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ng Old】退休後的兩個神話

撰文:蔡東豪
出版:更新:

中年人幻想未來退休生活,視乎本身的性格和人生經驗,通常遇到兩個神話中的其中一個。
第一個神話是環繞一個字:「夠」。
勞碌大半生,好攰,夠了,是時候休息。
況且世界變得太快,年紀大,機器壞,終極目標是退休之後能夠享福。
這類人認為退休是終點前的休息站,受體力限制,能夠做到的有限,樂於停下來。

勞碌大半生,是時候休息。(視覺中國)

第二個神話是退休後終於可以大展拳腳。退休前為了事業、為了供樓、為了家人,所有付出都是為了別人,被迫埋沒自己真正追求。等了這個機會好耐,終於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這些年來心裏在計劃,默默培養心情,是時候進行生命大革新。這類人視退休為另一個起點,仍然有氣有力,太多有趣事情等着被探索,退休是關於重生。

形容這兩個可能性為神話,因為它們只在傳說中出現,現實是中年人一是太悲觀,一是太樂觀,退休的性質複雜,真正的可能性永遠出現在兩者之間。換句話說,悲觀者和樂觀者是退休生活光譜上的兩個極端,絕少人能夠抵達,中年人在兩個極端之間遊走,退休生活夾雜着休息和重生。

兩者之間,「重生派」較為高危,這些人蓄勢待發,對未來有很多幻想。我有一個商界朋友,很多年前已經計劃退休,打算做兩件以前沒時間做的事:讀書和做義工。朋友帶着商界未熄滅的團火,全情投入,所有事情繼續以生產力行先。每次聽他說近況,肉緊程度沒減少,尤如打兩份工,忙過以前。難怪,醞釀了這麼長時間,期望定得很高,沒可能放軟手腳。最後他發現讀書和做義工不是易事,尤其是義工,一群心中有火的人在一起,產生的化學作用出人意表,例如辦公室政治兇殘過商界。最近聽到這位朋友沒做義工,讀書由full time變成part time。

讀書和做義工是不少人的退休心願。(視覺中國)

中年人有豐富的歷史,尤如屬於自己的自傳,大部分人認為在人生經歷中,已經盡可能作出最正確的決定,對人生無悔。這樣想無可厚非,凡事馬後炮,埋怨自己做得不好,人生變得痛苦。這部自傳非常重要,沒有它,中年人像沒有指南針的船,在大海中飄浮。

我們從自傳中認識自己,只有認識自己,才能認識世界。認識自己的過程我們意識不到,以為是生活一部份,其實是無聲地累積自傳的內容。由這一步走到下一步,靠的是這部自傳引領我們的智慧。

退休被神話化,因為退休之前的一段時間有太多不同的期望,未發生的事牽涉太多可能性。不過這些可能性始終受自己的自傳限制著,因為我們不懂得想像未想像過的東西。我們以為將來是過去的延續,即使所謂天馬行空,也是有根有據的幻想。

二十一世紀退休生活最精彩的地方,是顛覆想像。中年人不時聽到「顛覆」這兩個字,以為是屬於年輕人的,科技不停改變人類的生活,退休生活不例外。將來不是過去的延續,中年人的自傳只寫到一半,發展下去,可能性又多,又預計不到。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