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福利如打大佬】民間寫App助基層計職津 批審核程序太繁複

撰文:謝慧心
出版:更新:

香港的社會福利有幾「零散化」,相信曾經歷過申請程序的基層家庭定有所感——審批程序與資格訂定之複雜,一直為關注團體所垢病。
政府於兩年前推出「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計劃」,本來預計有20萬家庭申請,最後僅有36,000宗申請。關注基層家庭的團體認為,不少基層人士在申請此種福利政策時,經歷「過關斬將」過程難堪,於是用一年時間,自資開發手機應用程式「草祉」,幫助基層家庭簡易計算申請資格及協助申請。
「這本應由政府做,不應由民間做的。但若果政府不做,我們就自己做先。」爭取低收入家庭保障聯席李風清說。

一千幾百元的津貼,對基層家庭來說,是應付香港高昂生活開支的「救命草」。上屆政府提出「低收入補貼政策」,應對在職貧窮、尤其育有兒童家庭的需要,希望透過生活津貼,鼓勵基層就業及紓緩跨代貧窮,最終於2016年推出「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計劃」(簡稱「低津」)。

「民間社會一直對它有相當大期望,因它類近負入息稅,(為低收入)定下界線後,若賺不足夠便可拿到差額或某個比例作為津貼。」爭取低收入家庭保障聯席李風清指,政策原意良好,但最終演變為「低津」政策後,設下重重框架,申請過程十分複雜,甚至出現令基層反感的問題。最終,計劃推出兩年來,政府本來預算有20萬家庭合資格申請,卻只有36,000宗申請。

基層家庭住屋環境差,兒童也要在擠迫的空間長大。(資料圖片)

政府剛於4月1 日推出「在職家庭津貼計劃」(簡稱「職津」),可理解為「低津」的新版,政府亦將「職津」預期合資格的家庭數目訂為9萬戶。未知做過期望管理後,能否避免出現申請數目過低的情況,但汲取「低津」申請複雜的經驗後,多個關注民間團體包括爭取低收入家庭保障聯席、關注綜援低收入聯盟及社區前進,聯合發展名為「草祉」的手機應用程式,協助基層申請相關福利,以及共享公共福利資訊。

整個制度是推基層去做廉價勞工的工種,才可拿到津貼。
爭取低收入家庭保障聯席 李風清
爭取低收入家庭保障聯盟李風清(左)及關注綜緩低收入聯盟幹事彭樂欣指,他們在設計「草祉」app時經過多番測試,希望讓程序的計算更準確。(鄧倩螢攝)

手機app助計算津貼金額
 
李風清指,不論是「低津」或「職津」,整個政策設計都是以工時及入息來計算,愈高工時、愈低工資,津貼金額愈高,但運算複雜——「職津」的種類可以分為全額基本津貼、全額中額津貼、全額高額津貼、3/4額基本津貼、3/4額中額津貼、3/4額高額津貼、半額基本津貼、半額中額津貼及半額高額津貼,出現「九宮格」的局面,基層家庭若想在申請前預估可申請的金額,「其複雜程度非一般市民可以簡單理解」。
 
「草祉」手機應用程式的其中一個主要功能,是津貼額「計算機」,基層人士可以在app內按掣選項,程式會自動計算是否合符申請資格及預估金額,一般約按鍵10次左右便可得出結果。李風清指,雖然社署網頁都有計算機功能,但基層家庭未必有電腦、而使用手機瀏覧網頁亦不方便,手機app才貼近用家需要。「這本應由政府做,不應由民間做的。但若果政府不做,我們就自己做先。」

職津的津貼金額共分九類,設計相當複雜。(社會福利署網頁)

申請過程令基層難堪
 
在設計App的背後,更重要是對福利政策的反思。他們認為,現時津貼金額計算複雜,連帶申請的審批過程,亦不會簡易。從許多個案反映,高工時、低工資的原則,對基層工作狀態而言是不貼近現實。「好多基層返地盤散工,落雨、天熱沒得開工,正因如此人工才會低,才會需要那筆津貼。但在高工時、低工資政策下,他們反而會申請不到。」他們常用「勤工獎」來形容津貼設計,「整個制度是推基層去做廉價勞工的工種,才可拿到津貼。」
 
另一情況是申請津貼時,基層人士要拿出許多證明文件,例如工時、入息證明,而地址證明更包括所有家庭成員,嬰兒亦不例外,若申請人沒有(例如嬰兒沒有地址證明)便需要關係證明,如出世紙、結婚證書等。工時證明亦是一大難關:「如做家務助理,好難交到工時證明,因為要逐一問僱主簽名作實,她們會怕令僱主覺得麻煩而不獲聘用。」即使在大集團工作,如清潔工等,要追問經理拿取證明文件,往往要交由總辦公室來簽署,過程令基層卻步。

申請津貼要過關斬將,包括填寫表格及提交相關文件證明。(鄧倩螢攝)
究竟政府有幾歡迎基層去享用福利?
關注綜緩低收入聯盟幹事 彭樂欣

關注綜緩低收入聯盟幹事彭樂欣指出,許多基層家庭都由太太負責申請,「因為丈夫俾得唔夠,男人覺得慳啲就得,太太要照顧家庭,就會知多六百蚊就係多六百蚊。」於是這些婦女既要追問老公拿取所需證明文件、亦要面對低津辦職員,「這種反感不用真正申請過,只要在媽媽們的網絡傳開,都會知過程有幾難堪。」而他們更質疑的是,這種「官僚」背後反映的意識形態,是對基層的不信任:「究竟政府有幾歡迎基層去享用福利?」彭樂欣指,設置那麼多關口「驗證」申請資格,反映政府不信任申請者。
 
關愛基金採申報制 基層念念不忘因申請簡單
 
然而,事情本來可以不用如此發展。彭樂欣指出:「如果你認為有需要的便可申請,可以用申報模式,不用每個月來查、要交足咁多文件,但政府有權作抽樣檢查,若交不出證明文件,便收回那筆津貼。」這種申報基制,正是早年關愛基金推出「非公屋、非綜援的低收入住戶一次過生活津貼」(俗稱「N無津貼」)所使用的模式。彭樂欣指,雖然「N無津貼」已終止逾一年,「但我們落區,仍聽到街坊不斷問仲有冇關愛基金,證明它有幾入基層的心。」她認為原因正是採用申報模式,使過程簡單、容易,「對基層來說是一舖『救命草』。這種模式的確值得參考。」

應用程式亦載有社會福利資訊,方便基層人士隨時閱讀。(鄧倩螢攝)

設熱線、WhatsApp 協助辦理手續
 
彭樂欣指,一年前構思設計手機應用程式,是希望將福利資訊透明化,「有這個app,希望令他們成為有resources(資源)的人,不用依靠政府保障部去申請綜緩、去勞工署申請交津、去職津辦申請低津、長者又要返社署咁。而是有整全化的角度,幫助基層改善生活。」除了計算機功能,app內亦截有社會福利最新資訊,輔以熱線及WhatsApp資訊,讓長工時的基層人士可透過便利的渠道去查詢或求助,職員亦可代辦相關申請。下一步app的功能會延伸至綜援、高齡津貼、長者生活津貼、學童書簿津貼等。
 
至於程式的計算方法是否準確,會否出現app計算結果與實際申請結果有差異,彭樂欣指他們已經過大量測試,若最終結果與申請有別,「街坊可以找我們講講,是技術問題?還是政府有些門檻是我們不知道的?我相信,中間是個互相進步的過程。」
 
李風清亦指,透過程式收集到的大數據,有助他們掌握基層所需要的福利分佈,以及基層的狀態有否轉型。「靠前線經驗,我們知道若上不到公屋,街坊的狀態會向下流動多於向上,如由之前申請關愛基金,到之後申請職津,若申請不到,慢慢會傾向綜緩。」他們希望透過大數據去觀察基層的形態,可了解貧窮線、職津等的設計,最終能否扶貧。

INFO:
支援格式:Android、IOS
下載方法:Google Play Store或Apple App Store搜尋「草祉」公共福利資訊共享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