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區檢測|港府抗疫漸尋正軌 眾志成城終能突破|香港新方向

撰文:香港新方向
出版:更新:

農曆牛年新年即將來到,新冠疫情肆虐香港也已經足足一年。回望抗疫成績,香港的表現在內地、港澳、台灣之中,最為遜色。港府的抗疫政策,從初期企圖「控制疫情在低水平並重啟經濟」的幻想破滅,到近期的「口號式清零」,總是無法完全控制疫情。而眼睜睜看着一水之隔的深圳和澳門紛紛在大半年前已經徹底恢復社會經濟活動,更加劇了許多仍在疫情中苦苦維持生計的市民心中苦悶。
直至最近,一系列新措施的推出,尤其是「封區速測」,終於令人看到了打破本地疫情僵局的正面希望。

「封區速測」可能是最適合香港的方式

新冠疫情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物,不考慮輸入因素,對抗本地疫情傳播的辦法不外乎三個元素:

●流行病調查和追蹤
●病毒檢測
●社交距離和個人防護

純理論上來說,以上三個元素,只要任何一項能夠做到極致,都足以阻斷本地疫情傳播,實現清零:

●假如能夠百分百準確追蹤到潛伏期內一個確診者所能產生的所有密切接觸者,那只需要將這群人隔離起來,即可實現切斷傳染鏈條;

●而假如病毒檢測是完全精確,檢測能力無限,那只要通過反覆多輪的全民檢測,也能夠把所有人口中的確診者全部找出;

●再假如一個地區的所有人口可以把社交距離做到極致,完全停擺足夠長的時間(14天或以上),那同樣可以消滅病毒的傳播。

但現實卻是,以上三種手段,在目前的技術條件下,均無法做到極致。即便在內地科技最普及、流行病調查力量最強的一線城市,也無法保證能夠百分百通過流行病追蹤找出所有的潛在感染者;同樣,病毒檢測從來都無法做到100%準確,總難免出現偽陰性案例,而每日能夠完成的檢測能力也存在上限;而愈大型的城市,愈難以承受社會活動完全停擺的代價。

因此,一個有效的抗疫體系,一定是多管齊下,在資源和技術可行的範圍內,盡量將每一個元素的成功率提到最高,最終達到整體效率目標(清零)。這其實正是風險管理中經典的「芝士模型」的理論。

倘若我們逐一檢視香港的情況,就會發現在流行病調查和追蹤方面,一個不得不接受的現實是,本港受制於科技短板和個人私隱保護的限制,基本上無法實現突破性的進步;社交距離一直是港府最慣常使用的工具,但2人限聚及禁晚市堂食已經執行了相當長的時間,在當前「僵持」的確診數量下,很難有進一步收緊的空間,不僅經濟,可能基本的民生都未必能夠承擔;而在病毒檢測方面,香港在第四波疫情爆發後,平均每日大約測試3.5萬次,距離每日10萬次的本地檢測能力上限仍有相當距離,未算盡用。

因此,香港的防疫想要打破僵局,最有效的突破口仍然是提升每日病毒檢測的總量,以及執行的效率。港府最近進行的「封區速測」嘗試,確是找對了方向,非常適合香港實際情況。香港的特點在於政府財政資源豐富,公務人員尤其是紀律部隊人手充足、訓練有素,市區居住人口又十分密集,而「封區速測」恰恰就是將這幾項優勢充分發揮,事半功倍。

儘管最近幾次「封區速測」測試了數千人但未有確診案例,令相關做法的效率引起爭議,但箇中原因其實不難解釋:一個人一旦染疫、成為源頭不明的潛伏傳染者,他首先最容易傳染的自然是同住的家人及同一住宅樓宇裏不經意產生密切接觸的人群,在居住樓宇中產生一條傳染鏈。但現今社會下,鄰里走動未必繁密,所以該條傳染鏈繼續擴散的傳染途徑未必是同座的其他鄰居,反而是潛伏者在別的社區的親朋好友。政府目前幾次實施「封區速測」的考慮,主要是根據某一個地區是否過往連續出現案例,這難免會慢了一拍,甚至撲了個空(但無論如何,即使已經找不到新的確診者,居住範圍内的全面檢測總能令當區和附近的居民安心)。

然而,從2月1日起,政府把相關措施「升級」,宣布只要一棟大廈出現一宗源頭不明或是污水病毒檢測出現陽性,便會整棟檢測。我們建議政府將這項政策徹底執行到位,把「封區速測」的執行範圍擴大到針對剛剛出現源頭不明和「污水陽性」的樓宇,化被動為主動,這樣便能真正搶在傳染鏈形成和進一步擴散之前將其截斷。一旦政府截斷傳染鏈的速度超過潛伏者繼續擴散的速度,就能夠被打破一直僵持的局面,清零也不再是天方夜譚。

政府應該把「污水病毒檢測出現陽性」即整楝大廈檢測等政策執行到位,才能達致「清零」的目標。(張浩維攝)

社經重啟,離不開商界防疫配合

「香港新方向」絕對認同香港急需重啟社會經濟活動,否則愈來愈多基層市民將會陷入危機之中,商界也會苦不堪言。不少國家和地區的教訓,包括香港過去數月的經驗,已經清楚告訴大家,妄想在「疫情低增長」下實現經濟重啟,才是真正的不切實際。不實現本地疫情階段性清零,不找到、不掌握應對反彈和快速動態清零的工具,一旦放鬆社交距離措施,疫情就會迅速反彈,令剛剛恢復的商業活動需要再度收緊。因此,在本輪疫情終現曙光之時,我們呼籲政府切不可貿然放鬆管控措施,再度令醫護人員、前線公務人員及所有市民之前的共同犧牲付諸東流。

但與此同時,政府確可提前和商界展開重啟討論,尤其借此契機,爭取商界在防疫上配合。例如重點行業在重開之後進行員工的定期檢測;對於存在密切接觸風險的商業活動,應為顧客進行實名登記,以便一旦出現確診個案後進行流行病調查跟蹤;而針對本月下旬即將來港的疫苗,政府除了應以身作則,組織官員和公務人員進行接種,同樣也應當邀請商界積極參與,配合疫苗接種計劃。

香港是一個商業活動高度發達的城市,只有政府和商界通力合作,做好日常防疫措施,普及疫苗接種才能事半功倍,令到即使在行業重啟和放寬後,也能有足夠準備應對有可能出現的疫情反彈。

政府應該積極爭取商界配合疫苗接種計劃,才能充分發揮疫苗的正面效用。(羅君豪攝)

停止操縱「疫情政治」,勿作香港罪人

令人遺憾和痛心的是,時至今日,香港仍有一部份政棍操縱「疫情政治」,無視基本科學,無視各國的經驗和教訓,無視專家意見,從最早的火燒隔離檢疫中心,到反對社交距離手段、反對指定隔離酒店、反對內地援建醫院、反對檢測,總之幾乎反對一切針對疫情採取的積極處理手段。但倘若被問及有什麼更好的實質性建議時,他們給出的答案永遠是千篇一律的「對內地封關」,完全無視現在要處理的是本地傳播,也完全無視本地科學家和醫學專家早已用事實和病毒株溯源說明,自去年3月份以來,所有輸入案例均為海外輸入,無一和內地相關。

就在剛剛,網絡上還有政棍發起「聯署立即停止封區行動」,喋喋不休地鼓吹「檢測陰性不等於不會被感染」,將幾個小時的集中檢測說成政府「控制人民為重」、 「收集人民DNA」。這些老生常談的論調,完全是把「無知當成有趣」。病毒檢測的目的從來都是儘快找到已經感染的潛伏者,及早收治,防止潛伏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繼續傳播病毒,因此全世界都在分秒必爭地大量執行核酸檢測。

更可笑的是,這些政棍「言」必不離「人民」,「行」卻完全忽視了廣大市民,尤其是基層市民,因為當下最強烈的訴求明明就是:政府採取積極手段儘快實現本港疫情清零。政棍們操縱「疫情政治」的言行,恰恰就是最反人民根本福祉的行為。在香港最需要團結抗疫之時,這些人為了一己之政治算計,無視人民的根本利益,甚至有不少明明學識深厚的精英份子「指鹿為馬」,編造反科學、反智的陰謀論,以煽動一些知識水平較低的市民對抗疫情措施。這些人,注定將成為歷史上的污點。

政府在防疫上終於找到正軌,社會各界亦是時候放下成見,齊心合力拯救我城。(盧翊銘攝)

眾志成城終能實現突破

在面對新冠肺炎這樣的全人類考驗之時,政府的抗疫策略當然是關鍵中的關鍵,在執行層面,政府必須堅決以清零為唯一目標,切不可再次半途而廢。而隨着本港疫苗接種的日期逐步接近,港府更應當通過積極的溝通和透明的資訊發布,充分發揮疫苗在抗疫上的正面作用。同時,來自市民及各行各業的參與和配合,也是必不可少的。過去一年,每個香港市民都已承受了太多東西;展望新的一年,我們都希望社會能夠恢復,經濟能夠恢復,人流能夠恢復。

在疫情好轉、終見曙光、港府終於找到正軌之時,所有普通市民及各行各業的領袖,都是時候放下成見、放下一己之私,團結自救,拯救我城!

希望,就在眼前。希望,已在眼前。

香港新方向
成員來自五湖四海,包括律師、工程師、建築師、醫生、校長、大學教授、教師、社工、心理學家、記者、導演、資訊達人、會計師、銀行家、企業家等等。雖然成長經歷各不相同,但都擁有一份真正熱愛香港的家國情懷,以及願意實事求是去作出改變的實幹精神。矢志倡導有為政府,打破資本壟斷,重建香港和内地之間的真誠交流和信任互利,為香港尋找一個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