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深度|「疫情來自獲豁免人士?」—他們沒告訴你的是…

撰文:特約撰稿人
出版:更新:

近日,香港理工大學公佈了一項重要研究,通過病毒基因排序,基本確認了本港第三波疫情的源頭:其中兩條最嚴重傳播鏈的分別來自菲律賓輸入及哈薩克輸入。一時間,各種輿論,甚至包括港府和專家,都紛紛表達「本次疫情爆發源頭來自豁免群體輸入」。這個說法,雖然正確,但絕不準確,放在香港的語境,甚至充滿誤導性。
撰文:新方向HK

香港目前對境外抵港人士的豁免主要分為兩大類別:一類是是來自內地、澳門、臺灣的30餘類豁免人士,這部分人主要通過陸路口岸抵港,提供供港貨物運輸,以及重要的公務商務往來,之前還包括對跨境學童的豁免(但隨著本港疫情嚴重及學期結束,跨境學童已經不再返港就讀);而另一類則是來自海外國家的豁免人士,種類相對較少,主要是外交人員、船員和機組人員等,當中甚至有一部分入境船員,並不在香港裝卸貨,純粹是利用香港之前對海員寬鬆自由的豁免政策,在香港進行交接班中轉。

早前,一批約40人的菲律賓籍及印尼籍的船員登岸,船員直奔停泊約20米外的船公司代理私家車,直接前往機場。(資料圖片/陳浩然攝)

因此,真正準確的事實應該是:本次疫情爆發源頭來自「海外輸入」,尤其是來自海外高風險地區的船員/機組人員的豁免群體,以及部分海外高風險地區返港的家居檢疫人士。這一波的疫情爆發與從內地口岸抵港的獲豁免人士(絕大部分為香港居民),並無任何關係。

事實上,廣東省疫情早在四月期間,便已完全受控。廣東省各市全面復工復市復課已經長達數月之久,社會活動接近完全恢復正常,未曾出現任何疫情反復,邏輯上並不存在對外輸出的機會。

以7月26日那位在港確診的內地香港跨境司機為例,他在18日前往深圳,22日回港,26日確診。據深圳政府的通報,深圳政府在7月26日深夜至翌日淩晨,已經對該名司機在深居住的屋苑內進行了全面核酸檢測,2343份核酸結果全部陰性。而截至7月30日,當局更根據該司機在廣東省的活動軌跡,合計檢查了近5000人,並對環境樣本進行採樣檢測,所有結果也均為陰性。從7月18日至7月30日,已經整整13日,這個時間跨度也充分說明了該名確診司機幾乎不可能是在居深期間被感染,否則根據病毒潛伏期中位數4日的資料,跟他有密切接觸的人員應該已經陸續出現感染症狀。

內地收緊跨境司機入境的措施。(業內人士提供)

在目前香港的政治風氣之下,肯定會有聲音說內地的數據和資訊均不可信。那我們可以看看香港內部的統計資料:自3月8日以來,共有超過1000例輸入案例,其中內地輸入0例,所有輸入案例,包括豁免檢疫人士的確診案例,均來自海外地區。而根據上文提到的理大病毒基因分析,更加從科學角度揭示了本輪爆發的病毒毒株源頭是菲律賓和哈薩克。

如果真的從實事求是角度出發,目前香港已不應該再對來自低風險地區(例如廣東及澳門等地)通過陸路口岸入境的人士執行強制檢疫,而更應該將相關人手和資源集中用於阻截本地傳播鏈條以及嚴防高風險地區的輸入。當然,必須澄清的是,在香港當前疫情大環境下,任何非必要的人員流動都應當儘量避免,例如赴港自由行旅遊便遠未達到可以討論恢復的時機,仍應僅保留探親及公務等必需的類別。

總而言之,疫情防控政策的實施,需要公眾的信任、理解和支持。在7月26日的記者會上,食物及衛生局副局長徐德義醫生在答問時曾清晰解釋:「檢疫措施以風險為本。從全球角度,內地城市較為穩定;外國回港人士風險相對較高,故本次主要針對海外輸入,收緊船員和機組人員的豁免檢疫。」但令人遺憾的是,包括政務司司長張建宗在內的其他官員,在面對類似問題時,則似乎忘記了科學事實,仍然籠統地把所有獲豁免人士歸為一類,未能清楚說明疫情的源頭是來自「海外輸入」,且與從內地口岸抵港的獲豁免人士並無關係。

「新方向HK」非常反對港府對抗疫政策的溝通模糊不清,在特別重要的事實性資訊上,政府不應該有任何一分馬虎和不準確,否則都有可能導致政策難以落實,令防疫效果大打折扣。倘若政府做不到以正視聽,任由這一波疫情被叫囂「全面封關」的口號所政治綁架,甚至導致內地輸港的基本物資大受影響,到最後,受苦的還是吾等普羅市民大眾。

新方向HK:

成員來自五湖四海,包括律師、工程師、建築師、醫生、校長、大學教授、教師、社工、心理學家、記者、導演、資訊達人、會計師、銀行家、企業家等等。雖然成長經歷各不相同,但都擁有一份真正熱愛香港的家國情懷,以及願意實事求是去作出改變的實幹精神。矢志成爲內地和香港之間真誠交流和信任構建的發聲平台。

更多《香港01》深度報道文章︰

【新冠肺炎.深度】不是不應禁堂食 但特區高官真的很「離地」

【新冠疫苗・深度】全球疫苗戰即將打響 香港豈能甘於人後

【立法會選舉】新冠肺炎阻歸家 如何保障境外港人投票權利?

納米樓落成量7年激增11倍 為什麼香港人愈住愈細、愈住愈貴?

港版納指・深度|恒生科技指數30成份股欠港資 為何港企難崛起?

深度|美國「獨角獸」可變「萬億妖股」 港產電動車開花不結果?

【新冠肺炎.深度】疫情肆虐半年 為何醫護租酒店仍被拒?

【新冠肺炎.深度】抗疫政治化害港 政府需要實事求是

【立法會選舉2020.深度】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反對派」?

【港區國安法.深度】港英「政治部」怎樣運作?

桂山島填海.深度|中央出手顯港府無能 但借地建屋難解深層矛盾

港版國安法.深度|港澳「國安委」大不同——範疇更廣,職能更窄?

hot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