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改例】2018搏擊賽例最新修訂內容

撰文:衛爾良
出版:更新:

昨天世界跆拳道聯盟(World Taekwondo Federation)通過了最新的搏擊競賽規例,當中作出了8項修訂,並將於2018年6月1日的羅馬大獎賽實行。本文將為大家介紹一下是次的修例內容,並作出簡單分析。

(圖片來自:World Taekwondo Federation網站)
(圖片來自:World Taekwondo Federation網站)

為準備2020年東京奧運,世界跆拳道聯盟(World Taekwondo Federation)在 2018年4月5日,於突尼西亞哈馬馬特舉行的常務會議上,一致通過最新修訂的競賽規則,並將於2018年6月1日的羅馬大獎賽率先實行。同場WT亦通過了「哈馬馬特宣言」,向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承諾會盡最大努力確保運動員安全。

WT跆拳道(下簡稱為「跆拳道」)現行的競賽條例自2017年1月1日起生效,當中首次加入了「推擊」的元素及增加踢擊軀幹的分數,至今已實行超過1年多了,武備志亦曾撰文分析當中對跆拳道搏擊生態的影響。

是次賽例修訂旨在增加競爭強度並確保運動員安全,內容主要針對得分、判罰和稱重方面,當中作出了8項修訂:

1. 增加旋轉踢擊分數
2. 修訂出界定義
3. 修訂避戰定義
4. 增設非正規踢技的罰則
5. 「黃金得分回合」更名為「黃金回合」
6. 「黃金回合」得 2分者勝
7. 修訂「黃金回合」判勝準則
8. 修訂稱重制度

本文將就每項修訂作個別解析。

 

增加比賽觀賞性,提高旋轉踢擊分數:

1. 旋轉踢擊身體4分,旋轉踢擊頭部5分

在現行賽例下,旋轉踢擊身體得3分,旋轉踢擊頭部得4分。修例後,旋轉踢擊身體4分,旋轉踢擊頭部5分。換言之,單一踢擊最多可得6分(上段旋轉踢擊5分 + 對手倒地 1分)!

  修例前 修例後
拳擊 1 1
中段踢擊 2 2
中段旋轉踢擊 3 4
上段踢擊 3 3
上段旋轉踢擊 4 5

 

(影片擷取自:YouTube

上次修訂時,把中段踢擊分數提升至「2分」,希望藉以減少單調的戰術性前腳攻防,增加比賽觀賞性。可是經過1年實行後,比賽仍然維持前腳主導的狀態,故此世跆盟決定作出進一步分數調整。

在現行賽例下,旋轉踢身的分數跟普通踢頭一樣是3分,由於旋轉踢擊風險較大,所以大部分選手傾向採用較為保守安全的前腳為主的攻防方式,而個子較矮的選手亦較難以旋轉踢擊與高個子抗衡。在新修訂下,旋轉踢擊在得分上比踢頭還要高,大幅增加選手作出旋轉踢擊的意欲,亦間接降低了身高差距所造成的踢擊優勢。(普遍上,矮個子比高個子靈活。)

 

(影片擷取自:YouTube

因此,不難預計未來的攻防模式將會加入更多旋轉踢擊元素。在現時賽例下,其實經已發展出後踢(Back Kick)、360旋踢的攻防系統,只是在CP值(成本效益比)較低,所以才不甚普遍。在新賽例下,有望打破長期當道的前腳攻防方式。

 

加快比賽節奏,提升避戰罰則:

2. 一隻腳出邊界要扣分
3. 不願意交戰的被動行為,裁判只會等5秒就會扣分

(影片擷取自:YouTube

在現行賽例下,選手雙腳同時超過邊界才會被判罰。修例後,選手只要有一隻腳越出邊界便會被罰。

在現行賽例下,若雙方選手在5秒內維持"Inactive"(不活躍)狀態(如不主動進攻),裁判會示以"Fight"作提示,若10秒後雙方仍沒有動作就會扣分。修例後,裁判在示以"Fight"後,只會等5秒就會扣分。

 

(圖片擷取自:World Taekwondo Federation網站)

此兩項修訂明顯是針對戰略性避戰,及被動型選手而設的。在過去比賽中,當某一方選手在分數明顯領先時,領先選手經常會退到邊線,一腳踏在界外,一腳踏在界內作出被動打法,好讓消耗比賽時間。在新例下,選手的作賽空間會嚴格規限於寬度為8米的八邊形賽場內,不再能連用邊線外1 - 2米的彈性空間,變相減少了約每條邊線6.6平方米,合共40多平方米的活動空間。

這一方面讓主裁判更容易判定「出界」,另一方面亦令雙方選手在更細的賽場作賽,亦降低「被戰」的所需時間,讓賽事變得更緊湊。

杜絕非正規技術應用:

4. 使用另類踢技將會被扣分
 

(影片擷取自:YouTube

隨著電子護具發展,一些針對電子護具的特殊踢法應運而生,例如"Monkey Kick"(猴子踢),即在近距離單腳以腳底拍擊對方護甲得分。可是這些技法與跆拳道的技法迥異,欠缺實際應用效果。

在電子護具的發展過程中,為了增加運動員得分機會,盡量增加電子腳套上的感應點。只要用電子襪感應器以足夠力度擊中電子護具,便可自動得分。換言之,踢擊力量成為得分的唯一準則。但為了保障運動員安全和令賽事更好看,又不得把得分力度調得太高,於是出現了只能在比賽取分而不帶威力的非正規踢法,例如中段後旋踢、中段擺腿踢、中段勾踢、中段扭踢等,令跆拳道比賽的觀賞性降低。

在是次修訂中,暫時只以"alternative foot technique"作為違規的準則,但當中確實包含了哪些腳法,而"Alternative"的定義為何,便需要等待世跆盟進一步說明了。這種限制又會不會間接窒礙了跆拳道踢擊上的發展空間呢?假如某種踢擊真的具有威力的話,因「另類」而禁止又是否合理呢?

 

關於加時回合的修訂:

5. Golden Point Round 改名為 Golden Round
6. 在Golden Round得到2分才能勝出
7. 修訂判勝條件內容

  修例前 修例後
得分勝 先得分者獲勝,或被扣 2 分者落敗。 得到2分者為勝,或被扣 2 分者落敗。
1 黃金回合電子護具感應次數 黃金回合正拳有得分一方勝
2 前三回合優勢回合較多者勝 黃金回合有最多踢擊記錄(Hit Register)的一方勝
3 整個比賽被判罰次數較少者勝 前三回合獲勝最多一方勝
4 黃金回合表現(裁判作出判定) 四回合共得到最少扣分一方勝

 

世跆盟把"Golden Point Round"(黃金得分回合)正名為 Golden Round (黃金回合)。

在現行賽例下,選手只需取得任何分數,或對方被扣2分便馬上勝出。修訂後,選手要得2分才能勝出。這變相鼓勵選手在黃金回合中,以踢擊進攻,而減少以拳剋制對方攻擊的手法。

最後,世跆盟把黃金回合的判勝條件中的主觀因素完全消去,以確保賽事盡可能地公平。

在現行賽例下,首先以第四回合電子護具感應次數多者獲勝;若次數相同,則以前三回合優勢回合較多者勝;若優勢回合次數相同,則按整個比賽被判罰次數較少者勝;若判罰次數相同,最後才是主審及副審以第四回合表現為判決依據之優勢紀錄。

修訂後,首先以黃金回合正拳有得分一方為勝;如否,則以黃金回合有最多踢擊記錄(Hit Register)的一方為勝;若次數相同,前三回合獲勝最多一方為勝;若優勢回合次數相同,則以四回合共得到最少扣分一方為勝。但世跆盟暫沒有表示若以上條件相同,會否依舊作出人手判定。

 

避免運動員危險地過度減重,增設2次過磅:

8. 除了比賽前一天的秤重(weight in),將會新加第二次秤重。大會在比賽兩小時前隨機選擇運動員秤重,體重容許限度是比賽級別的5%。

換言之,例如某選手為68公斤組別選手,那麼在第二次隨機秤重時,他的體重不可超過71.4公斤(68 X 1.05),否則將會失去比賽資格。

世跆盟作出此修訂無疑是針對「過分去重」的情況,但這種手法效果仍需有待驗證。一來,隨機抽樣的比率將會影響到其成效,假若比率過低的話,一部分運動員或會投機「減磅」,以換取更大的體型優勢。

而且環觀其他搏擊運動比賽,還有其他手法應對「過分減重」問題。

如One FC 就使用了「行走體重」監察系統(Walking weight)來防止極端減重的情況。在這一體系下,運動員不能通過脫水減重來達到比賽體重要求,而需要經過一個長時間的漸進過程來控制體重。當然定期監察選手需要大量的資源,並不是每個組織都能夠做到。

又如全日本業餘修斗大賽,會採用即日稱重手法,也就是稱重後很快比賽,不給予時間讓選手回復,可能是能減低極端減重情況的方法。但這個方法的阻嚇力,某程度上是種「賭博」:就賭選手覺得減重後短回復的優勢,沒有自然體重帶來的優勢大大。但萬一有選手覺得還是減重優勢大呢?那時候問題就更嚴重了,因為選手連那一天的回復時間都沒有。有機會對選手造成更大危險。

 

結語:

面對空手道將於2020年加入奧運比賽中,跆拳道必須與時並進方可繼續處身於現代搏擊運動潮流之中,可是「怎樣變」「如何變」是一個必須慎重考慮的問題。

對於是次競賽規則修訂,無可避免地會嚴重影響日後競賽跆拳道的發展方向。到底能否一改已經盛行10多年的前腳主導打法,讓跆拳道變得更精彩呢?或者我們需等待6月1日的羅馬大獎賽後,再作分析。

此外,未來武備志有意撰文以跆拳道賽例的演變歷史為例,分析WT跆拳道不同時期的打法與賽例之間的關係,再次說明規例與搏擊運動發展的緊密關係。敬請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