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思維-DFC X STEAM:提升同理心兼擁抱科技

撰文:DFC葉文謙
出版:更新:

【由《香港01》主辦,中國人壽(海外)冠名贊助,理大香港專上學院(PolyU HKCC)協辦的STEAM+01 Summer Bootcamp 2023,將於7月22日至23日,於香港理工大學紅磡灣校園舉行。活動報名查詢歡迎聯絡香港01代表黃先生(電郵:education@hk01.com / WhatsApp或電話聯絡:35828747)】

科技發展已經成為了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動力。去年本港教育政策進一步推行發展STEAM教育(科學、技術、工程、藝術和數學),也就是為了讓新一代增進相關知識,投入科技發展而不落後於人。但它也是一把兩刃利劍,盲目發展會帶來許多問題,包括加深社會隔閡、挑戰倫理道德界線、破壞環境等。故此,發展的方向及相關設計的核心價值應以人為本,我們以STEAM培養新一代的同時,也應著力提升其同理心,理解他人的需求和問題,使用正確的方法來應對科技帶來的種種挑戰。而「設計思維」(Design Thinking)正好能幫助我們走上正軌。(撰文:香港創意行動協會 DFCHK)

設計思維是一種關注人的需求和問題的創新方法,它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他人的需求和問題,從而設計出更好的解決方案。由STEM變STEAM,中間增加了的「A」,Arts是與人有關,亦關乎創意,正正是設計思維「以人為本」及「創新」的核心。

近年有不少國際論文及報告都指出STEM及STEAM教育與「設計思維」(Design Thinking)一脈相乘,設計思維更可以成為STEAM的框架,幫助老師優化教學,令學生學習優化,學生除了接觸新科技同及多元化學習,更加人性化及有溫度,設計及製成品更切合用家需要。這種方法在世界各地不僅用於產品設計和創新,在教育層面也廣泛應用,並成為了國際性的創意運動。

學生走到社區訪問不同人士,以了解他們的需要。(香港創意行動協會 DFCHK提供)

早在2009年,印度河濱學校(Riverside School)已將設計思維結合教育與生活,並開展了Design for Change(DFC)全球最大型的創意運動,現已有65個國家,超過5000萬學童參與。本身是設計師的河濱學校校長Kiran Bir Sethi簡化了史丹福大學的模型以配合教育上的運用,提出了FIDS for Kids的四步驟設計思維框架,而FIDS就是Feel(感受)、Imagine(想像)、Do(行動)、Share(分享)。其中的Feel(感受),就是同理心的培育,透過觀察及調查,幫助孩子去了解問題的癥結及他人的真正需要。

台灣有一個DFC的個案:一班小學生觀察到附近老人院院友生活枯燥,缺少陪伴,於是想前往探訪關心,但又沒有共同話題怕很突兀。(F感受)學生們於是想到自己最擅長就是使用電腦,於是親自當上電腦教師,教長者學習運用資訊科技。(I想像)他們甚至教長者玩他們最愛玩的電腦遊戲。(D行動)「名師出高徒」長者們除了學習如何基本使用電腦,也紛紛在遊戲中進級,他們非常滿意這班小老師的教導,大家一同度過了非常愉快的時光。(S分享)

以上的例子告訴我們以人為本的重要,科技乃服務人而非人盲目追求科技,我們在教導新一代擁抱科技的同時,也應提升他們的同理心,充分利用科技的優勢幫助人們更好地溝通、學習、工作及彼此關懷。

再進一步,我們可教導孩子善用DFC的設計思維,透過FIDS四個核心步驟,成為自己的人生設計師。下一篇,我們將會探討這個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