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選戰.博評】曾俊華「被逼」不獲中央信任

撰文:李道
出版:更新:

港澳辦主任王光亞此前提出,下屆特首有四個條件:愛國愛港、中央信任、有管治能力、港人擁護。然則,曾俊華究竟犯了當中哪一條件,以致由始至今他都被亮出紅燈,「不任命論」亦甚囂塵上?
答案,自然要在建制裡找。

曾俊華由始至今都被指不獲中央信任,但原因何在?(資料圖片)

不難發現,觀乎最近建制輿論,都在曾俊華不符「中央信任」方面大造文章。

相關指控的一大理由,乃曾俊華並未受過甚麼重大政治考驗,甚而往往迴避表態或含糊其辭,是故中央傾向信任林鄭月娥而非曾俊華。的確,無論是政改一役,還是最新的故宮風波,林鄭都緊跟官方立場,態度沒有絲毫動搖,都是雖千萬人吾往矣,忠誠地「做好呢份工」,無疑與「好打得」的形象完全相符,固然有利她通過中央信任一關。相對來說,受到職位所限,前財爺曾俊華只是一名財金官員,任內縱然負責過不少兩地合作項目,例如CEPA、人民幣業務、以及滬港通和深港通等,但毫無疑問,凡此種種均非甚麼重大政治議題,中央如果對他的政治忠誠有所保留,某程度是無可厚非的。

然而,毫無疑問,沒有機會表忠,並不等於政治忠誠不合格,否則就是嚴重的非黑即白謬誤。試問,在考官沒向考生派發試卷的前提下,考官就斷言考生不合格了,這是一個公道判斷嗎?中央確然可對曾俊華抱有懷疑,畢竟他根本未曾考試,惟卻絕不應該全盤否定他對中央的忠誠,甚至進一步認為他對中央不忠。所以,中央確有理由傾向信任林鄭,但就沒有理由得出不信任曾俊華的結論。

何況,細數歷任行政長官,由董建華、到曾蔭權、以至梁振英,在競選前又是否悉數有機會在大是大非的政治議題上向中央表忠?為何最後又得到了中央信任成功出任特首?當中,林鄭恐怕是唯一有機會考試的人,在中央眼裡她的成績固然合格有餘;不過,倘若因此全數否定其他未有機會考試的人,則無疑是極不公平的。

當然,曾俊華疑似衝燈堅持參選,實是一個非常充份的不信任理由。不過,在時序上看,有關方面豈不是先有不信任所以亮紅燈,而非首先亮紅燈方始不信任?事實上,曾俊華此後愈來愈「唔乖」,恐怕都是最初的不信任所致。

例如,在曾俊華受到全面封殺的情況下,絕大多數建制選委都不願提名他入閘,在所難免,他實不得不向「民主300+」求票,而這正是他與黃營愈行愈近的最佳解釋;與此同時,黃營則出於「lesser evil」的考慮,亦不得不站在林鄭的對立面傾向支持曾俊華。可以說,沒有藍營全力撐林鄭、反曾俊華的因,就大概沒有「民主300+」撐曾俊華、反林鄭的果。此中的歸邊效應,都是藍營操盤人一手造成。反過來,倘沒此等操作,黃營選委會否選擇提名曾俊華,事後回望或屬未知之數。

於此基礎上,曾俊華為了爭取「民主300+」支持,由最初聲言「同步」處理政改和23條兩個問題,到改口風稱先重啟政改、後23條立法,甚至說重啟政改可以提出超越「831」決定的意見,等等,箇中的所謂「朝秦暮楚」,恐怕都是順理成章的。可以說,曾俊華的「同步」初衷,乃冀站在中間角度凝聚共識,前文《曾俊華。同步。第三隻腳》已作解釋;但到後來,他屈服於面前政治現實,因而決定稍稍偏向黃營,確為爭取入閘的必然之舉。

事實上,不單曾俊華一人,為了入閘而拼到最後的葉劉淑儀,不也同樣稍稍向黃營傾斜了,包括改變立場說將來政改難以再推「831」框架,而在宣布結束選舉工程後更直言不希望再見到「梁振英2.0」?在此前23條一役同樣拼到最後的她,論往績及成績表恐怕不比林鄭遜色,但現時看來又是否不忠於中央了?在建制提名票嚴重歸邊的困局下,無論是曾俊華抑或葉劉淑儀,顯然都不得不因應客觀形勢而作出調整,也就是說都是被動地為勢所逼。

葉劉淑儀為入閘同樣稍向黃營傾斜。(資料圖片)

的確,所謂信任與不信任,事前其實難以說準,重要的是事後如何--即是某人成為行政長官之後,他或她會否做出不獲中央信任的事來?其實,在藍營擔心曾俊華現時言行偏黃的同時,黃營豈不同樣擔心曾俊華此後會重投藍營?要說藍營不信任曾俊華,難道曾俊華又獲黃營信任?這大概就是「左右做人難」了!至於,對更多普羅市民而言,有個說法豈不更加經常掛在咀邊:「在香港,無論誰當特首,結果都恐一模一樣!」言下之意,路人皆知,這又是否旁觀者清、當局者迷(只可惜香港人都淪為旁觀者......)?

難道說,香港就不能存在一位既獲藍營信任、又獲黃營信任的特首?得到黃營支持一定是死亡之吻?得到黃營支持就等於對中央不忠?倘真如是,這無疑是香港的悲哀!香港必然注定要繼續撕裂下去了!

其實,想當年,時任特首董建華,也曾邀請梁家傑等加入行政會議,只是梁拒絕了;另一特首曾蔭權,亦促成了民主黨與中聯辦的所謂「密室談判」,繼而第一次並為暫時最後一次成功推動政改(起錨);以上兩例,說明藍黃未必一定有你無我。只不過,到了現任特首梁振英,藍黃之間才變得水火不容,以致特首候選人走近黃營都等同犯上死罪。

想要說明,香港有個必須接受的政治現實:在立法會內沒有得到跨黨派的三分之二的多數支持,特區政府是不能夠通過任何包括23條或政改的重要議案。所以,要真促進和諧的話,就必須放棄黃藍壁壘之見。

總括而言,容許林鄭月娥與曾俊華公平、公正地交量,而非繼續戴著藍黃有色眼鏡視之,誠乃打破香港政治困局的關鍵一步。中央可以傾向信任林鄭,但就不應斷然不信任曾俊華,繼而抹殺他任何入閘或當選的機會。

說到底,一場民主選舉,誠應用來凝聚共識,而非反過來令矛盾惡化。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