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人民幣」與「數碼港元」的機遇

撰文:01周報
出版:更新:

全球貨幣體系進入「區域化」和「數碼化」的百年變局,國家早於去年8月中旬試發「數碼人民幣」,而香港金融管理局則於今年6月提出將會研究在零售層面發行「數碼港元」(e-HKD)的可行性,以促進金融進化。

工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程實強調,數碼港元是重要的數碼金融基礎設施。這是「央行數碼貨幣」(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下稱「CBDC」)的一種,與比特幣有相似的地方,但CBDC並非用以「投資」,而是為了「結算」。CBDC能在提升支付效率的同時,降低基於中介機構的信用風險和流動性風險敞口,甚至可以大幅改善跨境支付的痛點。例如國際結算銀行有研究證明,使用CBDC進行跨境支付的話,支付時間將從原先的3至5天極速壓縮至2至10秒,而中介成本也能夠減少至少一半。相較於八達通、支付寶、轉數快等,「數碼港元」還能省卻那些中介費用,而且能離線交易。

派發電子消費券的流程並不暢順,大批長者因填錯或填漏資料未能領取電子消費券,有不少市民聚集排隊查詢及重新交表。如果有了「數碼港元」,情況將大大不同。(張浩維攝)

「數碼港元」更具備「可編程性」,進一步提升支付效率。例如今年初《財政預算案》上提出發放「電子消費券」,市民先在各電子平台上登記、經政府部門核實後再分批發放,需時兩三個月;政府還規定這筆錢只能用於「消費」而不能「折現」,實際操作時卻衍生了種種問題,消費者委員會截至上周已累計接獲410宗與消費券有關的投訴個案。然而,如果是以「數碼港元」來「派錢」,政府可以依靠程序設計這筆補貼的使用用途、期限,快速、精準地將這筆錢派給特定人群,毋需依賴網絡和手機,便能在所有規定場景自由使用,猶如「現鈔」;而且,登記、等候時間將會從幾個月縮減至幾天,投訴亦有望大幅減少。

而最大的商機還不是在零售層面,而是批發層面的數碼貨幣——這正是香港從國際金融中心轉型為「數碼化」國際金融中心的關鍵所在……

詳細內容請閱讀第288期《香港01》電子周報(2021年10月25日)《貨幣體系百年變局 香港如何把握先機?》。按此試閱電子周報,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288期《香港01》電子周報其他獨家精選內容:

網絡虛假資訊氾濫 社會是時候嚴肅應對

陳同佳案了結以年計 死結在於玩弄政治的民進黨

活牛如奢侈品 政府莫視為等閒

中共探索超越西方的民主模式 展開話語權爭奪

歐盟正在推動印太戰略自主

貨幣體系百年變局 香港如何把握先機?

「60後」官員密集上位成主力 中共省級黨代會10月啟幕

核融合研發競賽升溫 「人造太陽」發電不再是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