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喵圖】土耳其伊斯坦堡何以為「貓之城」?憶香港那些年的貓貓

撰文:梁雪怡
出版:更新:

記者原本計劃遊格魯吉亞(地處亞歐大陸之間的高加索地區),臨行前一星期,才收到通知,簽證被拒,同行的女性友人亦有相同遭遇,反而臨急臨忙才辦簽證的男性友人取得入境簽證,我們都在猜想,是怕我們兩個女子跑到格魯吉亞賣身乎?(題外話,網上資料幾乎沒有格魯吉亞不批簽證的溫馨提示,有意到此國一遊者,請申請簽證後才買機票……)
本來想去的地方又去不到,還要補上幾千元去伊斯坦堡,痛到入肉。本來已意興闌珊,誰知甫到埗,就被伊斯坦堡毫不吝嗇的陽光和街貓的活力感動了。直到離開伊斯坦堡回到香港這片「文明」之土,我和友人都不斷說:「伊斯坦堡感覺好活、好親切。」

遊走古城街頭,讓人想起兒時記憶中的香港,那個年代,大集團和商場、領展還未完全「攻陷」香港,落街玩還是有不少雜貨舖。

喵國王出現,你你你快跪下!

憶貓主子橫行的年代

有人戲言,貓貓才是土耳其的國王。

從前放學後總喜歡到樓下商場一間賣零食和日用品的小店,收銀機旁放了一煲老闆自製的鹵水魚蛋,一串六粒,三蚊一串。當時一星期有五蚊雞零用的我,會不時抵受不住鹵水誘人的香味,吃完魚蛋才後悔,因為零用錢已花剩得返兩蚊雞。當60餘歲的老闆伯伯把熱氣騰騰的魚蛋端出來時,懶洋洋的三色貓會從櫃下探頭探腦,用迷你的鼻子聞幾下後,又溜開了。有時,其他貓也會遛來湊熱鬧,不知是街貓還是其他舖頭養的。貓咪踮起腳尖,臀部左右扭動地走來蹓躂閒晃;有時又優雅地並立雙足,收起尾巴靜靜地站立;有時則死黏在你腳旁。

這間零食店、伯伯和貓貓在政府將屋邨商場賣給領匯(今為「領展」)後,就絕跡了。所以此情此境,在不歡迎動物的香港街頭已不復見。大小商場都禁止動物內進,至於公共交通,除導盲犬外,巴士、地鐵都嚴禁動物進出。記者住在馬鞍山這個商場林立的「無街之城」,大街小巷幾乎動物絕跡(除了小強),城市潔淨無瑕,易於管理,只有在海濱長廊才會見到狗主遛狗。

千年古蹟是貓主子的睡房

貓國王優美地過馬路,與人車和平共存。

說回那個位處歐洲和亞洲之間的三角形半島上的伊斯坦堡,貓咪就像這片土地的主人。大街小巷都有主子的腳印,連有近1,500年歷史的聖索菲亞大教堂(土耳其語:Ayasofya),都是主子的宮殿。

遊人止步,但貓主子卻能在後殿中央安睡。聖索菲亞大教堂由360年落成直至1453年期間都是君士坦丁堡的大教堂, 鄂圖曼帝國(Ottoman Empire) 土耳其人在1453年征服君士坦丁堡,蘇丹穆罕默德二世下令將大教堂改成為清真寺,將鐘鈴、祭壇、聖幛、祭典用的器皿移去,用灰泥覆蓋基督教鑲嵌畫,後來又加上了一些伊斯蘭建築,如外面的四座叫拜樓。伊斯坦堡貓貓的祖先們,可真是見證數個帝國興衰,亦見證了這座由教堂改成清真寺的建築,於1935年再改為博物館。

聖索菲亞大教堂的後殿放有「米哈拉布」(即凹壁或窯殿,是伊斯蘭教清真寺禮拜殿的設施之一),祭壇面向聖城麥加,那裡亦放著穆拉德三世從帕加馬(Pergamon)運來了兩個古希臘漢白玉大甕,放置在清真寺正殿兩側,如今圍上紅繩,參觀者只能遠遠地欣賞,可是傲嬌系貓咪卻能懶洋洋地躺在古蹟上睡覺,呼嚕呼嚕的,數十個遊人的相機嚓嚓作響,警衛筆直地站著,誰都沒資格打擾主子。

伊斯坦堡斯屈達爾區另一歷史猶久的Aziz Mahmud Hüdayi清真寺,亦是街貓遮風避雨的收容所。教長(Imam)穆斯塔法(Mustafa Efe)讓貓貓自由進出寺內,並稱這些貓貓是清真寺的「貴賓」。

試想想在香港的大館若突然冒出一隻貓咪,工作人員會有什麼反應?

貓貓土耳其親善大使

行幾步都有貓貓,讓整個城市都活起來。牠們就像在歡迎我們幾個港燦。

好幾次在伊斯坦堡街頭看到主子走出馬路或鐵軌,留著鬍子的土耳其大漢總會九秒九的趕貓貓回安全的地方,看著頓時感到一陣暖流;幾乎在所有地方都放有主子的乾糧及水,讓他們生活無虞;有些餐廳會設置「傷病貓醫療專用」小費箱,在高級餐廳內,更看到街貓伴在食客腳旁用餐;有次看到一隻BB貓不斷喵~喵~喵的叫,正在「放煙break」的廚師大哥向貓貓喊了一聲,把身旁的乾糧散到貓貓跟前。

我們經常在民宿附近的樓梯看到幾隻貓咪(分別是三色貓、白貓和黑貓),無論在正午的陽光使人目眩,還是七八點的晚霞雲霓或是靜謐的夜,幾隻貓貓都在懶洋洋地躺著或到處遛遛。有次晚上回去,看不到貓貓,我們說:「啊,今天沒貓呢!」誰知半晌過後主子們就伸個大懶腰現身了,讓我們幾個「港燦」身處陌生的城市,卻感到份外親切。

貓的足跡,真是無處不在。土耳其之所以成為「貓之國」,據說是受到先知穆罕默德愛貓影響。

先知也是貓奴?

撚貓期間,有個大叔向著貓咪們大喊,叫牠們吃飯。

土耳其人流傳一諺語--“If you kill a cat, you need to build a mosque to gain God’s forgiveness” (如果你殺了一隻貓,你就要起一間清真寺,以獲得真主的寬恕。)

據林婉美在《天下雜誌》寫的「伊斯蘭國家貓比狗多,為什麼?」,傳說穆罕默德有次寧可剪斷祈禱袍的袖子,也不忍叫醒在袍子上熟睡的貓;他的門徒阿布胡勒(Abu Hurairah; 603–681) 每天餵養清真寺附近的流浪貓,還收養了一隻受困的小貓,因此他流傳後世的名字的意思就是「小貓的照顧者」。 有學者推測,阿拉伯伊斯蘭文化對貓情有獨鍾,很可能與古埃及對貓的崇拜有關。中世紀時期,伊斯蘭世界將貓視為守護者,他們讓圖書館免於老鼠來襲,對防止鼠疫蔓延擴散也有功勞。鄂圖曼帝國時代,虔誠的信徒會透過當地的慈善組織照顧街貓。

相較於中國人認為黑貓會帶來厄運、歐洲人將貓與邪惡的巫術連結在一起,貓在伊斯蘭世界是純潔的象徵,穆罕默德禁止穆斯林虐待動物或殺貓,貓吃過的食物被視為合格的清真(halal),連貓喝過的水也允許用於祈禱前的淨禮。

13歲少女賣藝籌款建貓屋

伊斯坦堡少女Tuana Ekin Şahin自去年開始於街頭賣藝,以拉小提琴籌款,希望在社區中建一個家給街貓,至今籌得6,000新土耳其里拉(約7,656港元)。(受訪者提供)

點擊下圖,有更多Ekin賣藝的相片:

+2

相關文章:【土耳其圖輯】民眾街頭放乾糧與水照顧街貓 居民:貓代表著純潔

伊斯坦堡一個13歲少女Tuana Ekin Şahin(下稱Ekin)自去年開始於街頭賣藝,以拉小提琴籌款,希望在社區中建一個家給街貓,以及餵飼流浪狗。

Ekin接受「01社區專題」訪問時表示,至今籌得6,000新土耳其里拉(約7,656港元),她說:「我一直有餵流浪貓和狗,但當貓貓長大後,因為沒有固定的家,牠們開始到處跑,有時會因撞車而死去,所以我想盡點力,為牠們建一個家。」

至於何以土耳其人如此喜歡貓,Ekin亦指這與信仰有關,她說:「我們的先知穆罕穆德非常喜歡貓,我們相信穆罕默德會想大家照顧在這國土生活的貓。」

然而,她補充,亦有不喜歡動物的土耳其人傷害流浪貓和狗,她亦沒有可能無時無刻看守著牠們。因此,她正向老師申請在學校的花園建一個街貓之家,好讓街貓們有更好的保障。

城市發展趕絕貓貓?

土耳其雖說是貓貓天堂,但亦會發生流浪動物被虐事件,例如今年6月,在土耳其西北部薩卡里亞省(Sakarya)薩潘賈市,一隻黑色小狗慘被斬去四肢和尾巴,其後在做手術期間死去。保護動物組織批評土耳其現有的動物權益法太過寬鬆,雖然動保法的修訂案已交由議會討論,但進展緩慢。

去年有土耳其導演Ceyda Torun拍了一套關於伊斯坦堡貓貓的紀錄片《Kedi》(中譯《愛貓之城》)。紀錄片講述七匹街貓的生活,透過七隻貓貓視角穿梭巷弄,攀高俯衝。「沒有貓,伊斯坦堡就失去了一部分的靈魂。」片中的土耳其居民如此說。

千年來,貓,才是伊斯坦堡真正的「主子」,坐臥高牆見證這座古老的城市歷經羅馬、拜占庭、奧斯曼帝國,直到今天的土耳其共和國。
紀錄片《Kedi》(《愛貓之城》)

點擊下圖,有更多紀錄片《愛貓之城》的喵片

+10

不過,導演在紀錄片末,也反思在人口急增、都市高速發展下,這群無法為自己發聲的居民將面臨著什麼挑戰?嗯,說到這點,我們香港人又怎會不明白?

回民宿途中。大地在喵腳下,奴才請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