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橋新區.倡議(上)】輕鐵跟不上步伐 交通須可持續發展

撰文:王俊傑
出版:更新:

洪水橋新區發展即將上馬,政府已向立法會申請撥款,並就交通規劃展開第一階段的公眾諮詢,初步選出「自動捷運」、「現代化電車」及「環保巴士」三種運輸模式供市民選擇。政府希望於洪水橋新區發展環保運輸服務,為區內住宅區、商業區等地提供高效運輸服務,並接駁新界西北現有的公共運輸系統,包括西鐵及輕鐵。
隨着洪水橋、元朗南等新區發展在即,新界西北未來人口勢必大增,增加區內及來往市區的交通負荷。洪水橋新區既為「區域經濟及文娛樞紐」,甚至有潛力發展成全新中央商業區(CBD),政府有責任妥善規劃新區的交通基建,不但應為洪水橋未來發展留有足夠靈活性,亦應打破目前港鐵壟斷屯門、元朗及天水圍的局面,引入競爭,以充分回應未來西北居民的需要。

隨着洪水橋、元朗南等新區發展在即,新界西北未來人口勢必大增,增加區內及來往市區的交通負荷。(資料圖片/鄭子峰攝)

區內交通:捷運及現代化電車可取

洪水橋/厦村新區發展面積達441公頃,預計提供6.1萬個房屋單位,可容納21.8萬人,其中17.6萬為新增人口。毗鄰的元朗南新發展區將可供8.6萬新增人口居住,加上屯門南的發展估計亦會帶動人口增長,新界西北未來的人口增長壓力不容忽視。

洪水橋新發展區與屯門、元朗及天水圍(下稱屯元天)等西北新市鎮緊密連繫,政府將之定位為新界西北地區的「區域經濟及文娛樞紐」,藉其鄰近深圳的地理優勢打造全新的商業空間及就業中心,為鄰近市鎮居民提供約15萬個工作機會,冀改善全港人口及職位分布不均的問題。故此,在交通規劃上,政府為新區接駁多個已建及興建中的策略性運輸基建,如港深西部公路、擬議屯門西繞道,以及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和港珠澳大橋等。

另外,政府在《鐵路發展策略2014》已落實將於洪水橋新區興建全新的洪水橋重鐵站,接駁現時的港鐵西鐵線,更有傳政府已在洪水橋站附近預留土地,以發展通往深圳前海的高鐵支線。不論從區內或區外交通配套角度看,政府已有所規劃,但是否適得其所?

輕鐵的載客量難再提升,無法滿足洪水橋未來發展的需要。(資料圖片/鄭子峰攝)

輕鐵跟不上時代要求

在區內交通方面,一如屯元天這三個新界西北市鎮,未來洪水橋區內也會以鐵路為主。政府現正就其環保公共運輸模式進行公眾諮詢,並根據載客容量、效率和技術可行性等基本準則,選出自動捷運系統、環保巴士系統及現代化電車作比較(見表一)。當局初步計劃環保運輸服務將迴繞洪水橋新區,並連接元朗南新區。政府亦計劃有關走線將來可連接天水圍北部,惟有關細節仍有待研究。

(香港01製圖)

或許有人會疑問,如果政府認為現有鐵路服務於屯元天「行之有效」,而且亦已決定於西鐵線加設洪水橋站,為何洪水橋的區內交通不以輕鐵主導?事實上,政府在公眾諮詢中提及七種環保運輸服務,當中包括延伸現有輕鐵網絡,惟此方案已經被率先「淘汰」,原因是政府認為輕鐵的載客容量不足以滿足延伸至新發展區。政府研究資料詳列輕鐵的缺點,如須人手操作、須與其他道路交通工具共用路面等,可見政府亦明白輕鐵服務已追不上現代需求。

回顧《公共交通策略研究》關於輕鐵未來定位的描述,政府指出現時無其他公共交通工具可於新界西北地區取代輕鐵的功用,即使將來物色到較輕鐵更好的公共交通系統,拆卸與建造新系統的成本不菲,故才支持繼續利用輕鐵服務居民。對照現時公眾諮詢內所列出的環保交通服務,可見效率高於輕鐵的交通工具並不缺乏,只是要全面以之取代輕鐵,恐怕成本會高得難以接受,所以效率落後的輕鐵即使有如「雞肋」,仍得以「偷生」。

輕鐵系統的缺點除了效率有限,更因其設施佔路過多、列車與其他運輸工具爭用路面,妨礙大幅增加巴士、小巴線等以改善交通。(資料圖片/鄭子峰攝)

科技總有落後的一天,當下現代化的運輸服務也將有被淘汰的時候,因此將服務經年的輕鐵與先進的環保運輸服務比較雖然不公平,但政府在規劃新區交通時,必須盡量留有足夠的軟硬件升級空間,以應付潛在的交通需求增長,特別是洪水橋地理位置優越,有着升級為CBD的潛質,規劃區內運輸服務就更須考慮效率及彈性。

輕鐵系統的缺點除了效率有限,更因其設施佔路過多、列車與其他運輸工具爭用路面,妨礙大幅增加巴士、小巴線等以改善交通,亦無法藉拆卸或改建以騰出更多道路空間,故區內交通變動空間有限。因此,政府在規劃洪水橋區內交通時,應優先考慮專軌行駛、車站及路線能夠架空或埋藏地底的自動捷運及現代化電車,讓鐵路發揮行駛無阻及高載客量的優勢,釋出更多路面空間,增加路面行車容量,並為未來重整交通規劃留有足夠靈活性。同時,區內雖以鐵路主導,但政府不應忽略引入非鐵路服務的重要性,以免「一鐵獨大」,重蹈現時新界西北的交通困境。

(香港01製圖)

「可持續」是衡量成本要素

洪水橋區內交通系統預計造價三四百億元,特別是自動捷運系統與現代化電車涉及興建高架橋及高架車站,難免會被質疑為「大白象工程」。當然,政府有責任監察運輸系統的興建成本,必須讓公帑用得其所,但交通規劃影響深遠,若高價的交通系統有助增加其可持續性,便算物有所值。更何況洪水橋有潛力成為CBD,要借助它從根本改善香港發展規劃失衡之困局,高效而可持續的交通不可或缺。考慮到成本效益,初步看來造價較低、行車時間較長的現代化電車或許是合宜之選。另外,規劃中的環保運輸系統走線上有不少車站(見表二),政府大可減少車站的數目,並以非鐵路服務分擔客流,既可以減低成本開支,亦可以增加非鐵路服務的盈利空間,適當地分配市場。

繼續閱讀:

【洪水橋新區.倡議(中)】屯元天忌「一鐵獨大」 交通引入競爭

【洪水橋新區.倡議(下)】紓緩跨區就業 升格CBD治本

上文節錄於第197期《香港01》周報(2020年1月13日)《紓緩跨區就業 增居民出行選擇 洪水橋新區發展忌「一鐵獨大」》。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