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會】洗潔精「天然」、「不傷手」? 測試:6成樣本可致敏

撰文:陳淑霞 勞敏儀
出版:更新:

標榜天然的洗潔精,也分分鐘洗出「煮婦手」?消費者委員會今((15日) 公布,經測試市面上35款洗潔精後發現,多達21款驗出可致敏防腐劑!當中不乏家庭主婦常用牌子,包括「斧頭牌」、「勞工牌」及「花王牌」。市民若經常接觸可致敏防腐劑含量高的洗潔精,可能引致過敏反應,甚至令手部出現皮膚炎。
驗出含致敏成分的測試樣本中,更有5款聲稱可清洗蔬果,亦有標榜「成分天然」、「不傷手」、「性質溫和」等,惟有約6成洗潔精樣本的標籤未有詳細列明成分資料,消費者隨時誤購可致過敏產品不自知。
消委會另發現,各洗潔精的洗滌量表現懸殊,清洗碟子的數量最多相差近5倍。消委會促請生產商改善產品標籤說明,增加資訊透明度,又呼籲容易皮膚敏感的消費者小心求證,以減低使用風險。

以上5款聲稱可供清洗蔬果的洗潔精品牌,均檢出致敏成分。(梁鵬威攝)

售價$11至$95不等

市面上不少洗潔精品牌標榜洗滌能力外,部分更聲稱「成分天然」,已獲取環保認證,亦有聲稱具有「護膚」或「滋潤雙手」功效。消委會公布最新一期測試,抽取市面上35款洗潔精化驗,其中23款為一般配方洗潔精,4款為濃縮配方,其餘8款為超濃縮配方,容量介乎230毫升至2000毫升,每瓶售價由約$11至$95不等。

嚴重可致皮膚炎
消委會發現,其中21款驗出可致敏防腐劑,包括MIT、CMIT或BIT,佔整體抽驗產品6成,當中不乏港人常用品牌。當中5款聲稱可清洗蔬果,亦有標榜「成分天然」、「不傷手」、「性質溫和」等,品牌包括「Peng u」、「Amway Home」、「詩樂氏」、「花王萬滌 」及「斧頭牌」(詳見表1),但全數未有標明含有相關成分。

消委會宣傳及社區關係小組主席陳錦榮表示,部分洗潔精聲稱含有天然、護膚成分,令消費者誤以為產品不會令皮膚出現過敏,但測試發現部分產品仍含致敏成分,長期接觸可令皮膚敏感,嚴重時可致皮膚炎,故認為生產商應在標籤詳細顯示成分,也建議消費者不要盡信產品標示,最好根據個人皮膚特點,例如會否容易出現皮膚痕癢、過敏等,需要時可考慮清洗時配戴手套。

9款樣本MIT濃度高於安全水平
消委會又參考歐盟消費者安全科學委員會(SCCS)標準作對照,在沖洗式皮膚護理品中,MIT最高使用濃度15ppm為安全水平建議,在芸芸驗出可致敏防腐劑的21款洗潔精中,9款樣本濃度高於建議,當中包括市面上比較常見的品牌:「立白洗潔精」「勞工牌檸檬洗潔精」、「亮麗檸檬洗潔精」「特惠牌洗潔精(清新檸檬味)」等(可見表2)。有3款驗出CMIT和MIT總量高於15ppm,引致皮膚過敏反應機會較大。另有1款樣本的甲醇含量稍高於內地有關洗滌劑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上限。

於產品成分標示方面,消委會發現逾6成樣本未有詳列成分,認為消費者未必能掌握產品是否含可致敏物質例如香料或防腐劑。另外,有7款樣本只標示含有表面活性劑和香料或添加劑,但該種標示方法對消費者瞭解產品特性的作用不大,另12款更完全未有以中文或英文標示成分資料。

測試結果又發現,各樣本洗滌量表現懸殊,清洗碟子數量最多相差近5倍。當中以一般配方樣本平均洗滌量表現最參差,以清洗100隻碟的費用計算,花費最多和最少的樣本均屬一般配方樣本,但費用相差逾15倍。測試結果顯示,不論「一般」、「濃縮」或「超濃縮」配方,均有洗滌量較多但費用較低的產品,故不能單靠聲稱選擇。

消委會促生產商標籤詳列成分
陳錦榮又強調,泡沫多少不能決定洗潔精清潔力。消委會總幹事黃鳳嫺則認為,測試顯示產品成分標示情況不理想,希望生產商如實標示產品成分,消費者也有責任了解有關成分。陳錦榮補充,生產商若標示成分天然,應標示哪一樣成分屬天然,否則消費者會誤以為所有成分均天然。

環保洗碗小貼士 (*消委會提供)

建議用後盡快清洗碗碟和煮食用具,避免污漬乾固。
若果碗碟和煮食用具上的污漬不算頑固,建議用冷水和適量洗潔精。
一般而言,以浸洗方法所耗用的水相對較少,避免長開水喉沖洗。
如果餐具上留有較難清洗的油污,可先抹走食物殘渣和油脂,用熱水浸泡有助溶解、軟化和帶走油垢,隨後再用洗潔精進行清潔,從而減少洗潔精的用量。
將洗潔精滴在已沾濕的海綿或抹布上,洗潔精的濃度較高,清洗較油膩的碗碟和煮食用具的效果會較理想。
讓清洗妥當的碗 碟自然風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