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記性差易混淆藥物 藥劑師上門送藥 三招助老友記準時食藥

撰文:安祖娜
出版:更新: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令市民人心惶惶,長者作為高危一族,近期除了擔心受感染外,日常的定期覆診及取藥也受影響。有社福機構與藥劑師合作,每星期協助製作藥盒,安排配藥員上門為患有慢性病的長者送藥,確保他們不會食錯藥,同時協助建立良好服藥習慣。

有社福機構與藥劑師合作,製作藥盒並上門送藥予長者,幫助他們建立良好的服藥習慣。(仁愛堂提供)

下載「香港01App ,即睇城中熱話:https://hk01.app.link/qIZYuEC5LO

香港面對人口老化問題,長者普遍有一至兩種長期病「傍身」,2013年香港藥學會一項研究指出,全港約四成長者需服用 5 種或以上藥物,可是年紀大難免機器壞,不少老友記都曾發生食錯或漏食藥等問題,長久下去更有可能影響病情。

現年94歲的鍾光榕(鍾伯)患有慢性病,須要長期服用數種藥物控制病情,不過藥物種類繁多,加上形狀及顏色也非常相似,令視力欠佳的他難以清晰分辨。最麻煩的是,部分藥物需要「一開四」食用,無人幫忙切藥下,他曾試過不小心倒翻所有藥物,情況非常狼狽。

由於鍾伯本身接受家居照顧服務,社工留意到他服藥的問題後,轉介他接受仁愛堂「社區外展藥劑師服務計劃」。機構藥劑師會了解鍾伯的健康狀況,事先按其病歷,製作好藥盒,由配藥員帶同上門探訪,檢查服藥情況,同時為他進行基本身體檢查如量體溫及測試血糖,令鍾伯放下心頭大石,「每星期有專人將藥物送到家中,提我定時食藥和進行檢查,當然比以前好啦」。

參與計劃的高級藥劑師江文綸表示,透過親身探訪、配藥員每星期送藥,可幫助長者更深認識藥物,減少誤服或漏服藥物的情況;而配合社工定時跟進,亦可加強「醫社合作」,以便為病人提供更適切的藥物服務。

近日疫情嚴重,不少老友記或未能如期覆診,影響取藥及服藥進度,江文綸提醒長者,覆診的目的是讓醫生了解其身體狀況,以便調整用藥份量,「無論是3個月或半年,醫生建議的覆診時間就是有需要再次檢查的時期」,因此他建議可行情況下最好按時覆診,如未能親身到診所,家人亦可代為致電診所諮詢醫生意見,並安排代為取藥。

他又指出,照顧者可參考製作藥盒的方法,協助長者建立規律服藥習慣,「可以由家人定時打電話,每次接電話就代表夠鐘服藥,另外也可安排固定在餐前或餐後食藥,令老人家習慣」。不過他指,製作藥盒時須選用長者能靈活開關的藥盒,同時要留意藥物的存放要求及服用時間,若有懷疑應向醫生或藥劑師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