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愛基金助基層改善居所 調查揭劏房戶不維修憂政府好心做壞事

撰文:研數巴
出版:更新:

香港房屋供不應求,公屋輪候時間不斷延長,基層市民無奈要屈居劏房,忍受惡劣的居住環境。面對情目前情況,政府透過關愛基金推出為期2年的「為低收入劏房住戶改善家居援助計劃」,協助劏房戶改善生活。不過社區祖織協會最近發表研究報告,指出不少劏房戶擔心資助項目金額太貴,甚至擔心領取相關資助項目後會令到自己被加租。

先睇近劏房住戶家中現存問題▼▼▼

調查以「參與行動研究方式」進行,由社協透過外展工作接觸劏房戶、板間房等基層人士。社協並無透露受訪人數,但指出8成受訪者居住面積少於150呎;同時有8成人正輪候公屋,當中46%輪候公屋5年或以上。

研究報告指出,逾七成受訪者認為空間不足最困擾生活。最多人認為空間不足、欠私人空間或私隱,達77%。

被問及最想改善的居所問題中,空間不足問題佔據頭三位。排名第一為儲物收納空間不足,佔79.8%。其次,兒童活動學習空間不足和私隱及個人空間不足分別各佔77%及63%。

關愛基金於2020年6月推出為期兩年的「為低收入劏房住戶改善家居援助計劃」。計劃透過提供一筆過非現金資助津貼,讓低收入劏房戶進行簡單家居維修、購買傢俬和滅蟲滅蝨,以改善居住環境。

研究顯示,84.5%受訪者獲得關愛基金援助,大部份人選擇添置或更換傢俱和電器,同時85%人表示無進行小型維修和安排潔淨家居服務。

沒有選擇維修工程或滅蟲服務的主要原因是擔心工程價錢太高,不想花資助進行,兩者皆達37%以上。值得留意的是,其中一個令受訪者卻步的原因是擔心替業主處理好後反被加租或租給其他人。因此,受訪者偏向購買傢俬的消費行為。

社協建議政府,短期內將計劃納入關愛基金恆常援助項目,並簡化推行形式,並且將現有三項資助獨立分拆,為小型維修、清潔服務投放資源增加資助。長期而言,需訂定劏房發牌制度及規管時間表,逐步取締惡劣劏房,並增建公屋及過渡性房屋,兌現三年上樓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