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會.二】一書一會 同道人圍爐取暖照亮閱讀世界

撰文:香港01評論
出版:更新:

有人意屬文學,也有人因為喜歡一套書,實行一書一個讀書會。King Kong讀書會五年前成立,原因是發起人之一Penny Wong受了書的啟發,改變了他的人生。「當時公司過度發展,一時間生意追不上,遇到了瓶頸,十分苦惱。」Penny憶述:「最令我苦惱的是要裁員!我是那種人,裁一個都嫌多的人,他來你公司就是因為信你,更何況當時要裁一成員工呀!」撰文:鄺國惠(此文章為《讀書會:荒漠中的綠洲》系列報道之二)

承接上文:【讀書會.一】文化學者發起文學沙龍 用書本打造荒漠綠洲

放下一天工作的疲累,King Kong讀書會的會員在冥想中進入《金剛經》的世界。(鄧倩螢攝)

偶然間,他讀到了一本講人生成長的書:《當和尚遇到鑽石》,受到啟發,也間接助他突破了生意上的瓶頸。Penny說,這本書的理論來自佛學經典《金剛經》,一套三本,另外兩本是《善用業力法則,創造富足人生》及《瑜伽真的有用嗎?》。不過,書本談的理論相當深奧,有些地方他看不明白,無意中在朋友間提及,原來讀過的人不少,一談就停不了。

「有一個新加坡朋友也讀了這幾本書,覺得是好書。於是,提議成立讀書會與人分享,但當時回心想,讀書會?有無搞錯!香港人連書都不會買,搞讀書會真是匪夷所思!」 Penny說。

Penny(左)與Marvin因為一本書而結成書友,也因為書本,與另一半走得更近。(鄧倩螢攝)

乍聽匪夷所思的構思,卻又真的落實了。三本書的理論都來自《金剛經》,要從俗世中進入出世經典的氛圍,聚會第一步是冥想。大家一起閉上眼睛,冥想五至十分鐘。Penny沒有播放音樂,而是用說話帶領書友放鬆,由頭部開始,放鬆身體內外各個部分。

一天工作累積下來的緊張與不安,徐徐放了下來,便開始涉足書本的世界。由書友朗讀當日將會精讀的段落,並分享在生活上曾遇到相關的疑難。採訪當日,圍讀的章節談及偷看伴侶的私人郵件,作者指出,這是由於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在不知就裏的情況下對別人妄下判語,種下了不好的種子而招來了果報。

會上一位新加入的書友說,看不到兩者之間的關係,這個疑惑帶來了一輪熱烈討論。一位會友說,這個情況令他聯想到吃楊桃;由於楊桃含有微量天然毒素,一般吃一兩個沒有問題,但萬一吃得很多,微量毒素加起來便會造成中毒。另一個書友也分享說,偷看伴侶信件,與對別人妄下判斷都是出於不信任,兩者有微妙的相關性。

讀書會最初在Penny的朋友圈中開始,每星期聚會細讀書本。佛經出世,書本寫得入世,而讀書會鼓勵書友走一條更入世的路,要在生活中實踐書本所教的方法。

(左起)Penny、Marvin-King Kong讀書會創辦人在讀書會上分享。(鄧倩螢攝)

Penny稱,「書本可以改變生命!我們經常聚會其中一個重點是,大家分享在書本上學到的東西,如何在生活中再應用出來。只有這樣才能有延續性。」

後來讀書會愈來愈受歡迎,於是開枝散葉,圍讀過的會員又分頭在不同地方另組讀書會,由一書一會擴展至遍地開花。聚會人數有時多至三十多人,少則四五個密密傾;碰頭時間有趁午飯空檔,也有在晚上放工之後悠閒長談;至於地點,主要集中在港島區域。

「由於其中一本書有提及尋找伴侶的方法,所以,來參加的書友以女性居多,增加吸引力嘛!雖然我們在Facebook的群組是不公開的,但目前已有六七百人了。」 Penny說。

King Kong讀書會上大家在分享心得。(鄧倩螢攝)

暗藏工廠區的讀書天地

因緣無色無形,書的緣力也不易量度,如水灌葉,總難以釐清開花結果是哪一滴水的功勞。冀求自身提升,也說不準究竟受了哪本書中的哪一句話啟發。於是有的閱讀者博覽群書,相信啟蒙開竅的一天不會遠。

在擠滿貨櫃車的狹窄街道旁,灰色水泥的工廠大廈裏,竟然別有洞天。香港讀書會由四年前開始,每月都會在這個寬闊的工廈單位內聚會,出席會員一般二、三十人,為的是要一起分享閱讀同一本書的感受與心得。

籌委之一陳國樑說,他們聚會有一個固定的流程,就是首先聽五分鐘音樂,而這音樂經特別挑選,必定與書本有關,讓大家紓緩情緒,接下來才投入討論。然後是主講人用20分鐘介紹大家圍讀的書本;第二個環節是40分鐘的分享時間,每次四位事先指定的分享人,每人10分鐘講述心得。之後就是20分鐘的自由發言時間,每人說5分鐘。最後一個環節是總結,由一個有經驗的學長負責。

香港讀書會現場。(香港讀書會Facebook)

「我們每個環節都嚴格限制時間,說多了、說過了會響鐘『叮』你!這樣做全是為了讓更多人參與,同時也可以準時結束整場讀書會。我們在星期六聚會,很多人都想回家食飯,所以很多人都反映過,不要超時。」陳國樑說。

他又說,讀書會的發起人有來自出版界的,也有在台灣參加過類似活動的,覺得開拓眼界最重要,所以流程着重分享,而且讀的書本也多樣化。

「小說,歷史,經濟,哲學,只要是籌委覺得有價值,都會選出來與大家分享,所以我們傾向多書種,多類型。」陳國樑說。

香港讀書會由四年前開始,每月都會在這個寬闊的工廈單位內聚會。(受訪者提供)

好像4月聚會是圍讀《老後破產:名為長壽的惡夢》,討論日本高齡人口面對的財政壓力。為求更深入討論,大會還邀請了老人院負責人及社工到場分享。其他讀過的書本林林總總,有探討社會發展的《文明:決定人類走向的六大殺手級Apps》,中國問題如《中國文化老了嗎?》,歷史書籍如《台灣四百年》,古典小說如《紅樓夢》,外國小說如《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也有人物傳記如《伴我同行》等,不一而足。

十年樹木,栽種一個讀書會不是一兩天的事,除了恆心,有時也是無心插柳。成立接近二十年的香港野人讀書會,前身只是一個平常不過的周末茶聚,書本的緣力在朋友之間編織,織成廿年讀書會。

原來他們在創會之前是一群朋友,喜歡在元朗某茶樓飲茶,又一起逛書店。會長梁曦說,他們在逛書局時會「兜搭」一些「狀甚好學」的年輕學子,邀請他們一起飲茶,在飯桌上齊齊討論學術問題。其後好學青年學子又拉同窗好友加入,漸漸就形成了一個定期聚會,人數亦愈聚愈多,於是在2003年成立讀書會。

成立接近二十年的香港野人讀書會,前身只是一個平常不過的周末茶聚,書本的緣力在朋友之間編織,織成廿年讀書會。。(受訪者提供)

本身是職業咖啡師的梁曦說,會員來自各行各業,大家聚會不為什麼實用價值,而是喜歡讀書。取名「野人」,是「野人獻曝」之意。

梁曦表示,「一眾會友自感淺薄無知,與城中那些見多識廣的『國人』 相比,不啻是一群孤陋寡聞的『野人』。惟各人閱讀或經歷某些自感有趣有意思的東西,雖對他人而言或是普通不過的常識,但亦願能毫不害羞地將之與眾人分享,也不懼他人調侃取笑,務求在討論之間互有裨益。」

「野人們」因為學術思辨走在一起,每月重點活動也開宗明義是「學術演說」,主講人每每花大量精力闡述與書本有關的理論及數據。

譬如4月的演說題目是「從空間解讀的世界史」,綽號「掌門」的會員在會上講解,由於航海技術改進,如何在歐洲、西非與美洲之間建立「三角貿易」,歐洲國家尤其是英國賺了大錢,從而改寫了當時的世界秩序。

近期的演說題目還有「故事如何改變你的大腦」、「軍備及其影響」、「性愛好科學」、「咖啡入門」等。該會並設有「野人試讀」環節,會員就讀過的書本撰寫推介及感想,會長亦附上回應及評論。

梁曦承認,他們的活動學術味甚重,但不會避重就輕。「即使外人沒有興趣,每一位演說者也是一心把各種『學術題目』盡可能以輕鬆有趣的方式,深入淺出地介紹給一眾會員及友好。會友一樣高高興興,繼續快快樂樂飲茶、吃飯、吹水。」他笑着結束話題。

一書一世界,一會一天地。因書本之名而走在一起,有的志在走入社區,期望終於有一天能開枝散葉,廣傳文化;也有的只求自得其樂,同道人圍爐取暖。無論能走得多遠多深,在圍讀的過程中,至少能手執一本好書,照亮自己,也照亮同伴。

上文節錄自第163期《香港01》周報(2019年5月20日)《讀書會:荒漠中的綠洲》,網上標題為編輯重擬。

相關文章:【詩與人.一】詩人空間變光房 那些年原來我們一起寫過詩【詩與人.二】教詩三十載 王良和:我很享受這個過程【詩與人.三】消失的東岸 梁志華:香港始終容不下一間書店【詩與人.四】為每首詩編上號碼 葉英傑:做最有耐性的詩人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