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撐場】骨頭有餘音 法醫人類學家與屍骨對話 為死者發聲

撰文:01撐場
出版:更新:

【文章原刊於01撐場,歡迎下載香港01 app,與星級作者一同討論喜愛話題。】

文:清君

看電影劇集等視像作品,經常都會聽到一句對白:「只有一種人可以保守秘密,就是死人。」對,死人不會開口說話,但這不等於殺人滅口後就能夠滅聲。《屍骨的餘音2》作者李衍蒨(Winsome)就能夠拆解死人留下的秘密,將之解碼還原成生者的語言,可以說是陽間的鬼使信差代表。

《屍骨的餘音2》作者李衍菁(清君提供圖片)

大家聽法醫、法證就聽得多,但法醫人類學家是什麼呢?甚至有讀者曾經留言過指這樣稱謂不尊重醫生專業,法醫人類學家應該改稱「法證人類學家」。這方面範疇我未熟悉,還是藉作者的文字來解釋一下吧。法證指的是鑑證科學,通常以生物或化學證據為主導,並以此為分析的出發點。相反,法醫人類學與法醫科專科醫師一脈相承,以人體或屍體的解剖學為基礎,而法醫人類學專家除了醫學知識外,還包括人骨學上的重點培訓,與及人類學的學術背景(即大方向在於人類的生物特徵和文化特徵,以及人類特質之轉變)。故此,法醫人類學是一門博學旁通的專業科目,專家真的是專家。

在繼續深入談及書本內容前,請先容我講一講其他範疇的事:排版。書中幾乎大量引用英文,甚至扉頁亦採中英對照的名言摘錄,但在排版上,作者的序引用英文詩卻用了直排、扉頁中英對照是橫排,此一混亂;其次,大量滲入英文的內容,理應採用橫排方式──在此我或須先輕輕講橫、直排分別。

自序的英文是直排的,閱讀時要打欄書本。(清君提供圖片)

直排眼球活動較頻密,閱讀時須更花時間、氣力,故此內容便更加入腦;橫排眼球活動頻率較低,閱讀時可較為輕鬆。雖然這本書較為沉重,但是如果就遣詞用句,圖片運用上,反倒橫排更為適合此書(一個小貼士:直排書的書脊在右邊,橫排書書脊在左邊)。

而在版式設計上,處於頁底的書眉理應上移至頁頂,每篇文章甫開頭第一隻字採取加大尺寸的目的亦不明所以。除此等缺點以外,小標題等運用亦算出色,圖像設計上亦不過不失,總體來說,還是內容取勝。

所以讓我們回歸到內容上面。誠如作者所講,一些有關法醫人類學的知識都已放在第一冊內,故此這裏只會輕描淡寫帶過,但沒有閱讀第一冊的我,還是覺得她解釋得深入淺出,無愧周達智博士稱她為出色說書人的美譽──又先打個岔,序言方面不該取標題──內容──下款形式,反倒是標題──撰序者──內容這樣更好,因為你想要名人推薦,那他們的名便該安在前面,安在後面,看完一大輪文字才知道是誰,這樣的推薦便欠力道了(包括目錄也沒有提是誰所撰)。

過渡頁金句的英文卻是橫排。(清君提供圖片)

不過,深層去看書中內容,實在獲益良多。不才素來少覽文史以外書籍,也就是說,人文學科以外的知識近乎零。而閱讀此書,偶有拾獲,實在又驚又喜,驚喜在於例如第三章:死神Pumpkin Spice Latte,談及屍體腐化階段。跟我在看《名偵探柯南》時講及死者死亡時間等的畫面不謀而合,人果然是井底蛙,要學的知識學多久都學不完。而且驚喜亦在於作者能夠靈活切換文、理知識說辭,例如講南宋《洗冤集錄》宋慈如何驗屍,跟現在法醫的觀察和理論何其吻合、談及日本佛學分支真言宗如何做「現生成佛」、又談及熱力學第一定律:「能量不能憑空創造或破壞,只能從一種形式轉換成另一種形式」,這些內容都讓我喜出望外。

電視劇《洗冤錄》是古代法醫故事,藝人歐陽震華飾演主角宋慈。(《洗冤錄》劇照)

只是驚喜過後,亦有小處須挑剔。讀書是種享受,是種過程,有人喜歡一氣呵成,有人喜歡間中閱讀,累積而閱畢整本書。這本書採用紀實文學形式,滲透不少法醫人類學知識,同時又夾雜一些哲思哲想,雖然有大體主線脈絡貫通,然而讀得一半,就很易失魂了,不知道自己到底在讀什麼。編輯上或者需要取捨呢!
最後,原本還猜測書中會有很多令人毛骨悚然的相片,結果卻不然。而且一邊細味這本書,愈發覺得死亡、死者、屍骸是多麼神聖的事情,必須正經而又嚴肅地直面「死」這回事,這樣的想念油然而生,死亡,或者會是我一生人裏面最認真面對的事情吧。

【題目為編輯所擬,原題為「【書評】死人聲不滅 骨頭有餘音」】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