¥4100(約港幣$290。(KFC Japan)
價格較高的套餐售‎¥5100(約港幣$361),沙律升級為豪華版,另外有五穀味燒雞髀,而蛋糕則改成莓果味的Tiramisu。(KFC Japan)

其實聖誕套餐除了多個蛋糕之外,炸雞等食物跟平日套餐都差不多,當然你也可以加配其他小食桶,甚至加‎¥5880(約港幣$416)換一隻完整的五穀味燒雞。聖誕派對桶最特別就在於聖誕碟子,有網友在Instagram分享自己儲起的碟子,他由2011年開始收集聖誕碟,至今每年都堅持,而碟子上更寫上該年年份,別具意義。一向貼心的日本人,更會為每位客人送上手寫的心意卡。

居於沖繩的台灣YouTuber「GouNoShima豪の島」去年聖誕訂了一個派對桶餐跟朋友分享,其實儘管食炸雞成了日本人的傳統,偏偏許多人都說日本KFC不怎麼樣,難以媲美台灣鹽酥雞。他們指雞塊雪味很重,炸雞皮薄,但吃後卻是:「不予置評。」「皮沒有很脆,而且很油,台灣隨便一間炸雞店都比它厲害。」「可以吃得出來油很久沒換了,這比較像是吃氣氛,吃美食的話就真的不要選這間,還不如台灣國小的營養午餐。」不過他們對朱古力蛋糕的評價就很高!

左邊那位朋友吃完KFC炸雞後,面有難色,覺得10分內只值3-4分。(YouTube截圖:GouNoShima豪の島)

日本販售炸雞的快餐店很多,為何民眾偏偏獨愛KFC,不是吃摩斯漢堡?不是麥當勞?也不是Lotteria?關於這個習俗有許多講法,看過一個街訪,日本女高中生直言是被餐廳的廣告深深吸引住,更驚嘆謂:「我還以為全世界人過聖誕都會食KFC!」第二個原因,是50年前基督教在日本並不普及,當時有一間幼稚園的師長想訂肯德基為小孩慶祝聖誕,他們提出了特別要求,希望店長能夠扮成聖誕老人送貨,給小孩帶來驚喜。自此越來越多學校仿效,肯德基索性推出聖誕特別套餐,逐漸成為傳統。

至於另外兩個原因及最多人認同的講法,原來跟一個男人有關。請按下圖:
另一種日本聖誕節代表食物——士多啤梨忌廉蛋糕

除了吃炸雞之外,日本人過聖誕的其中一個飲食文化,就是吃「士多啤梨忌廉蛋糕」!牛奶妹和牛奶仔大家都聽過了吧?它們所屬的「不二家」受西方文化影響,在忌廉蛋糕加上士多啤梨,紅、白色讓人聯想到聖誕老人的身影,充滿聖誕氣氛。傳聞中日本的聖誕蛋糕在20年代由甜品店「不二家」所創,打著首個「聖誕蛋糕」的旗號面世,長年都大受歡迎,吸引其他同業仿效,爭相推出聖誕蛋糕。

除了炸雞,Kosuke也提到日本人在聖誕必吃士多啤梨蛋糕!(YouTube:Kosuke TV)
按下圖睇2018年日本「不二家」於聖誕節推出的產品。
不二家今年的士多啤梨聖誕蛋糕款式,分3個大小,價格由‎¥2500至‎¥4600(約港幣$177至$325)不等。(圖片來源:不二家)

另外,不二家也曾在聖誕節前夕推出蛋糕放題,付$120即可於60分鐘內任食蛋糕甜品,讓你盡享琳瑯滿目的蛋糕,不用心大心細,一看見蛋糕櫃已經非常滿足!

不二家的蛋糕櫃放滿了各式各樣的件裝蛋糕。(Twitter:bandeg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