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華成名作《大醉俠》 筷子銅錢變武打工具

撰文:賴家俊
出版:更新:
圖片來源:Mtime时光网

邵氏一代大俠岳華於十月廿十日於加拿大離世,享年76歲。岳華於1966年拍攝邵氏電影《西遊記》初登銀壇,1968年憑演出胡金銓執導的《大醉俠》中飾演醉俠范大悲一角一爆而紅。而《大醉俠》一片更成為胡金銓嶄露頭角,打開新武俠電影先河代表作。片中多項內容突破武俠片先例,更深深影響之後武俠片發展,成為華人武俠片經典ICON,這次《武備志》便向各位介紹這套電影!

《大醉俠》是邵氏於1966年的出品,為胡金銓首部執導武俠片,亦奠定他之後的拍攝風格。電影由鄭佩佩、岳華及陳鴻烈共同主演,由韓英傑任武術指導。故事講述「索命五虎」作惡多端,老大被兩江總督張大人捕獲候斬,餘黨劫走張大人之子張步青子作威脅。張步青之妹金燕子(鄭佩佩 飾)武藝高強,為救兄長而女扮男裝闖蕩江湖,並與四虎周旋,幸得江湖隱士醉俠范大悲(岳華 飾)相救。范大悲有一背叛師門師兄了空和尚,五虎遂與了空和尚合作,剷除金燕子和范大悲。
 

岳華於《大醉俠》劇照。(電影劇照)

所謂新派武俠片,指武俠片在故事題材和拍攝手法上有別於六十年代初以前的武俠片。五六十年代,邵逸夫大量引入日本拍攝手法,日本黑澤明等電影大師作品亦引入香港,大量武士片的武士道精神,糅合了傳統中國的俠義精神。拍攝上更重視真實場景,配以短鏡剪接等技巧,使武打場面更具迫真震撼,更具暴力感;主題上一改以往黃梅派重女角,或由女角反串男角的演出,作品開始更多講究男兒間的情義,亦善用各種不同小道具的符號意義,使其變為殺人禦敵的武器,而當時以胡金銓和張徹兩位導演為有關風格的代表領軍人物。
 

胡金銓導演。(圖片來源:big5.ent.qianzhan.com)

說《大醉俠》開創武俠片新紀元,但當中仍留有由舊轉新過渡痕跡。例如導演胡金銓曾受訪表示他不懂武術,武打場面設計全來自京劇武打,所以也請了習京劇出身的韓英傑(于占元女婿)擔任動作指導,他只是透過短鏡和剪接等手法,使傳統的京劇打法看上去更迫真。胡金銓在《胡金銓武俠電影作法》曾表示:

我描寫的不是真正的格鬥,即並非Real Fighting。而李小龍和成龍打的卻是Real Fighting,即是功夫。北京話(普通話)的”功夫”是沒有”武術”的意思的。只有廣東話的”功夫”才有武術的意思。北京話的功夫本來是寫作”工夫”,是”時間”和”空閒”的意思......不過,北京話中的”功夫”,也有造詣深厚和成就的意思,可能是這個緣故,"功夫"就演變成武術高強和精通的意思了。
胡金銓

他表示他不用寫實武術,就恰如東方畫中的所謂餘白。他不相信所謂寫實的東西,而相信非複製自然的、想像上的東西。(1)

電影元素上,仍是黃梅調風與武俠片的混合階段。影評人塗翔文便指出如醉俠亮相時,裝傻扮瘋與一群男孩唱黃梅調,道出身世和暗示給金燕子他知道的情報。(2)劇中的角色,早段重心由女扮男裝的金燕子到後來以醉俠范大悲為重心,亦是一種黃梅調風到新派武俠的過渡象徵。而反派陳鴻烈白衣白臉,胡金銓曾表示靈感來自京劇中,反派如曹操的臉譜都是白臉的,反而讓這奸角成為電影中甚具鮮明的角色。
 

鄭佩佩於《大醉俠》劇照。(搜狐娱樂)

本片在武打動作設計、場景和道具的運用上賦與新義,使這些情景成為武打片經典。首先,場景的運用上,客棧這個在片中前半部重要的場景,成為後來胡金銓重要作品的戰場(例如《龍門客棧》)。胡金銓成功將客棧這個旅店,賦與了新「江湖」的濃縮意義。客棧中的客人來自五湖四海,大家不分階級而隱藏身份,而只求在客棧尋一棲身溫飽之所,客棧中的上下場景,道具如檯椅碗筷,均成為可以挪用打鬥的空間和用具。《大醉俠》中賦與一些在古裝片的日常道具新意義,如棋子、錢幣、服裝等都成為輔助述事的媒介,在客棧中金燕子與敵人用錢幣和筷子較勁,亦有沿用傳統叉子和飛鏢等暗器,胡金銓曾表示後者是在中國傳統兵書《武經總要》有記載,而加以引用於電影中。(3)
 

鄭佩佩於《大醉俠》中客棧一幕打鬥

 

為武打片增添新拍攝技法

《大醉俠》的主要要角,岳華曾在南國藝訓班習電影武術,女角鄭佩佩則是跳舞出身,但由於人的極限無法滿足電影美學要求,所以胡金銓與韓英傑靈機一觸,用一些道具誇張化電影中的武俠功夫。例如這套電影首創用彈床,讓鄭佩佩在客棧一幕可以在二樓不停地跳躍移動,之後香港動作片一直有沿用這方法以令演員的跳躍有更誇張表現。而在鬥劍的場面,敵我交劍間兵器擦出火花,拍出了生死懸於一線的壓迫力,導演為了一改舊武俠片年代在膠片加上後製而欠逼真的問題,於是要求現場工作人員用電線連著刀,配合鏡頭拍攝兵器交錯那一剎,按電以產出火花。
 

演出反派的陳鴻烈。(電影截圖)

說起本片的男主角,1973年的《香港影畫》曾載有岳華談武打片的專訪。他表示:「(我)也可以說喜歡動件片,但是我反對無緣無故的亂打一通,必須要有一個好劇本,故事粗製濫造,就難討觀眾長久的歡心。」他不反對拍動作片,但打得要合理,故事要合情。之後他拍的武打片,都能守著這原則,使他為成一代經典大俠。(4)

陳墨先生曾表示,《大醉俠》的真正藝術成就,是體現了之後胡金銓的電影風格。(5)相比於張徹拍了百部邵氏作品,胡金銓一生只拍了十多部電影,他強調慢工出細貨,難免不容於行片廠制度的邵氏影業,拍畢《大醉俠》後胡金銓便掛冠而去,在台灣闖出另一片天,另一部作品《龍門客棧》,更進一步奠定其武俠片導演江湖地位。
 

(1)胡金銓 述、山田宏一 宇田川幸洋 著:《胡金銓武俠電影作法》。
(2)可參考塗翔文:《與電影過招》《大醉俠》一章。
(3)可參考上述《與電影過招》及《胡金銓武俠電影作法》。
(4)吳昊 主編:《邵氏光影系列:男兒本色》
(5)陳墨:《中國武俠電影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