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跟功課搏鬥 80後媽媽調查小學功課量 反對Non-Stop學習 

撰文:陳嘉欣
出版:更新:

時下的教育制度,功課測驗考試浪接浪;單是見到手冊,已令小學生怕怕。
有80後媽媽發起小學功課調查,希望學校明白學生苦境,調整功課量,停止「Non-Stop學習」。

小學生學習壓力大,即使完成功課,也要把握時間溫習默書,是Non-Stop學習。(受訪者提供)

每日排山倒海的功課,令平日和諧的家庭換成戰場。80後年輕媽媽Hilda Cheung,是一名在職媽媽,育有1子1女。長女是小三學生,本應享受快樂童年,卻被艱深的課程擊倒,每日與5至6份功課搏鬥,曾怨言:「見到本手冊就好唔開心。」而Hilda因工作分身不暇,與丈夫分工陪子女做功課,坦言過程中總有勞氣的時候。

因憂慮功課令家庭「撕裂」,Hilda決意向學校發聲;但換來的回應,她認為是藉口。學校解釋,因今年考試由往年聖誕節後改為聖誕節前,課程略有調整;班主任雖說已有調整功課量,但效果不顯著。最可惜是,同校家長卻抱著一貫無所謂的心態,說:「升咗班可能就係咁樣」。愛女心切的Hilda只好尋找同一把聲音,在區內結識其他學校的家長,共同合作發起西貢區小學功課調查。

西貢區小學功課默書調查結果

調查日期:10月2日至11月14日
調查對象:西貢區小學學生家長
形式:網上問卷
成功收回問卷數目:526份
涉及區內小學:26間

Hilda話,研究結果是意料之內。約兩成家長反映,子女每日需用超過兩小時完成功課。而她接觸過的家長群中,有兩人的子女是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每日下課後到補習社做功課,回家後仍要「執手尾」及溫書。單計做功課,每日需用上3小時。她形容是「Non-Stop」的學習模式,苦不堪言。

而研究亦發現,過半數學生每日要花1.5小時以上溫習默書,有2%更要用3.5小時或以上溫習。Hilda舉例說,女兒的英文默書範圍是20個生字及6句句子,每星期根本「走唔甩」,亦相信不少學生在星期六、日被困於家中溫習默書。

Hilda說,女兒每日用2至3小時完成功課,慘言見到手冊就不高興。(受訪者提供)

集合家長力量後,Hilda將會去信個別學校,促請他們改善功課默書政策,並增加透明度。她曾出席區內的小學開放日,向老師問到功課量時,他們總會巧妙迴避問題,辯稱高年級才會安排較多功課。問卷的數據,正可以方便區內家長選校,認清何者是真正的Happy School。

問到Hilda是否希望女兒亦可步入Happy School,她笑言,自己的想法與一般家長無異,並不會刻意安排子女入讀Happy School或出名催谷的學校。「唔係話要一樣功課都唔帶返屋企,只係唔想個女咁辛苦。」這句話,應道出了不少為人父母的心聲。

至於,早前防止學生自殺委員會向教育局遞交最終報告,內容指從個案中分析,學生自殺與教育系統並無明顯和直接關係。Hilda對此感到痛心,隨即發動網上聯署,希望當局能正視教育制度的問題,至今累計約3000人聯署,目標是1萬人聯署。聯署提出多項訴求,期望家長可以團結,守護下一代。

提升中學師生比例,實行小班教學,令學校可以好好支緩學生。
建議減少高中核心課程,由現時 中、英、數、通識四科 ,減為只有中、英兩科。
不能單靠指引,必須嚴格禁止小學補課。
廢除小三、小六TSA。
恢復開辦半日制小學,讓家長可有權選擇。
要求全日制小學,下午必須有至少一小時的導修課,讓學生可以在校盡量完成功課。其餘家課只限備課、閱讀及搜集資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