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病】為什麼到處都要排隊? 香港人患上了排隊強迫症

撰文:撐場來稿
出版:更新:

香港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就是不管走到哪裏,總會看見長長的人龍,有時令我不禁懷疑,香港人是不是有「排隊強迫症」?

【文章原刊於01撐場,歡迎下載香港01 app,與更多作者一同討論喜愛話題。】

每天一出門,就要排隊候車、排隊買早餐、排隊等候電梯去上班。上至打工仔,下至中學生,也要通宵排隊等候報讀補習名師的「雞精」課程,連大學生動輒要排隊等候15分鐘以上電梯才可以抵達校園,「排隊」這回事在日常生活中可說是無處不在。

排隊可以排得像香港人那麼有秩序,甚少出現插隊、混亂等情況,亦不需要任何維持隊伍的設施,香港人也會自動自覺地排隊,可見排隊的禮儀已經深深的紮根在我們腦海中。

排隊的禮儀已經深深的紮根在我們腦海中。(資料圖片)

下載「香港01」App ,即睇城中熱話:https://hk01.app.link/qIZYuEC5LO

資源有限

生活在香港這個土地資源十分缺乏的地方,不管到哪裏都要排隊,根據「先到先得」的原則來競逐資源。在公開考試的季節,總會看見一班學生湧到公共圖書館的自修室,排隊等候座位溫習。然而,經常會發生座位了分配給老人家來看報紙、母親帶着孩子來看圖書,這時就會恨得牙癢癢,一邊怨恨他們「霸佔」着座位,一邊怨恨自己不早一點來排隊。面對有限資源,排隊是最公平解決資源分配的問題,無論是得與失,也是自己衡量排隊的成本後所得出的後果,與人無尤。

公開試季節時,學生就會湧到公共圖書館的自修室排隊。(資料圖片)

羊群心理

然而,不知從何時開始,香港人養成了一種排隊強迫症,好像成了一種病態,一見隊伍就會排。最佳例子就是喜茶在沙田開設了本港第一間分店後,推出買一送一的優惠,吸引了大批市民前來排隊,甚至願意花上3至4小時等候。除此之外,商戶每次推廣任何優惠,總會吸引一大班人出來排隊選購。本來排隊就是關乎資源分配的問題,假如認為資源是值得自己用時間去投資的話,排隊是一種良性競爭,先到者先得。

但愈來愈多的情況是,我們一看見人龍就習慣要去排,感覺別人排隊一定是因為有「着數」,那麼自己也不可以「執輸」,一窩蜂上去排隊。某程度上,我們的排隊強迫症,是基於貪小便宜、人云亦云的羊群心理。不知當初那些花了那麼長時間購買喜茶的人,看見它逐漸有網上下單的服務,會不會很後悔自己花了那麼多時間去排隊呢?

喜茶在沙田開設了本港第一間分店時,吸引了大批民眾前來排隊購買。(資料圖片)

港人這種三分鐘熱度的性格,也成功掀起了一股股短暫的熱潮。記得約十年前有一陣子珍珠奶茶突然大受歡迎,台式飲品店開得成行成市,但熱潮一冷卻後,不少小型的店舖相繼倒閉。近年,突然興起芝士奶蓋、水果茶、黑糖珍珠鮮奶等風潮,一開始總會吸引一群貪新鮮的人排隊購買。但是,熱潮過後,又有多少家能經得起風浪,不被更新的潮流淘汰?

近年突然興起芝士奶蓋、水果茶、黑糖珍珠鮮奶等風潮。(資料圖片)

「等等等」為了打卡、呃Like

不少人喜歡在社交媒體打卡,呃like和打卡就成了不少人消費的主要目的。比起產品的質素,他們更是着重產品、店舖的外觀,甚至打卡成了一種「售後服務」。所以,才會有愈來愈多人排隊為了「打張靚卡」,這才會衍生出所謂的「網紅店」,專門為了讓人可以拍張「打卡able」的照片。

很多人排隊只是為了打卡。圖為示意圖。(Getty Images/視覺中國)

低頭族

香港人那麼愛排隊,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智能手機佔據了我們日常生活。以前我們排隊等候的時間,只可以百無聊賴地呆等,所以等候的時間感覺更加漫長。現在就不一樣,人人都習慣了做低頭族,慢慢玩手提電話消磨時間,不知不覺就捱過了排隊等候的時間。對低頭族而言,排隊感覺不再是在浪費時間,好像在把握一分一秒來娛樂、休息。

對低頭族而言,排隊感覺不再是在浪費時間。圖為示意圖。(Getty Images/視覺中國)

每個人排隊的成本不同,但切記不應該「盲排」,盲目追隨一些沒有營養的價值。排隊本應是健康的競爭方式,卻衍生了黃牛黨破壞規則,他們不但在炒賣商品本身金錢上的價值,真正出賣的是排隊的基本禮儀,徹底迷失在這次排隊的遊戲中。

內容提供:劉靖怡​

【編按:文章題目為編輯所擬,原題為「香港人的排隊強迫症?迷失在排隊這場遊戲中」​】

(以上文章內容均屬用戶提供,香港01不為任何用戶內容而衍生或遭受之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