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抖音扭曲年輕人價值觀 家長一招防子女沉迷上網/玩手機

撰文:獲殼依毒間
出版:更新:

網上短片/短視頻/抖音毒害|在抖音/TikTok 於上兩年爆紅之後,無可否認網絡已經漸漸進入「短視頻」的年代,不論是餐廳、交通工具上都有人拿著手機「掃」著追看。
連網絡巨頭 YouTube、Facebook 都要跟隨加入短片內容以留住觀眾,而此類內容對於追求新鮮感的未成年用戶吸引力就更大,但讓他們長期接觸短視頻/短片的禍害可能比想像中更大。

短視頻扭曲年輕人價值觀

近日,中國社科院社會心理與行為實驗室以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了《未成年人藍皮書:中國未成年人數字生活與網路保護研究報告(2021~2022)》,其中披露的研究結果顯示,頻繁看視頻或短視頻的未成年人,與從不或很少看視頻或短視頻的未成年人相比,會較為重視「財富成功」、「社會名氣」以及「形象出眾」,比例分別高出 12.31%、4.07% 及 16.55%。

中國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高文珺認為,短視頻、視頻、網路游戲等網路媒介,雖然符合法律要求,然而內容產品的價值輸出上,可能存在單一化問題。

由於短視頻設有時間限制,在裡面帶出的訊息亦偏向速食、單一,而且經常存在不少誇大(圖 YouTube)

而來自北京師範大學法學院教授袁治傑亦指,短片/影片 Apps 經常動用到的內容推送演算法,會令用戶觀看到的內容過於單一,引致極強的「信息繭房」效果,對未成年人的心智帶來更大的影響 - 當影片不斷灌輸名聲、財富以及外形相關的內容,青少年用戶在價值觀形成時自然會偏向這些方面。

家長陪伴可防沉迷?

除了倡導互聯網平台方面要加強自律、規範影片推送演算法以及平台中的內容之外,藍皮書中亦提到要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於短視頻或網絡遊戲,其中一個最有效的辦法,就是父母多加陪伴。

以前要陪子女睇電視,現世代就要陪伴、指導他們玩手機了?(廣播事務管理局廣告截圖)

調查顯示,父母對子女瞭解程度高的時候,孩子經常或總是玩游戲的比例降低5.61%,經常或總是看短視頻比例降低 8.8%。父母和孩子關系親近的時候,孩子經常或總是玩游戲的比例降低10.79%,看短視頻比例降低13%。此外,家長的榜樣作用對防範未成年人網路沉迷具有重要作用。

朋輩關係差或將未成年人推向沉迷之路

除了家庭因素,在降低未成年人網路沉迷風險方面,學校融入度高、生活滿意度高、幸福感強、學習成績滿意度高和未來信心強是防止網路沉迷的保護性因素,而認為網路對自己的重要程度高和學業壓力大,則是發生網路沉迷的危險性因素。

學校融入度高、生活滿意度高、幸福感強、學習成績滿意度高和未來信心強是防止網路沉迷的保護性因素(網上圖片)

藍皮書中的調查結果顯示,當未成年人不適應學校環境時,使用網上娛樂和社交 Apps 的動機會更強烈,而良好的同學關系可以減少未成年人對網際網路滿足心理需要的依賴。喜歡學校的孩子網路沉迷風險會降低 5.75%,不適應學校想轉學的孩子網路沉迷風險會增加 19.24%。

對於線下生活質量不高,如被同伴排斥、親子關系不良的未成年人而言,網際網路成為他們的另一個港灣,線下生活中得不到的滿足可以在網際網路上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