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谷針」措施需合理 莫令巧思變壞事

撰文:郝子雨
出版:更新:

特區政府推出「全城起動快打疫苗運動」,宣布自下周四(6月10日)起,D類食肆同枱三分之二人已打針,最多12人一枱;另落實公務員可享有新冠疫苗假期,每接種一劑有一日有薪假期。公僕接種率尚未達標,醫護接種率亦不足三成。若公務員、醫護都不願接種疫苗,又怎會令市民願意相信疫苗的好處?截止目前,本港的接種率仍低於兩成。為響應政府「谷針」的號召,社會各界各出奇招——打針抽獎送豪宅、針後安排「相睇」、打針送機票……然而,谷針沒錯,但若偏離了軌道、怪招頻出,不僅起不到鼓勵打針的效果,還會變成以「有着數」、「hard sell」的形式「騙人打針」的行為。

接種誘因逐漸偏離航道

香港中文大學調查發現,有6人驗出新冠病毒的抗體,反映早前曾感染但從未確診,並以此推算出本港現時約有兩萬名還未被發現的隱形患者。第四波疫情剛剛結束,為避免第五波疫情發生,應盡快達至多數人免疫。爾後,社會上谷針怪招頻出,甚至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笑料。

大多數谷針措施都處於「正常」範圍,例如港鐵將為已接種市民送出一年內無限次搭乘港鐵的500張全年車票;機管局會分別送出五萬及一萬張機票,給9月前接種疫苗的香港居民及機場員工;信和集團旗下的屯門市廣場、奧海城、荃新天地,自4月底起截至5月31日,對已接種疫苗的S⁺ REWARDS會員送出商場現金券、飲品券或咖啡券;行政會議成員、飲食界立法會議員張宇人亦在出席電視節目時表示,飲食業界將於 7 月為已接種疫苗的顧客提供七折優惠,計劃已有逾千間食肆報名……

然而,「響應政府疫苗接種計劃」的谷針巧思,卻漸漸「偏離了航線」。日前,信和集團及華人置業宣布,將捐出凱滙的一房住宅單位,價值約 1,080 萬元,作為抽獎活動的終極大獎,送給已接種的香港永久居民。行政會議成員、經民聯立法會議員林健鋒在電視節目中表示,商界有婚配公司建議,向已接種疫苗的男女市民提供「婚姻配對套票」,為其安排見面……

信和集團及華人置業宣布,將捐出凱滙的一房住宅單位,讓已接種疫苗的市民抽獎。(羅君豪攝)

接種疫苗是為達至多數人免疫的效果,令香港免遭下一波疫情的困擾,更能夠恢復與各地的往來,恢復經濟活動。然而,現在這類巧思怪招,卻似乎旨在藉幫政府谷針,不斷「博眼球」,以達到宣傳自己的目的。況且,偏離航線後的接種誘因,很容易好心辦壞事,給人以「有着數」的觀感,不利於在社會樹立真正的「接種疫苗,護己護人」意識。

人民公僕本就應牽頭

商家「各顯身手」,政府亦加入「谷針大軍」。5月31日下午,在政府記者會上,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指,自6月1日起至8月底,公務員及政府僱員接種每一劑疫苗,可獲一日假期,而此前接種的人士可獲補假。他表示,政府作為全港最大僱主,應起帶頭作用。會後,有記者問目前政府僱員的接種數量,聶德權回覆稱公務員是自己預約接種的,故當局並無掌握接種的具體數字。

作為公僕,政府帶領公務員團隊牽頭接種疫苗,是應盡的本分,但現在竟需兩日假期作為誘因,實在令人費解:公僕本心何在?聶德權稱政府為「全港最大僱主」,然而,這些「僱員」又豈止是普通打工仔——他們是要為市民服務的人。相信公務員宣誓時聲明的「盡忠職守,對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負責」,並非只為走過場。

政府和商界齊齊「谷針」沒錯,但若偏離了軌道、怪招頻出,恐會造成反效果。(梁鵬威攝)

公務員的使命是為市民服務,而非只是享受普通市民無法獲得的福利。早前的《財政預算案》中,政府預留近2.46億元,用於獎勵4,500名公務員及其一名同行親友旅遊,2人同行最多獲資助約5.5萬元。公務員雖然辛苦,但現時社會經濟萎靡,政府更面臨嚴重財政赤字,在這樣的情況下還一味獎勵公務員,實在愧對人民公僕的本職。

除公務員外,公營機構亦紛紛響應政府「疫苗假期」的措施,積金局、房委會、保監局等均展開相關安排。醫管局亦表示,員工接種每劑疫苗會有一日特許休假,且適用於已接種的員工。醫護最應清楚疫苗為社會、為這個被疫情折磨的世界帶來的好處,同時,醫護人員身處抗疫最前線,更應保護好自己,才能救助病人。然而,現下醫護接種率僅三成,無異於向市民傳達出一個訊息:連專業醫護都不願接種,疫苗一定不安全!而如今,醫管局竟也要向醫護谷針,市民對疫苗的信心只會不斷下滑。

「疫苗獎賞」應回歸「共同抗疫」意識

在上述記者會中,特首林鄭月娥指港府及商界將提出各種「疫苗獎賞」,這本無問題,在社會接種意欲仍未達至理想時,谷針措施的確不能停。但問題是,無論是政府還是社會各界,都應回歸本心,切勿為吸引更多目光而令巧思辦壞事。

聶德權早前被問到提供「疫苗氣泡」等接種誘因措施是否「谷針」時回應稱,此乃政府用各種方法提高接種率,並反問:「咁又有咩問題呢?」誠然,問題並不在於政府提供誘因,但若忘記鼓勵打針的根本目的,盲目谷針反而會帶來負面作用,令市民產生逆反心理。

袁國勇建議接下來的防疫措施可根據市民是否有接種疫苗而作「區別對待」。(廖雁雄攝)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指出,本港第四波疫情雖已完結,但疫情「久守必失」,第五波疫情肯定會再度來襲。他亦倡議,在接下來的防疫措施上,應根據市民接種疫苗與否,予以「區別對待」:已接種的學生可如常返學,否則便只能網上上堂;當局不再縮短食肆營業時間,惟已接種的市民才可全日堂食,且未接種者不可光顧晚市;當樓宇出現垂直或橫向傳播時,接種者可居家檢疫,否則便要撤離前往檢疫中心。

如此對策,不僅能夠激發民眾接種意欲,更重要的是,這些類似規定會令市民清楚認知到,接種疫苗是為自身、為身邊親友乃至全體市民健康考量而做的舉動,而非政府盲目催谷、「hard sell」的產品,更非商家用來招攬目光的招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