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修香港】義工團密密洗樓三年 批政府沒支援:掛住起大白象

撰文:周咏詩
出版:更新:

這個星期四(7/27),已是「維修香港」師傅們第126次出隊了。每個星期四,他們都會分成小隊到附近洗樓、幫街坊維修家電——作為一個望能喚醒大眾民主意識的傘後組織,他們亦會藉入屋宣傳民主理念,如呼籲居民登記選民、討論時事等。正職是冷氣技工的文浩,也是在雨傘運動期間加入「維修香港」,現為「維修香港」主席。回顧三年間多次入屋,文浩見過劏居婆婆的牆跟紙一樣薄,也見過隱居社區的南亞家庭原來不懂買洗衣機,見盡社會底層的光怪陸離。「我覺得在工餘時間做一些小事,同時可以宣揚民主,很有意義。我讀書不多,是冷氣技工,但生於亂世,有種責任。」

「維修香港」的招牌也是由義工師傅設計及製成。(吳煒豪攝)

南亞裔難融入社區 不知何處可買洗衣機

紮根土瓜灣的「維修香港」,曾經收過不少南亞裔家庭的求助。到訪當天就有一個菲律賓女士家中廁所的燈壞了,維修義工問她家的燈壞了多久,她說一個月。因為語言不通,所以少數族裔很難找人維修。文浩直言很多南亞裔人士在香港居住了很久,仍然未能融入社區,與外隔絕。「最誇張是有一次上到一戶南亞裔家庭,他們在香港居住超過十年,我看到他們的洗衣機很殘舊,外表看來至少超過三手以上。」

到訪當日,維修香港接到一個菲律賓家庭的求助。(吳煒豪攝)

但他說這家人租住比一般家庭大的單位,估計家境應該不太貧窮,不至於要買這麼殘舊的洗衣機。細問之下,才知道原來丈夫一直在外打拼,差不多天天加班至深夜才回家,而妻子就天天留在家中照顧小朋友,沒有甚麼機會接觸自己所屬的社區,連哪裡可買一部洗衣機也不清楚。

文浩除了希望幫他們維修家電,更希望透過入屋維修令他們自己作為香港人的公民義務和權利。「大部分在香港居住的南亞裔人士都不知自己有投票權,不清楚香港的福利制度。我們入屋除了幫他們維修家電,也會告訴他們關於香港民生及政治的議題,甚至在他們同意的情況下,幫他們登記做選民。」現在,「土瓜灣故事館」(土家)的義工團隊裡,不時也會見到南亞裔的面孔,文浩覺得這是公民參與,也是他們融入社區的方法。

維修問題租客自理 劏房牆如展覽板薄

這一晚,文浩來到珍姐家維修劏房的走廊燈和樓梯間的燈,檢查後再趕到雜貨鋪買光管,六層樓梯,走了兩次,汗流浹背,但依然快速地裝上新光管,陰暗的梯間和走廊瞬間變得光亮。珍姐在土家做了兩年義工,她在文浩離開時不忘關心他手上的紅疹,他說「應該之前去深水埗劏房幫婆婆維修電視天線時被蚤咬。」,珍姐就說要買藥膏,下次帶到土家給他。

+1
婆婆獨居在深水埗劏房,業主用薄板把單位間開。(維修香港Facebook)

文浩指「其實走廊燈的維修應該由業主負責,而公共空間(即樓梯間)的燈應該由業主立案法團維修。」。他說大多數租客都不懂得爭取自己的權益,就算說了業主也懶理,「之前有劏房戶漏水,業主不肯出錢維修,但水費業主照收。」另一名義工Wallace更說,「有些業主會說一些難聽說話,說『呢度幾千蚊租,點會包你維修啊?』」文浩說起這些不負責任的業主時,仍然很憤慨。

早前,一個實習社工把一個深水埗劏房戶的個案由轉介給文浩,「婆婆是一個人住,她住的地方其實似以前的板間房,除了單人床外只有一個身位的活動空間。業主用的板就好像展覽隔開不同攤位的板,很薄很脆弱。」文浩認為現行機制難以幫助這些劏房戶,很多社福機構根本沒有錢可以請師傅幫他們維修家電,業主又不理,所以實習社工只好找文浩幫忙。文浩見過很多這樣的長者劏房戶,他歸咎於政府對長者的幫助不足,「超支的『大白象』工程越來越多,政府投放在曾經對社會有貢獻的老人家身上的資源卻越來越少。」

入屋講民主困難重重 建制區議員不理求助

但是要紮根社區,得到街坊信任,並不容易。「初初『維修香港』沒有名氣,義工常常要上門宣傳。有試過很多次『洗樓』時拍門但不應門,甚至講到一半就直接『砰』門。」文浩更遇過有個婆婆因為很怕共產黨,所以不敢與這個「傘後組織」接觸。但她因為鐵閘不合規例被告,在上法庭前幾天終於找他們幫忙,他就幫她拆了鐵閘。遇上政治立場不同的服務對象,文浩也不會因此而不幫助他們。「我們不會一走進別人家,就開始講民主。義工會先關心他們,再慢慢和他們說一些時事,讓他們慢慢開始有意識關心這個社會。」

 

除了師傅,「維修香港」還有義工幫忙「洗樓」。(吳煒豪攝)
天台堆滿比人還高的垃圾。(受訪者提供)

另一個「維修香港」經常服務的對象,是新移民。今天中港矛盾不斷,新移民往往成為被攻擊的箭靶。但義工們也不放棄。「我自己其實支持香港人優先的政策,但新移民將來都有機會成為選民,我不想因為社會上的爭議而放棄他們。」他服務過的新移民,大部分都不理政治,或者覺得「無辦法改變現在的政治體系」。最近服務過一個單親綜援戶,卻令他很安慰,「她很清楚時事如六位議員被DQ,上一屆區議會選舉已經想投非建制議員一票,可惜當時居港未滿七年沒有資格投票。」文浩說她現在剛剛居港滿七年,已經登記成為選民。

作為一個「傘後組織」,政治立場令「維修香港」做社區服務時也遇上阻力。「上年,有一個住宅天台堆積了很多垃圾,大部分都是家具,形成了比人還高的垃圾山。」他們人手不足,求助於當區建制區議員,對方只是推薦了一間收費昂貴的清泥頭公司打發他們。最後,他們集十幾人之力,用了數個月時間清理垃圾、翻新天台,成為街坊的公共空間。

經義工「改造」後的天台。(受訪者提供)

現在土家故事館已經納入重建區,「其實當初我們這棟不是重建範圍,但後來不知為何就納入了重建區。」重建在即,文浩坦言仍然未找到新地方安頓,但他肯定「維修香港一定不會就此結束。」

回顧過去三年維修香港的工作,文浩覺得很可悲,他說政府投放在民生的資源越來越少,「我們紮根的西九龍區,兩位非建制民選議員都被DQ,推出高鐵一地兩檢的政策,這些事件都可以看到政府視民意於無物,完全不尊重市民的選擇。」他最後感歎,「我們一邊在修補街坊和社區的關係,政府卻一直卻一邊在破壞市民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