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老之難.四|打破姓「資」姓「社」迷思 還長者生活尊嚴

撰文:劉夢婷
出版:更新:

在「行政主導」之下,特區政府要權有權、要錢有錢、要法有法,理應可以在聚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要務時,積極透過秉承公平正義的財富分配機制,為社會各個階層提供土壤和保障,讓少年快樂成長、青年一展所長、壯年事業有成、長者安度晚年。

然而,單是「長者安度晚年」一項,已經強差人意,甚至令長壽變成一種折磨。為什麼當局總是未能切實擔起讓普羅大眾共享發展繁榮的主體責任?為什麼政府總會以為資本主義社會無須確保「老有所養,老有所終」?為什麼高官總是對權貴唯唯諾諾以致全民退休保障制度諮詢多年卻仍毫無寸進?這一切,到底是意識形態的教條作祟,還是缺乏承擔的懶政藉口?

(安老之難深度報道系列四之四)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榮休教授周永新指出,香港的社會保障為資產導向型(means-based),即根據不同的資產審查給予長者不同額度的津貼。他還指,商界中保守人士固執地認為香港實行全民保障後便不是資本主義制度了,但參考北歐高福利國家的制度設計,姓「資」姓「社」不能簡單對立起來,成為藉口。(黃寶瑩攝)
香港民意研究所副行政總裁鍾劍華曾為推動全民退保的學者,他認為一個合格的政府應有長遠的視野和領導能力,走在市民前面,想市民之所想、急市民之所急。當出現人口老齡化趨勢時,政府就應該及時着手處理養老問題。(龔嘉盛攝)

詳細內容請閱讀第308期(2022年3月14日)出版《香港01》電子周報《打破姓「資」姓「社」迷思 還長者生活尊嚴》。如欲閱讀全文請按此試閱電子周報,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安老之難.一|政府不擔責 安老之難從黃婆婆的「三難困境」說安老之難.二|安老三招漏洞百出 退休保障似有還安老之難.三|輾轉討論三十年 官商民三方仍然「雞同鴨講」安老之難.四|打破姓「資」姓「社」迷思 還長者生活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