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中國前駐美商務參贊:進博會給衰退中的世界經濟帶來希望

撰文:賀帷
出版:更新:

自中國提出要「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外界對於中國下一步走向的猜測便不絕於耳。極端論者認為,「雙循環」乃是另一重意義上的「閉關鎖國」,是不得已的下下策。今次上海舉行的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可以說再次給世界呈明了中國繼續對外開放的意志。用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開幕式上的話,「各國走向開放、走向合作的大勢沒有改變」,「這(雙循環)絕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更加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讓中國市場成為世界的市場、共用的市場、大家的市場」。

該如何理解此次進博會的符號意義和實質意義?《香港01》就此採訪了中國駐紐約和三藩市總領館前經濟商務參贊何偉文。在何偉文看來,本屆進博會的成功舉辦,再次證明中國經濟率先復蘇給各國企業帶來巨大商機,對處於衰退中的世界經濟也帶來了新的希望。

人工智能、物聯網等科技在這屆進博會中盡領風騷。(新華社)

《香港01》:本次進博會是在疫情正在發展的特殊時期舉辦的。在這個大背景下,中國舉辦這場大型會議的象徵意義和實質意義分別是什麼?此外,本次進博會的規模和成交量還超過上一屆。如何從今年十九屆五中全會對於中國的「十四五規劃」的角度理解這次進博會的意義?

何偉文:進博會正常舉行並不奇怪。如果今年停辦倒是奇怪。因為中國已經控制了疫情,具備舉辦大型國際活動的條件和能力。沒有必要看成重大意外。本屆進博會的成功舉辦,再次證明中國經濟率先復蘇給各國企業帶來巨大商業機會,對處於全面衰退的世界經濟也帶來了新的希望。

日本是中國近鄰,中國是日本最大貿易夥伴。受疫情影響,日本最大出口市場—美國進口嚴重下滑,因此,日本企業希望在中國找到更多銷路。

「五中全會」確定的雙循環以內循環為主,強調擴大國內消費需求,同時積極擴大開放,進博會在這兩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

中國近年大力發展5G網絡此「新基建」的核心技術。(中新社)

《香港01》:「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加快數字化發展。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我們注意到,本次進博會專門設置了技術裝備展區,並展出「舊基建」所要用到的先進大型裝備和5G、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涉及「新基建」的核心技術。那麼,在「十四五規劃」下,新基建和舊基建將如何協調佈局?它們對於「雙循環」又有什麼意義?

何偉文:新舊基建都是必要的基礎設施建設,缺一不可。新基建中,數字經濟基礎設施建設非常關鍵,但其中包含了很多舊基建(如5G基站,新能源車充電樁都有很多是結構施工)。通常所說的舊基建如電廠,又有很多數控(數字化控制)設施。二者如何分佈,要根據具體地區的具體發展規劃,不一概而論,也不必過分強調哪些是新,哪些是舊。

《香港01》:疫情觸發全球對供應鏈的反思,許多國家都對供應鏈過於依賴中國表示擔憂。中國應該如何應對供應鏈外移的壓力?

何偉文:迄今為止不存在系統性的產業鏈外移。局部的如一些國家提出醫護產品產業鏈放到國內,是合理的。個案遷移也始終存在,但並不構成系統性、全面性的外遷。

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實際利用外資同比增長2.5%。全年正增長已成定局。而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預計,今年世界跨境直接投資將下降40%。這一比較就清楚了。

上文節錄自第240期《香港01》周報(2020年11月16日)《對話中國前駐美商務參贊:進博會給衰退中的世界經濟帶來希望》。如欲閱讀全文請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240期《香港01》周報精選內容:

【封面報道】致從政者們—請反思「港人治港」!

與港大經管院長蔡洪濱對話 港府應該怎樣推動經濟變革?

強制檢測、健康碼的背後 公共衞生前,如何平衡個人權益?

【請特首找數】實現真正創科夢 推動創科不應流於口號

蓬佩奧下猛藥「掉槍」 蔡英文政府敢看不敢撿

點票結果陸續確認 特朗普反勝最後一着難成事

【科技.未來】人類常駐20年 是時候離開國際太空站嗎?

疫下就業市場愈趨衰靡 如何解開美國「低薪青年」的死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