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者治港|停止「文革式批鬥」 勿令社會再陷政治漩渦

撰文:黃舜煬
出版:更新:

政圈近日掀起一陣怪風。先有獲晉升為食物及衞生局常任秘書長的劉利群,被親中媒體和建制派輿論連番狙擊其不夠愛國,後有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常任秘書長(庫務)劉焱因戴有疑似「51」字樣的口罩,被人質疑政治立場。這股猶如「文革式批鬥」的「怪風」,似乎曲解了「愛國者治港」的原則和標準,甚至忽略了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早前發言所指「愛國者」和「堅定的愛國者」之別。假如個別陣營只懂「鬥左」、搖旗吶喊「愛國」來搏取掌聲,卻不能回歸理性、直視香港深層次矛盾,既難成「堅定的愛國者」,亦等同製造社會分化。

《大公報》於上月底(2月27日)以頭版大字標題《愛國者治港去咗邊?》,抨擊日前升任為食物及衞生局常任秘書長的劉利群,指控其在任食環署署長期間「雙重標準」,縱容「連儂牆」、卻迅速清理愛國標語,又質疑其丈夫——社聯行政總裁蔡海偉為「黃絲」,在反修例風波期間開放場地讓示威者休息,因此不符合「愛國者」標準。

相關言論引來新民黨行政會議成員兼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的反駁,指署方之所以未有清拆連儂牆,或與一單相關訴訟尚未審議相關;至於迅速拆除支持國安法標語的工作,亦並非食環署負責。對於有輿論指控劉利群因丈夫為「黃絲」故不符合「愛國者」標準,葉劉淑儀批評是「亂扣帽子」,又呼籲新民黨黨友不要跟風。

對於有輿論指控劉利群因丈夫為「黃絲」故不符合「愛國者」標準,葉劉淑儀批評是「亂扣帽子」,又呼籲新民黨黨友不要跟風。(資料圖片)

這股「文革式」的「鬥左」怪風,難免令人聯想或與港澳辦主任夏寶龍上月中旬(2月22日)出席全國港澳研究會舉辦網上論壇時為「愛國者治港」定調相關。夏寶龍發言時提到,愛國的治港者應該勇敢站出來,把維護「一國兩制」作為最高責任,勇敢和那些挑戰甚至破壞「一國兩制」原則和實踐的行經進行堅決鬥爭——對所有香港從政者而言,這固然是理所當然,但從近日這些極端批鬥之風所見,似乎或多或少都曲解了夏寶龍的原意,只是為了鬥爭而鬥爭,企圖把「非我族類者」趕盡殺絕。

香港當然需要由愛國者治理,而愛國界線包括了不能支持港獨,也不能認同旨在推翻中共政權的行為,要「忠於國家、忠香港,維護香港利益」。但愛國並非「鬥左」,更不應藉此互扣帽子,否則只是從以前的「左右」意識形態之爭,陷入「誰左誰有理」的政治疏渦之中,對香港只會「百害而無一利」。特別當香港經歷多年「左右派」互鬥後,2019年出現分離主義抬頭,政治上早已紛亂不寧,在民生和經濟等核心議題上亦亟待推進和改革。

為確保香港行穩致遠,中央先是制訂《港區國安法》,填補香港國家安全漏洞,又在去年底明確特區政府可以維護國安為由取消立法會議員資格。種種「大動作」都反映,中央正在重整治港策略,逐步釐清「一國兩制」和「愛國者治港」的政治倫理,確保香港的行政、立法和司法權力均掌握在愛國者手裡。而在夏寶龍公開就「愛國者治港」發言之前,國家主席習近平年初聽取特首林鄭月娥述職時,也表明「愛國者治港」是香港由亂到治的關鍵;其後中聯辦主任駱惠寧在新春就會致辭,亦重申「愛國者治港」已成為「一國兩制」核心要義,以確保香港回歸良政善治的初衷,能夠找對方法化解深層次矛盾,延續香港的繁榮穩定。

早前學者田飛龍接受《香港01》專訪解讀夏寶龍講話,他重申中央不是搞「清一色」。(資料圖片)

中央連串「撥亂反正」策略,理應為香港政局帶來一番「新氣象」,藉此大舉改革,專心處理民生、經濟等重要社會議題。但無奈是,駱惠寧和夏寶龍語音剛落,建制陣營內部已有極端聲音把焦點落在於上綱上線的政治鬥爭之上,將香港帶到另外一個泛政治化的漩渦之中。

早前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高研院兼法學院副教授田飛龍接受《香港01》專訪解讀夏寶龍講話,他重申中央不是搞「清一色」,只要秉承愛國愛港立場,「在確立愛國者共同基礎的條件下其範圍仍然是包容和多元」,但對於香港管治體系當中起領導作用,居於領導職位的人,需要有更高、更嚴格的標準來區分「堅定的愛國者」——治港者不只是循規蹈矩,也不是簡單的愛國忠誠,而是主動作為和擔當的「賢能愛國者」。田飛龍及後更在報章撰文,強調上述「升級要求」是一種更嚴格的問責機制,是「面向市民檢驗和問責的,也就是服務不好市民就必須下台」,而非「忠誠的廢物」和「橡皮圖章」。

在這樣的標準下,個別建制激進人士與其捕風捉影地尋找打擊對象,和搖旗吶喊「愛國」搏取掌聲,更應反求諸己、回歸理性,做一個主動作為、有擔當的「堅定的愛國者」,想想自己從政以來為何未能做好「港人治港」,否則只有政治忠誠,分化社會,也難得中央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