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加價潮|電費最多加45.6%跑贏人工 港鐵累計加幅勁過巴士

撰文:陳嘉慧
出版:更新:

先看歷年累計加幅動畫⬇️⬇️⬇️

2023年民生服務收費「加風四起」,其中兩電已落實明年起加電費,中電及港燈分別按年勁加19.8%及45.6%,遠超打工仔人工加幅,而九巴、城巴、新巴、的士、天星小輪等亦先後申請加價,市民新一年支出勢增。「01研數所」整理2010年以來本港公共交通及水電煤歷年加幅,以下即看哪項加幅最驚人,市民每月開支增加多少,收入加幅累計跑輸幾多!

國際能源價格急升,中電和港燈落實明年加電費,按年加幅分別達19.8%及45.6%,創歷年新高。由2010年至2023年間,中電電費累計加幅高達73%,港燈累計加幅亦達63%;而本港住戶收入中位數2010年至2022年間累計僅增加53%,難以在明年追平電費加幅。

公共交通方面,港鐵由2020至2022年連續凍價三年,按可加可減機制,意味明年大有可能追回3.35%的延後加幅,假若明年算式得出加幅達1.5%,將至少加價4.85%,加幅驚人。現時的3.8%特別車費回贈優惠將於2023年1月31日屆滿,屆時若不延長優惠市民交通支出將增加不少。翻查2010年至今公共交通歷年加價,港鐵車費累計加幅31%,跑贏專營巴士。

+2

至於九巴、新巴、城巴等年內均已向政府提交加價申請,另外今年已經加價的市區的士業界早前再「追加」申請明年加價,而疫情下陷入經營危機的天星小輪亦計劃加價一倍。

比較各年加價次數和幅度,交通費方面,港鐵車費加價最頻密,不過每次加幅較巴士小;港鐵可加可減機制自2010年起生效,按各年通脹等指標調整收費,不過由於加價次數多而被戲稱為「有加無減機制」。相反,專營巴士加價需行政會議批准,近年加價次數較少,但每次加幅較高。

加價對市民荷包實際影響有多大?假設一名打工仔每日需乘搭公共交通工具過海上班,每月交通費增加逾百元(按名義價格計,下同);若住在港島,則每月電費貴46元,排污費加價影響就較小,每月約增加3.8元,每月交通及水電開支合共增加逾1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