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箭俠】當箭射光以後 弓體真的可以當成近戰兵器使用嗎?

撰文:衛爾良
出版:更新:
+1

我們經常在流行影視中看到使用各種弓箭的場景,例如電影《箭士柳白猿》中,武林仲裁人柳白猿單憑一張弓箭及一身武功平定干戈。又如DC的《Green Arrow》中,綠箭俠雖然沒有任何超能力,但以其高超箭藝亦能躋身「正義聯盟」之列,與一眾超級英雄共事。
 

(影片擷取自︰Youtube,http://bit.ly/2EzwleB)

但不知大家又有沒有想過,假如弓箭手遇到箭射光了,或是突然遭到近距離的襲擊的話,弓能否作為近戰兵器使用呢?在影視作品中,不時會出現到拿弓當成長棍打擊對手的畫面,又是否合乎現實呢?

 

歷史上把弓用於近戰的例子

在世界歷史上,雖然出現過許多以弓箭聞名的兵種,好像是英格蘭長弓兵,據說其弓箭威力能夠穿透鏈甲傷害敵人;又如蒙古弓騎採用邊走邊射的游擊戰術攻克歐亞諸國,成為歷史上鄰接版圖最遼闊的國家。可是,卻甚少發現這些著名弓兵以弓近戰的記載。

原因非常簡單,因為在戰場上的弓兵大多數都會配備副兵器作為近戰之用,例如是刀、棍、匕首等等。當一旦遇上近戰時,他們通常會拋下弓箭,轉以其他近兵器抵抗。而當箭射光後,由於訓練優秀的弓箭手耗時甚久,將領大多會選擇撤去弓兵至後方待命,而不會要求弓兵主動衝鋒陷陣。始終單論裝甲、近戰技巧而言,一般弓兵跟其他近戰部隊實在相差太遠了。

不過,在歷史上還是出現過少數經過改良,適用於近戰的弓箭。

(圖片擷取自︰http://exci.to/2CSn1Rq)

在日本桃山到江戶時代初期,便曾出現過一種亦弓亦槍的兵器,是為弭槍。這種槍是用弓臨時改造的,長度因材料而定,槍頭長15厘米,重0.1公斤。「弭」指的是弓的兩端,在一端插上槍頭,便是弭槍。在戰國時代,武將打仗都攜帶幾個槍頭,當弓弦斷了,弓沒法用的時候,就在弓的一端套上槍頭,可以臨時抵擋一陣。但據說因弓是彎曲的,用起來極不順手,所以在戰場甚少出現。

(圖片擷取自︰http://bit.ly/2Ctz6eZ)

而在世界的另一側,在其中一個美洲原住民 Assiniboine的相關記載中,亦發現他們製作出類似「弭槍」的兵器。有說法指他們會以另一把更短的弓箭射箭,而用這把「弓槍」作為騎兵的刺擊武器使用。亦有說法指,這種弓槍是作為身份象徵之用,通常在部落的閱兵儀式或是慶典中由部落戰士配戴,以突顯其身份地位。

從現實例子可見,弓甚少用作近身兵器使用,但背後的原因是甚麼呢?或者,我們要由弓的構造說起。

 

弓的構造︰理論上可以用於打擊 但不能有效傷敵

在武備志早前的來稿文章中,思歪詳細說明了不同弓種的分類和特色︰

本文嘗試主要從弓的構造層面來分析,到底為甚麼弓不能成為近戰兵器。

 

材質影響打撃質量及對弓的傷害

文中提及過,傳統弓一般指使用天然物料,按傳統工藝和形制製造的弓,或是採用合成物料的仿製品。其與現代弓最主要區別,是沒有弓窗和突出於弓體的瞄準輔助與穩定物,例如英格蘭長弓、土耳其弓、韓國角弓、日本和弓等都是各地民族的傳統弓。

英格蘭長弓、土耳其弓、日本和弓。(網上圖片)

大部分傳統弓都以木材、竹、動物材料等製作弓身,為了保持足夠的彈性和可用度,一般都會造得較輕,弓臂亦會較幼。因此在質量上,一張弓跟一根木棒之間有很大的差異。如果誇張一點來比較的話,就像一根圓實木棒跟一根藤條(或是輕量化木條)的分別。是的,弓可以作出打擊,但其打擊力度並不足以撃傷對手,令對方失去作戰能力。

而且,為了令弓身能夠承受著弓弦拉力來發射箭矢,弓身會具有一定程度的前後張力彈性。即使是上弦後,弓身還有很大的彈性,換言之假如用弓臂進行打擊的話,部分打擊力會因為弓身的彈性而卸除掉。

另一方面,任何打擊或擋格都必然會對弓身造成一定傷害。對於傳統弓而言,天然材料的抗打力肯定不及實木、石製、金屬兵器的打擊(更不用說是砍擊),少量次數或者還可以抵受得住。但一旦弓身出現裂痕,但已經影響到弓的射擊能力。當然,以今時今日的科技,一些高強度物料亦用於製作弓身,如玻璃纖維、碳纖維、輕量化金屬等,這提高了弓的近戰能力,但仍不足以跟一般近戰兵器相比。

 

重心分布、弓形影響操控及發力

一般的近戰兵器採取三種重心設計︰把兵器重心靠近劍柄,提升操控力及靈活性,如長劍、刺劍;把兵器重心遠離劍柄,犧牲靈活性,借助離心力加強打擊力量,如斧、錘等;整把兵器重心平均,隨著持握方式改變用法,如長棍、雙頭棍等。

可是,正如上文所言,為了讓弓臂具備一定彈性,所以弓身的重心會處於弓的正中心(即握弓的位置),而兩側弓臂較輕。這樣的設計雖然利於瞄準及拉弓的動作,卻對揮動弓身打擊造成影響。因為當單手持握把手揮擊時,重心就正正位於手中,揮擊無法借助弓臂的重量揮使出去,變相減弱了打擊力度。

假如雙手持握其中一邊弓臂揮撃的話,感覺上會比單手好得多,但還是會因為打擊點(另一側弓臂)跟重心(弓身把手位置)有一段距離,而難以發揮威力,加上提及過的彈力問題,更令打擊力度有所下降。

(影片擷取自︰Youtube,http://bit.ly/2NQ3aTX)

此外,由於弓是弧形設計,所以其打擊點跟發力點跟棍棒不同。從以上影片可見,當使用長棍打擊時,命中目標時手跟木棍成一直線,但當用弓正面作打擊時,則需要用上額外的角度才能擊中目標。換言之,以弓作打擊時的發力效率並不如一般棍棒。

或者有讀者會想,只要把弓反過來握,便可倒過來提前打擊點,令打擊更有效。可是,當弓尚未卸弦的情況下,你只能夠以弓端擊中對手才有效,否則只會以弓弦率先擊中對方......

 

弓弦嚴重影響揮擊動作 亦無法用來防守

既然是突然遭到攻擊,持弓者必然是拿著上弦的弓跟對手對抗。上弦後的弓使弓所佔的面積變成矩形,這跟普通棍棒有很大的差別。

從揮動及靈活度來看,棍棒是直條設計,可以在揮動時貼近身軀及肢幹而沒有甚麼阻礙。反觀弓來看,弓上的弦成為活動的嚴重阻礙,感覺就像揮動著一個矩形物般,一旦太貼身便會被弓弦擋住或勾住。這種被迫離身揮動的方式,難以借助身體重心來發力,只能以手臂力量為主來揮動,大大限制了揮擊的力度。

(影片擷取自︰Youtube,http://bit.ly/2NQ3aTX)

除此之外,弓弦亦不足以作為充分的防守作用。正如NUSensei 的示範,他尚試以弓及弦卡於對方兵器,怎料弓弦反過來率先脫掉。

 

總括而言

本文嘗試主要從構造上分析以弓作打擊的效率,實則上並不如普通棍棒。由於篇幅有限關係,未來得及討論各種攻防技法的可行性問題,假如有機會的話,再跟大家分析一下。

不過從上文種種因素可見,其實弓某程度上是可以作為近戰打擊兵器使用,但並不足以構成足夠的威力,甚至會對弓造成嚴重傷害。或者,這就是為何長久以來,都很少出現以弓近戰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