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就任】中美關係步入新格局  「國際線」幻想也該醒了

撰文:黃舜煬
出版:更新:

上周三(1月20日),在華盛頓主政四年的特朗普與夫人梅拉尼婭(Melania Trump)乘塔空軍一號離開安德魯空軍基地,前往佛羅里達州的海湖莊園。臨別間,他承諾「將以某種形式回歸……我們很快會再見」,但無論如何,在軍方鳴放21響禮炮下,白宮易主已是鐵一般的事實。數小時後,民主黨人拜登在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羅伯茨(John Roberts)的監誓下,宣誓成為美國第46任總統,迎接他的是被貿易戰、疫情、「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沖刷的美國—內部動盪而分裂、外部危機處處,他需要收拾「特朗普時代」留下的「爛攤子」。

拜登就任總統首日即簽署了17項新措施,其中多項為推翻前朝的決策,包括重返世界衞生組織(WHO)、重新加入《巴黎氣候協定》、終止特朗普政府以「國家緊急狀態」為由獲取資金在邊境建牆等,試圖扭轉前朝政府以極端意識形態掛帥下所推動的政策。這些舉動印證了外界對拜登政府的普遍預期—他會以更為務實的態度處理民生、經濟、移民議題。對於港人關注的中美關係,雖然新政府要員—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與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甫登台均發出延續對華強硬立場的信號,但也主張「中美在競爭中並存」,聲言會以更具「可操作性」的手段重建與中國的關係,而非脫鈎和對抗。

中美關係在拜登時代會如何重塑,仍言之尚早,但特朗普時代種種極不理性的動作或會不再復見。過去一段時間,香港社會矛盾由反修例風波引爆,催生「攬炒派」,沉醉在不切實際的「中美共治」中,幻想美國出手「打救香港」。鼓吹者對此美其名為「國際線」,但事實上,這種無視香港所處憲制秩序的主張、每一次所謂「成功爭取」,都是以犧牲本港的政治、經濟和民生為前提。每一次的虛幻,都產生了相應的惡果。白宮換了主人,引發學術界對中美關係的重新思索,香港社會也需要重新認識形勢。

一眾泛民政客被「攬炒派」及激進勢力牽着鼻子走。(梁鵬威攝)

其實,「國際線」最早可以追溯到2014年「雨傘運動」期間,美國國會及行政當局中國委員會(CECC)首度提出《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要求國務卿恢復每年向國會提交《美國-香港政策法》報告,惟當屆會期屆滿,未能審議。而在2015至2017年期間,以黃之鋒為首的香港本土派運動人士多次到美國就香港自由民主狀況作證,遊說國會議員重提法案,但同樣不了了之。

到2019年年中,反修例運動爆發,香港再度走進美國對華鷹派的視野。黃之鋒、何韻詩、張崑陽等本土自決派人士到美國國會出席聽證會,促請通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一些民主派政客亦到訪美國或發聲呼籲美國政府盡快完成立法,「攬炒派」又多次發起集會,支持美國強硬對港。2019年11月27日,特朗普簽署《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及《保護香港法案》,要求美國國務院每年提交審視香港人權和民主狀況的報告,並根據情況暫停香港的最優惠待遇,以及有權凍結威脅香港民主相關人士的在美資產和限制入境等。

「成功爭取」令中央無比警惕

其時,「攬炒派」為「成功爭取」法案通過,在中環愛丁堡廣場舉行「感恩集會」,進而遊說英、加、澳等國訂立相關法例「支援」香港。事過境遷,這種從偏狹的香港本位出發,無視香港憲制地位,亦對大國博弈本質缺乏認知的政治想像換來什麼結果,市民有目共睹。如果說它真的「成功爭取」到了什麼,恐怕就是引起中央政府對「港獨」的無比警惕,最終為香港劃下了一條極為強硬的國安紅線。2020年6月30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實施《港區國安法》,分裂國家罪、顛覆政權罪、恐怖活動罪及勾結外國或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這些許多港人一直為之抗拒、甚至恐懼的罪名,終在香港落實。

「攬炒派」沉浸在虛幻的抗爭想像,傳統泛民亦未保持清醒頭腦,反而被激進勢力牽着鼻子走,捲入喧囂的「攬炒」聲浪裏,致香港置於複雜的中美博弈之中。雖然特朗普政府如其所願推出一波波的制裁,包括特首林鄭月娥在內的29名香港及內地官員被凍結在美資產及禁止涉及美國的金融服務交易,但與泛民陣營自身賠上的政治代價相比,「美援」作出的這些針對個人的政治操作顯得如隔靴搔癢。

《港區國安法》實施之際,泛民陣營正摩拳擦掌部署原定去年9月舉行的新一屆立法會選舉,延續反修例風波的抗爭「人氣」成為當中主調,「佔中」發起人戴耀廷發動初選,協調泛民主派爭取半數立法會議席。戴耀廷提出「攬炒十步曲」,勾勒了泛民陣營藉由控制議會否決政府提出的《財政預算案》、逼迫特首下台的路線圖。「攬炒十步曲」已經無法照着劇本上演,但戴耀廷去年4月發表相關文章時的預判也沒有全錯—中央政府確實在國家安全的問題上對香港出手,不同之處只在於,中央並非把國家安全法直接應用於香港,而是由人大常委會行使其法定權力,訂立《港區國安法》。

提出「攬炒十步曲」的戴耀廷(左),早前因涉嫌違反《港區國安法》被捕。(羅君豪攝)

國安紅線恍似如約而至,卻把泛民主派殺個措手不及。中聯辦更發文警告,泛民主派的一系列舉動已經踰越政治底線,是「自選絕路」,公然對抗「一國兩制」,肆意破壞特區憲政秩序。結果,特區政府以疫情反覆為由押後立法會選舉,原屆立法會議員延任一年,但四名因涉及促請美國制定法案以制裁中央和香港政府而被撤銷參選資格的泛民立法會議員,最終直接遭禠奪議員資格,觸發泛民主派總辭。至於參與初選的一眾泛民人士,早前亦紛紛因涉嫌違反《港區國安法》被捕。

美無法推翻香港從屬中國

說到底,美國的手伸得再長,也無法推翻香港從屬於中國的事實,無視這一事實的行為或多或少體現出對國際政治的無知,更是對「一國兩制」政治倫理缺乏正確認識。香港的泛民從政者如今正承受由此帶來的惡果。毫無疑問,一同犧牲的是香港的民生、經濟,以至泛民政治人物念茲在茲的民主前路。

如今的立法會只有建制派,這無疑是許多香港市民不樂見的結果。

另一方面,「國際線」自誇成功爭取美國通過《香港自治法案》來反制《港區國安法》,但該法案單方面終止了香港的特殊地位,使香港失去苦心經營多年的「香港製造」,卻未如「國際線」所描繪般傷及國家發展勢頭。這種損己七分卻未見傷人一毫的「策略」,有何智慧可言?更何況,正如香港工業總會主席葉中賢早前撰文指出,美國相關決定只是美國的「一廂情願」,其他國家並未跟隨美國的做法。港商仍然可以使用「香港製造」的來源標籤出口至其他世界貿易組織(WTO)成員國,毋須過分憂慮。

「攬炒派」幻想特朗普「打救香港」的日子已一去不回。(張浩維攝)

先後經歷中美貿易戰、反修例風波,香港早已滿目瘡痍。如今,疫情還在反覆不定,失業率達6.6%,即有約24.6萬人失業,創十六年來新高,迫切需要社會同心協力、搞好內政、促進經濟和民生改革。幻想特朗普「打救香港」的日子已一去不回,面對新的白宮主人,香港社會不應重蹈覆轍,迷惑於「國際線」的「先破後立」空想,不要忘記,在「美好」的「政治主張」背後,是一個個有血有肉的香港市民。

拜登在就職典禮上說:「我請求所有美國人加入,和我一起努力,團結對抗我們共同的敵人:怨氣、不滿、仇恨、極端主義、目無法紀的行為、暴力、疾病、失業和無助。」我們也如此寄語港人。

上文節錄於第250期《香港01》周報(2021年1月25日)《中美關係步入新格局  「國際線」幻想也該醒了》。如欲閱讀全文請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250期《香港01》周報精選內容:

【封面報道】告別特朗普 拜登推新政 抗疫救市求團結 不應忘政改

中美關係步入新格局 「國際線」幻想該醒了

派錢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經濟治理需要有為政府

打工仔竟「貼錢炒自己」 取消強積金對沖不容再等

由旅行證件變歸化條件 BNO之爭的關鍵

主題公園變休閒區 海洋公園面臨絕路還是出路?

不封不封還須封 「疫區」是這樣變成的

半世紀關係跌至冰點 中澳此情不再?

愛爾蘭母嬰之家悲劇結案  為天主教腐朽歷史寫下終章?

【香港再規劃】「新界牛」逼車何時了?還看洪水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