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支付】現金廣深消費一天遊:Starbucks不夠錢找贖 唯有加價

撰文:陳芷慧
出版:更新:

突然空出一個周末假期,想要呷一口喜茶,生了北上消費的念頭,但很多事情未有準備好——包括購買內地電話卡,到銀行開戶口,再申請內地支付寶或微信支付。更重要是,還得要想清楚為北上消費放棄一直守護的私隱、避過政府的監控,值得嗎?
記者可是低估了內地電子支付通行的程度,與友人只共帶了800塊人民幣,心想:「有信用卡在手,應該什麼問題都能解決。」可原來這是幼稚的行為。

信用卡於內地不是萬能

我們先到深圳一個新商場「深業上城」行逛,在時裝店裏看中了飾物,想要用Master Card付款時,售貨員說不是銀聯,不能用。原來MasterCard、Visa或JCB信用卡要綁定微信帳戶。現金有限,只好臉如死灰地離去。喜茶、麵包店還能用現金,但到了連鎖食店,問題就來了。

深圳連鎖食店 店員從櫃底找回一本實體餐牌

我們在一個連鎖酸菜魚店,每一張餐桌上都有一個QR Code,食客們用手機掃一掃,就能查看電子餐牌,自助點餐。我們兩位港燦努力地用手機掃,既開啟相機來掃,又蠢鈍地用微訊的相機來掃,左掃又掃就是不行。一個女侍應走過來,問:「你們是香港人吧。」她看看我們的手機,笑了,說:「不是用QR Code的相機,是用微信的相機,而且香港的微信不能用。」那怎麼辦?她不發一言,只見她四出向同事求救,然後從餐具櫃中翻了又翻,十分鐘後給我們找到了一本實體的餐牌。幸好,她先抹乾淨,不然手上全都是塵。可是,點菜還是要電子下單,沒有其他法子,女侍應只能借出自己「私伙」的手機,讓我們點菜。要備註什麼,如「走辣」,都在手機上打字。不過,一個不留神,忘了備註便下單的話,就不能回頭更改。

連鎖食店全自助式,點菜結帳也是微信「搞掂」。

晚上我們到了有名的牛肉火鍋店「海記」,身上餘下$200多元,心想:「唔夠人民幣,畀港幣。」結帳,盛惠$236人民幣,打開銀包數算: 2張100元紙幣、1張20元紙幣...褲袋裏還有1張10元紙幣;數算硬幣,2個1元、1個2元、2個5毫、2毫、1毫...最後湊夠零錢剛好足夠支付,兩人身上餘下1毫,只好從國貿站徒步至羅湖車站回港。好險,幸好剛才欲加單時牛肉已售罄。後來同事分享,有次與朋友也是到「海記」吃火鍋,結果真的現金不足,但有人微信帳戶裏還有$300多元,要求店員能否拆單,部份以微信支付,可惜店員說不能。怎辦?他們本欲致電香港朋友能否立刻微信轉帳數百元,擾擾攘攘15分鐘,經理出來,才願意退一步,讓他們分拆帳單現金和微信支付。

(視覺中國)

Starbucks Card不能於內地支付

在深圳以現金勉強地消費一天。但是在廣州,沒有電子支付帳戶的話,當真很麻煩了。記者到Starbacks欲購一杯咖啡,本以為有Starbucks Card全球通行,但原來Starbucks Card只適用於某些地區如香港、美國,就連墨西哥也能用,但中國就是用不到的。那只好用現金,店員一臉疑惑,再三提醒可以用電子支付系統。記者再說:「真的沒有。現金可以嗎?」店員點頭。記者支付100元人民幣購買$31的咖啡,店員打開收銀機,表情就更懊惱(幸好後面排隊的廣州人沒有煩燥),因為全店也沒有足夠的碎錢找贖。但他態度很好,先叫記者不著急,還安慰著:「我想想辦法。」他與其他店員商量後,唯一的辦法是「臨時」加價,在收銀機上把$31更改成$34。在廣州用現金,就像是為別人帶來麻煩。

(視覺中國)

香港有必要走向無現金城市嗎?

電子支付除了能杜絕內地假鈔的問題,的確能帶來方便。好像記者在地鐵買車票,幾個排隊購票的人把不同的紙幣送進售票機,它總是吐出來。記者只好跑到另一出口的售票機碰碰運氣。不過,電子支付在政經聯合護航下,雖是大勢所趨,卻是減少民眾選擇和多元化。

現時於深廣兩地非連鎖店舖,一般現金支付沒有問題,消費幾天還是可以,但對於生活而言,堅持抗衡就限制了活動,簡單如不能享用內地商場興起的單人唱K機,必需全自助式,電子支付;不能再隨意地在街上截的士,現在司機和乘客都是「滴滴打的」電子召喚與付款。早前到廣州街市訪問老人對電子支付的看法,一位婆婆說得妙,她說:「不是不懂用,而是社會應該照顧不同人的習慣。」香港現時有八達通、Apple Pay、Visa Wave、轉數快、Payme各樣各式的電子支付方法,市民又能選擇現金付款。去年8月林鄭月娥與馬雲會面,馬雲揚言期望兩地通力合作,將香港打造成無現金城市。內地現時幾乎沒有選擇的餘地,而我們有必要走向「無現金城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