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校背後】為何達德無法活化?參考台灣打造成露營區是否可行?

撰文:黃妍萍
出版:更新:

廢墟、廢校近年成為探險勝地,但卻同時備受破壞——玻璃遭打碎、電腦冷氣偷走、到處塗鴉、地上還有野戰子彈……早前廢墟達人劉李林和一班朋友尋訪新界多間廢校,「在學校留下的蛛絲馬跡中,可以見到以前的社會面貌。」
當日參觀的廢校不少附近都有民居,本來或可作青年中心、社區中心、博物館等,台灣亦有廢校變身生態教學場所、老人照顧中心等,那麼香港的廢校,何時才能見曙光?

廢校往往被人入侵塗鴉。(鍾偉德攝)
+8

塗鴉到處、玻璃碎裂、冷氣被盜

記者當日隨劉李林一行人走訪多間新界廢校,幾乎每間學校都被塗鴉或寫上「到此一遊」、「XX愛XX」的留言,不少日期更是2017年,顯示廢校長期有人進入破壞。許多學校的電腦、冷氣都被掘空,玻璃碎裂,學校文件散落一地。

來到鬼故頻傳的達德學校,劉李林卻說那些多是虛構,反而很欣賞學校的U字型設計,「很特別,而且學校有兩層高,很少有。」他說。「學校內還有個爐灶,可能是附近村民拜山後煮大鑊飯的地方。」而這個鬼故學校,原來常被借去拍戲,《狼牙》最後一幕打鬥便是在此拍攝。

真係土地問題?盤點香港十大最浪費公共空間(上)

達德學校有保安駐守。(鍾偉德攝)

鄧達智:港無鄉村文化再認場所

校友鄧達智對於學校被荒廢感到無奈,認為校舍可作文化用途,如做博物館,「要做商業用途可以是無止境,但新界鄉村文化再認(識)的場所,香港可說是完全沒有。」他說。「但要有多些互動工作坊,如教煮鄉村食物——村落飲食會跟二十四節氣,夏至會煮冬瓜湯。讓人認識整體的新界環境、生活,而不是只做展覽。」

除了做博物館,其實許多村校都鄰近村落、屋苑或公共屋邨,大可善加利用。如果校舍變成青年中心,會是如何?操場可變成青少年打波的好去處,又能辦市集,或者也可當老人中心讓村民閒聚。

此外廢校其實也有成為臨時房屋的可能。當日所見,不少廢校都有床墊、衣物,元朗一間村校更有不少發泡膠飯盒,「大概10年前已見到這些東西,當時附近有工程,大概是附近的工人借校舍休息。」但現場樹木蔓生,蚊蟲極多,劉李林說當年已是這情況,可想而知這並非休息的好地方。但若整理好,這裏或可成為臨時房屋,立法會議員姚松炎便曾建議在廢校興建客易拆卸的組裝屋,短暫解決劏房戶困境。

台灣風景區斥資改建校舍 辦生態課程可遊湖、夜觀螢光蟲

在台灣,則有廢校變身遊學中心。日月潭風景區內的光明國小荒廢多年,園區斥資3000多萬台幣(700多萬港幣)將其打造成「特色遊學中心」,舉辦深度生態旅遊課程,如遊湖體驗、夜訪螢火蟲等,校內更設有露營區,吸引許多學校來做戶外教學。台東更有幼稚園變身長者日間照顧中心,政府還規定若有剩餘課室,要用作老人、婦女及兒童學習場地。

在香港,2015年審計署發出報告,指234間空置校舍中105間未有使用,最長空置達35年。規劃署月前公佈183間空置校舍名單,當中127間保留作「政府、機構或社區」用途,如灣仔有中學獲建議改作大坑火龍文化館。至於其他校舍,若有團體想使用該地,仍要走過漫長的程序。本身在聖雅各福群會工作的劉李林指:「要把設施弄得符合消防條例,已要100萬,傷殘設施如斜台、扶手等,又要50幾萬,一個插頭連拉線,要800至1000元,裝修師傅人工一日1000幾元,再加上風扇制、冷氣制……NGO哪裏有這麼多錢。」

村校往往與山坡為鄰。這裏以前也是課室。(鍾偉德攝)

申請過程繁複 付錢復修後仍有機會不獲批

今年3月地政總署公佈37間可供申請短租的學校名單,最長可租7年。天水圍社區發展陣線一直希望找到地方給居民作手作及食物生產場地,年前社工黃穎姿已尋訪過不同村校,接觸過村民,「原來他們本身也很想用這些學校,只是規劃署又要他們給圖則、交許多文件,而且申請過程很長,令他們沒法用到。」

她說:「最大問題是復修,現在復修的資金要申請者自己處理,復修完當局才再決定批不批地,如果錢給了卻不批那我們不就很麻煩?你要不就先批了給我。」她指政府如果希望積極善用這些校舍,應該解決復修費用誰付的問題,以及想想是否維持要申請者先付費復修才決定批不批用地的做法。廢校能否重生,似乎還看當局態度。

廢校還要廢下去嗎?(鍾偉德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