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威並施】方艙模式解決短期房屋問題

撰文:胡恩威
出版:更新:

李家超競選期間提出他對房屋政策,期待一些短期措施的建議。坊間很多房屋政策的提議都是中長期的,那麼短期有什麼可行性呢?一個參考就是殖民地時期興建臨屋的措施。房屋署主導在香港不同地方尋找土地興建臨時房屋。

其實香港目前短期也可以重啟這個臨屋項目,由房屋署直接負責。房屋署有建築師也有工程管理的經驗,可以直接參與,並應該在全港尋找土地,甚至為十八區每區設定一個指標。例如每一區製造五千至一萬個單位。有一些可以用組裝模式、有一些可以用工廠改建模式、有一些是由舊樓房改建、有一些是從頭再興建。

李家超表示,收到很多涉及中長期解決土地房屋問題的意見。(廖雁雄攝)

由房屋署直接負責臨屋是最直接的。現在交由社區組織去做,其實比較勞民傷財,結果也是產生非常少的過渡性房屋。其實過渡性房屋也好、臨屋也好,總之就是要有政府部門負責,而並不是現在隔靴搔癢的模式。

房屋署應該直接負責臨屋建造,民政署地區行政覓地,甚至利用康文署公園,針對一些使用率低的公園土地,甚至天橋底也能夠想出不同的方法去做,並應該像方艙醫院一樣,尋找國家隊支援,減低建築費用。香港目前的建築費,差不多是深圳的十倍。為什麼是十倍?就是政府的招標過程與及前期籌備不足,故此讓承辦商能夠從中製造更大的邊際利潤。建築費貴十倍,但人工沒有加。那麼,那些費用在哪裏?很多就是行政費用與及要去處理政府繁複的招標程序與過程。

目標為本最重要。立法會必定會支持,甚至也可以直接參與,建築費透明度高,建築材料多少錢?工人多少錢?施工要多少?其實直接計出來便會知道多少錢是合理的。社區協會在深水埗弄的過渡性房屋,每個單位平均建造費之驚人,令你咋舌。

減輕建築費用是解決房屋問題外另一個重要的事項。(張浩維攝)

減輕建築費用是解決房屋問題外另一個重要的事項。把資源集中在改善生活質素,而不是給承辦商和工程師等專業去成為他們的利益、成為他們的小金庫。

李家超當特首之後,若果在一年內製造10萬個過渡性房屋單位為目標,並由房屋署直接負責,並有國家隊、內地的支持和協助,我相信是有可能的。正如今次方艙醫院能夠成功,就證明這種國家速度是有可能在短期內解決房屋問題。

胡恩威
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江蘇省政協委員、進念.二十面體聯合藝術總監暨行政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