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踢】各種武術常見 易學難精的實用踢技

撰文:衛爾良
出版:更新:

前踢(Front Snap Kick)是最基本的踢技。在空手道及跆拳道中,前踢通常是初學者最初接觸的踢技之一。其踢法比較簡單,就是摺起大腿向前踢。跟前撐踢(Push Kick)或泰拳的正蹬(Teep)不同,前踢的主要目標不是推開對方,而是打擊對手。有些門派有些會用腳前掌底部,亦有以其他部位打擊的說法。

摺腿方面,有說認為摺腿摺得高會踢得更準更有力,亦有說摺腿不用收太緊,其實兩者各有好處。摺腿動作可以令對手猜不到將要打出的是什麼踢法,但對相就會較慢。詳細分類及教學將另文交代。

 

▍前踢在MMA歷史中的應用

(Mandatory Credit: Markus Boes)

由於前踢的動作相對簡單,所以可以相信它很早便出現在人類的歷史中。可是,前踢在MMA中興起卻是近年的事,但這並不是說它從來沒有在MMA出現。例如在最早期的MMA比賽中,柔術選手如傳奇選手Royce Gracie會用前腳前踢去開路(見上圖),好讓自己進入纏摔距離。通常他前踢的目標都是對手的膝蓋,但其實他也沒想到要踢傷對手。及至其後,前踢在UFC中有一段「真空期」,很少人在比賽中使用。

所謂的「真空期」並非沒有選手使用前踢,只是沒有任何效果及關注。直至2011年的2月,Anderson Silva以一記前踢KO了當時的挑戰者Victor Belfort後,才漸漸愈來愈多MMA選手使用此招式。從Google Trends對front kick的搜尋紀錄可以看到此趨勢:

第一個頂峰位為2011年2月,第2個頂峰為同年5月,因為於當年4月30日Lyoto Machida以一記前飛踢KO了Randy Couture。(圖片擷取自:Google Trends)

Lyoto Machida不單在2011年4月30日於多倫多舉辦的UFC 129中,以一記Crane Kick(前踢/鶴踢)擊倒了傳奇拳手Randy Couture,令其退出拳壇。在相隔7年後,Lyoto Machida又在UFC 224中以前踢擊倒另一位UFC傳奇拳手Vitor Belfort,賽後Victor同樣宣布退役。

了解更多,可參看︰

【Crane Kick/前踢】從《The Karate Kid》到UFC的Lyoto Machida
【MMA.UFC224】Belfort相隔7年再遭前踢KO
【Lyoto前踢】UFC 224前踢擊倒的部署
【前撐踢(Teep/Push Kick)】動作機制上跟前踢有何分別

 

 

▍位置與距離

前踢跟其他踢技一樣,需要一定距離才能運用,但其實它在近距離亦能使用。

如果對手一直待在中遠距離,即大概是直拳攻擊距離外,那麼前踢是很好的攻擊或防守手段。在進攻方面,除了能夠騷擾對手外,也能作為不同打擊的前設。前踢的提膝動作跟其他踢擊的提膝動作相似,變相令對方難以判斷攻擊動作。

在防守方面,前踢能代替刺拳在較遠距離外截擊對手或測度距離。面對突進型拳手時,前踢能借助對方的衝力,加強踢擊效果,既能阻止對方前進,亦能造成重擊。對於希望控制距離的選手,前踢不用大幅度旋轉髖部及重心腳,因為需要動作較少,速度較高,因此前踢是個能好好控制距離的技巧。

有一些拳手會用壓力把對手壓在近籠的範圍,在對方不能後退的情況下使用前踢。在籠邊時,因為只有左右兩路可走,直踢的擊中比率就更高。

 

▍優異的變化能力

前踢的動作機制(mechanism)對連接其他方向的踢擊有天然優勢。一般踢技總括而言,可分為上、中、下三個高度,左、中、右三個方向。控制踢擊高度的,主要是視乎髖關節的外展活動幅度及膝關節所處的高度。控制踢擊方向的,則是重心腳和髖關節的轉動幅度。前踢的動作主要在於中中(向前)及上中(向上),它允許在前踢的踢擊過程中,中途轉變「左旋」或「右旋」方向,只需順勢轉向一邊,而不需作出反向動作。

舉例而言,假設右膝提在前方腰高,即前踢前期動作時,假如轉成旋踢(Roundhouse Kick),只須重心腳外旋,髖關節及膝關節內旋,上身左旋便可。但若想在倒過來由旋踢動作轉成前踢,則相對困難得多了。由於旋踢要求重心腳外旋,髖關節及膝關節內旋,上身左旋,要轉換成前踢,不單髖關節及膝關節要再次外旋,上身亦要隨之右旋轉為正身。可見前踢較甚他踢擊更具變化優勢。
 

(短片擷取自:http://bit.ly/2mXvyL4)

如上圖,可以多次利用前踢作為部署,然後提膝摺腳轉成巴西踢踢頭(Question mark kick/Brazilian Kick)。

想更深入了解巴西踢,可參看︰【巴西踢】技術解構:踢擊動作要點

 

▍上身不動地進行踢擊

此外,由於前踢屬於直線踢擊,骨盆並不需整個扭動(Turn Hip),而只需小幅度依垂直軸旋轉(Hip Pivot),即推髖的動作,故上身軀幹並不會像旋踢般扭側,而是正身向前。因此,使用前踢時,上身軀幹可維持本來的動作,讓對方不容易察覺前踢的踢擊動作。同時,這亦令前踢成為少數的踢擊,能維持在抱頭防守等雙手擋格姿勢下進行踢擊。

從另一方面來看,上身可維持不動對攻擊有利。因為這變相允許在踢擊前,作出更多的上身假動作,或在拳擊組合當中,突然作出前踢,又或者在踢擊後加上拳擊追擊。例如以刺拳不斷打擊對手,令對方注意力集中在手部動作上,以前踢攻擊對方軀幹。

又或者先多次下潛或作中段踢,把對方的注意力放在中下段,然後突然踢頭。如果加上假動動作,如提膝、轉髖,就更加難以防禦。使用刺拳讓對方把注意力放在頭部,再施以中段的前踢亦是常見的方法。踢後不把腳收回後邊,而是直接踏下,然後上步出拳是空手道中常有的攻擊手法。亦可以後腳先偷半步,再用前腳前踢,踏下後出拳,就如以下MCDONALD VS ROBBIES LAWLER2的片段一樣。

(短片擷取自:YouTube,http://bit.ly/2n5uAZR)

 

▍難以防守的角度

大多數踢技的攻擊軌跡都是從側面而來,基本上都可以用肘或膝作出有效擋格。可是面對正面的直線踢擊時,我們會較難作出反應及擋格。這是跟前踢的踢擊角度有關。

除了不習慣有由下而上的踢技,所以缺少防禦的技巧的因素外。現時拳手的站姿大多都是正面面向對手,再把手放左下巴兩旁。那時便會發現防守下巴時,前臂的長度並不足以覆蓋整個身軀,下腹部位便會成為打擊目標。而且前踢從下而上的打擊軌道能巧妙地穿過雙手前臂、手肘和軀幹之間的空隙,對頭部進行打擊。就如以下Lyoto Machida KO Randy Couture這一腳。

在UFC 129中,Machida最終以傳說中的Crane Kick擊敗Couture。(短片擷取自:http://bit.ly/2minl0u)

在可眼見的攻擊當中,由於弧線攻擊範圍大,動作大和時間長,所以反而容易出反應應付。相反,直踢攻擊動作小,距離短,速度快,令人防不勝防。其實這都是眼睛的錯覺。在搏擊中,我們的立體視覺是經由大腦處理雙眼的平面影像而成,若是攻擊指向身體左右方,由於雙眼影像分別較大,形象較為立體,故距離感較明顯。但若攻擊指向「中線」而來,我們對距離的辨識能力便較弱。

垂直方向視區中人眼的最佳視區在視平線一下10°,視平線以上10°到視平線以下30°為良好視區,視平線以上60°到視平線以下70°為最大視區。所以當人們集中注視對方頭部時,很難對從下而上的前踢作出識辨及反應,甚至處於視覺盲點當中,正如人們面對上勾拳一樣。

一般人的垂直視界(圖片擷取自:http://bit.ly/2mF3zPA)

 

▍小結

透過整理前踢的特別之處,我們希望能藉以帶出前踢在搏擊當中的價值。前踢雖然屬於動作簡單的踢技,即使初學者亦能很快學會,但正所謂「易學難精」:其實愈看似簡單的腳法,便隱含愈多的技術細節。武備志將會撰文講述前踢的技術細節,讓大家更加了解這種在MMA又再次興起,愈來愈常見的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