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嶼山都會計劃 填海興建人工島 發展巨輪難抵抗

撰文:吳志茵
出版:更新:
大嶼山發展基建工程不斷,港珠澳大橋不斷超支,被批為大白象工程。(陳焯輝攝)

「橋頭經濟」、「東大嶼都會」,特首梁振英於歷年的施政報告中,大嶼山都成為發展重點。就在今年,新一份施政報告發表前夕,發展局局長陳茂波向行政長官提交了《第一屆大嶼山發展諮詢委員會工作報告》(下稱「報告」),預告未來一浪接一浪的發展項目,勢把大嶼山的發展潛能推至高峰,昔日的自然島嶼,將蛻變為城市化大都會。

港珠澳大橋將會成為往來香港、珠海與澳門的必經之地,預計與珠江三角洲發展產生協同效應。(陳焯輝攝)

大嶼山地處香港西南,毗鄰珠三角重要城市。當興建中的港珠澳大橋落成後,大嶼山將成為往來香港、珠海與澳門的必經之地,然後進一步把港、九、新界與珠三角西部連成一體,地理上成為粵、港、澳三地的交匯點。

 

填海約150公頃的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人工島,鄰近赤鱲角機場,據施政報告所形容,具有極高「橋頭經濟」價值,將進一步研究發展商業用途。另外,為了提升機場的吞吐量,香港機場管理局提出擴建機場第三跑構思,料再需填海650公頃。計劃現正進入公聽會階段,若工程一一落成,預計會與珠江三角地區產生協同效應。

大嶼山基建發展工程對附近水域造成一定程度污染,對自然生態構成威脅。(陳焯輝攝)

至於本月初結束環評諮詢的《東涌新市鎮擴展研究》,亦計劃於東涌東及西部發展新市鎮,滿足房屋需要。對於東大嶼山發展,政府長遠有意發展把大嶼山與香港島水域間,打造「東大嶼都會」,選址交椅洲及喜靈洲避風塘一帶,填海興建一個或多個人工島,增加土地供應以容納新增人口,並打造中區及九龍東以外,第3個核心商業區。此外,報告亦計劃於欣澳填海,配合現有的廸士尼樂園,將東北大嶼山發展成休閒、娛樂及旅遊的地點。此外亦研究於小蠔灣填海,建設港鐵車廠及發展周邊地區。

 

對於一連串的發展計劃,世界自然基金會香(WWF)認為報告過於側重經濟發展,缺乏具體保育大嶼山生態的措施。「建議委員會應制定全面方案,提高大嶼山南部的生態、康樂及文化價值,同時確保北大嶼山的急促發展對生態的影響減至最低,避免干擾郊野公園及其他高保育價值的地區。」至於在大嶼山及中部水域興建人工島,WWF指發展局於2014年曾向立法會工務小組申請撥款作前期研究,卻未能成功闖關,反映議會及公眾對有關填海造地工程有極大保留,所以認為不應倉促硬推該項目。

政府的發展計劃已如箭在弦,未來大嶼山肯定將面對翻天覆地的變化,島上的自然生態將如何面對這些環境巨變?海洋一旦被傾倒泥頭填海,打造人工島,生態環境將受到永久性破壞,難以復再。港珠澳大橋工程已造成的嚴重污染,令在附近水域棲息覓食的中華白海豚出現次數不斷下降,當機場第三跑道計劃一經落實,將會是對白海豚存亡的致命一擊!單靠設立海岸公園保護區就可以補償嗎?在經濟發展主導的社會裡,保育無疑已成為弱勢,現時只能靠有限的民間力量,奮力對抗發展的巨輪。發展與保育之間真的容不下平衡空間?政府對發展大嶼山志在必得,未來,這爭議將在大嶼山這片香港的最後靜土上,不斷出現。

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人工島,鄰近赤鱲角機場,是香港和珠三角西部之間的門戶,被視為具有極高「橋頭經濟」價值。(陳焯輝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