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快樂嗎?】快樂第一戒:不必逼自己快樂,消化抑鬱使人成長

撰文:許芷婷
出版:更新:

在不快樂時候,聽過最勵志的一句歌詞是這樣的:
「不開心未必不堪 快樂也要找原因。」
-《開不了心》

心情一低落,最怕聽到別人好心勸導:非洲的兒童如何慘、別國的女孩不能讀書⋯⋯各人有各人的修行,就算是幸福一群,也總有抑鬱時候。這幾年的香港,充滿了不滿與失望,近來卻有研究顯示,香港人竟比前兩年更快樂了。究竟這「快樂」,是為了甚麼?快樂又有沒有一道公式?

(《藍天白雲》劇照)

香港人快樂嗎?

(《七月與安生》劇照)

「你快樂嗎?」這道問題,說易不易,說難不難。答案不管是甚麼,都實在難以後用三言兩語解釋,要是真正快樂,不是無知,就是有大智慧;說不快樂,又怕被人罵是無病呻吟。

CSG 市場研究集團近日作出研究,數據顯示香港人今年是自2015年來最快樂的一年,成年人口的快樂指數約三成,人數不到一半,卻已是「大進步」。其他部份包括「希望」和「經濟樂觀指數」,特別值得留意的是後者,現在仍是負數。而當中,女生比男生快樂,或許是因為相比起其他國家,女生的地位已是不錯。但說到香港人的快樂,男女相比,相信也只是五十步笑百步。

研究人士顯然是十分樂觀的一群,縱有增長,但顯然不快樂仍是大多數。究竟,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有沒有辦法自救?有沒有可能讓自己更快樂呢?

快樂第一戒:你不需時時快樂

(《我可能不會愛你》劇照)

我們常常以為,快樂就是要時時正面,而現實卻恰恰相反,真正長遠的快樂之道是:你不必逼自己快樂。

英國中央蘭開夏大學的心理學學者Lowri Dowthwaite就「快樂」作出研究,別人甚至稱她為「開心小姐」。她簡單概括她的研究成果,就是:尋快樂是一回事,要永遠快樂則是不設實際的一回事。

反之,良好的心理調節才是快樂的關鍵,即允許自己有不同的情緒,接受不快樂的自己,相信這樣的經歷只會令自己變得更好。能夠掌握「風景不轉心境轉」的技巧,比起時時順境更重要。一時的壓力、抑鬱、憂慮不代表長遠的不快樂。把負面情緒沉澱,「想通了」便以後都不再怕類似的難題了,便成更好的自己。

【最快樂國家2018】芬蘭人的幸福十誡:活得誠實、永不加班!

【女生看預算案】幸福很「貴」,我負擔不起⋯⋯

因為不滿,才會進步

(《Wild》劇照)

那首歌的最後一句,是這樣的:

「最後塵埃跌定 我便會翻生。」

不快樂到谷底,便會反彈。

英國心理健康期刊指出,逆境是好是壞,且看我們怎樣應對。在不快樂當中,可加強我們的應對能力,並促使我們作出改變,如轉換工作、努力改進,或結束一段沒有希望的關係。

在研究中,有關如何面對創傷的課題,大部份人回望過去時,都認為那些不愉快的經歷是促使他們改變的「催化劑」。他們都不約而同地覺得生命比從前更快樂和更有意義。他們的結論是,快樂的生命是有關個人成長,和找尋生命的意義,包括接受生命有高低。

我們不過是人,快樂有時,抑鬱有時。不強求,才是最健康的心理狀態。至於那份有關香港人的報告,不快樂自有我們的原因,既然難以改變現況,也只好好好把抑鬱沉澱,成就他日更好的自己。

Sources :Science Alert, The Conversation, British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 CSG 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