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博會.觀察】註定血雨腥風的世界科技戰場

撰文:泉野 蕭予
出版:更新:

在上一篇對進博會的分析報導中,我們解釋了為何第三屆上海進博會,是一場非常時期的非常會議。這一篇中,想結合進博會來探討科技對人們生活的改變與顛覆。

這一屆進博會,科技、人工智能、AI可謂獨領風騷,圍觀者眾。位於進博會3館和4館的技術裝備展區,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工智能產品和高科技令人眼花繚亂。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好像都正在被、或是已經被高科技滲透。「更高、更快、更智能」的巨幅海報,似乎也在時刻提醒人們,數字化、智能化還遠遠不夠,未來要繼續加速這一切。

上海進博會高清大圖↓↓↓

+7

吸引記者注意的,是諾基亞展位的一塊展板,上面寫着醒目的「展望6G,預見未來」,在標語牌下方的顯示屏裏,解釋着6G可能帶來的顛覆性變化。其中之一,便是「延拓人類第5感」。簡單來說,就是6G時代人們的接觸可以超時空,彼此聯通的人不僅有視覺、聽覺,還能有嗅覺乃至觸覺。

很多觀展的人對諾基亞工作人員的解說不明所以,甚至有種「聽天書」的錯愕感。畢竟對大多數民眾來說,5G還沒有真正到來,何況6G?但其實, 6G早已在路上。2019年3月,全球首屆6G峰會在芬蘭舉辦。主辦方芬蘭奧盧大學邀請了70位來自各國的頂尖通信專家,召開了一次閉門會議,主要內容就是群策群力、擬定全球首份6G白皮書,明確6G發展的基本方向。

同年10月,全球首份6G白皮書《6G無線智能無處不在的關鍵驅動與研究挑戰》公布。根據該報吿的展望,到2030年,隨着6G技術的到來,許多當前仍是幻想的場景都將成為現實,人類生活將有巨大變革。比如現在的智能手機將被一個輕量的眼鏡替代,人們可以在飛機上高速上網並打電話,等等。

第三屆進博會於11月5日至10日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辦。本屆進博會商業企業展共設置了六大展區,展覽面積超過上屆規模。圖為5G才剛剛開始,6G已經在路上。諾基亞對於6G的暢想,已經跨越了時空。(多維新聞))

芬蘭之外,全球關於6G的佈局競爭也已經在2019年悄然上演,美國、中國、俄羅斯、歐盟等國家和地區都在進行相關的概念設計和研發工作,以至於有人將2019年稱為6G研發元年。6G戰場的競賽與話語權爭奪,如同各國在5G戰場的較量一樣,不僅僅關乎技術,更關乎政治、經濟,乃至發展意志與國際地位。所以,不管是5G還是6G,世界科技戰場註定血雨腥風。

值得一提的是,隨着中國長征六號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11月6日發射中心成功將13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中國在6G領域的探索更進一步。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介紹,13顆衛星中的中國國內衛星天雁05,是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電子科技大學號」。中國工程院院士、電子科技大學衛星產業技術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徐揚生表示,此次研製發射的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是太赫茲通信在空間應用場景下的首次技術驗證。

中國在6G領域積極有為、主動出擊並不意外。自2017年中共十九大後,美國便感受了直接的威脅。於是貿易戰、科技戰、輿論戰、金融戰接踵而至。其中,尤其以科技戰最為惹人關注。華為、中興,以及後來的Tik Tok等,都被不同程度殃及,成為中美科技戰之下的犧牲品。

11月7日,賓夕凡尼亞州費城,拜登支持者駕車慶祝。(美聯社)

與進博會同步進行的美國大選,目前基本確定拜登勝選。很多人開始設問:拜登上台後,中美關係會和緩嗎?對華科技戰會繼續嗎?南京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朱鋒給出了直接的回答:在科技戰領域,對拜登政府是否會迅速穩定和改善中美關係,我們不應抱有幻想。

提到中美科技戰,就不得不提到這一次進博會上的另一展商——光刻機巨頭ASML(全稱:Advanced Semiconductor Material Lithography)。ASML是一家總部設在荷蘭艾恩德霍芬(Veldhoven)的全球最大的半導體設備製造商之一,向全球複雜集成電路生產企業提供領先的綜合性關鍵設備。作為全球唯一一傢俱備着生產EUV光刻機能力的公司,這一次,ASML還在自己的展台上展示了DUV光刻機。

ASML商務經理李璞表示,ASML之所以沒有展示新的EUV光刻機,主要是因為他們目前仍不能向中國出口EUV光刻機。當記者詢問為何不能出售以及是否與美國有關時,李璞表示,作為企業他們自然是希望越多合作越好,但其中有一些其他因素是無法短期內改變的。

2020上海進博會,參展商荷蘭ASML光刻機公司的展位。(多維新聞)

此前,ASML CFO Roger Dassen在財報會議的視頻採訪中談到了與中芯國際等中國客戶的業務情況,表示ASML了解美國當局目前的規章制度及其解釋,當然也知道這些與特定的中國客戶密切相關,但如果廣泛的來理解其規章制度對ASML的總體含義(對於特定的中國客戶),則意味着ASML將能夠從荷蘭向這些中國客戶提供DUV光刻系統,且無需出口許可證。美國僅僅是限制了美國不能給中國出口晶片、光刻機等,但並沒有限制其他國家對中國進口,荷蘭並不在美國的禁令範圍內。

雖然這樣,但在科技這個領域之內,想要真正地強大起來,必須減少對外界的依賴,提升自身的硬實力,無疑是關鍵所在。

「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加快建設科技強國。」這是習近平在「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中的野望,不知道下一個五年、十年甚至15年,中國距離科技強國還會有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