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富居民自救 倡生態古蹟公園 申請正式遞交城規會

撰文:何潔泓
出版:更新:
置富山谷擁有珍貴的自然生態、古樹群和百年牛奶牧場古蹟。(南區綠化帶改劃關注組提供)

倡生態古蹟公園 申請正式遞交城規會

薄扶林置富花園居民協會,倡議改劃薄扶林置富山谷為全港首個生態古蹟公園。五位置富居民力陳理據,要求政府保育山谷自然生態、70棵古樹群、稀有生物品種,以及過百年的牛奶牧場古蹟。該山谷獲政府提出規劃為乙類住宅用地,並擬用作安置華富邨居民。

山谷位於置富道與港島徑二段之間,據關注組調查發現,該地擁有瀕臨絕種的短腳角蟾、易危品種小棘蛙、60多種雀鳥、罕見的橡樹、瀕危植物土沉香等。山谷的古樹覆蓋率甚高,動植物公園的面積與覆蓋比例為 4.1,置富山谷則為10。關注組指出,山谷的生態與古蹟已渾然而生,具有原野面貌,為免地區被過渡開發,他們將引用《城市規劃條例》第12A條向城規會申請成立生態公園,希望能以自然方式進行保育,例如以原生木材建步行徑,盡量保存原有面貌。

據政府文件顯示,深綠色為置富山谷地段,被劃作可被考慮成為住宅用地的綠化地帶。(南區綠化帶改劃關注組提供)

居民聚首 環境自救

2014年,數名愛好行山的置富居民初探山谷,發現珍貴地貌,眼見政府將山谷列為發展房屋地段,便成立「置富花園居民協會-南區綠化帶改劃關注組」,開展民間研究。政府宣佈該地段有可能用作安置華富邨居民,前年七月,超過1,500戶居民響應關注組呼籲,去信發展局反對計劃,期望保育這塊生態與古蹟合二為一的寶藏。

從行山考察、研究調查,至今向城規會作出改劃申請,行動都由居民自發。關注組發言人仇志澄說:「開初,幾個街坊發現古樹和牧場遺址,便回去跟居民說。後來觀鳥愛好者和生態專家陸續加入,當居民團隊發現魚、蝦和淡水生物,便開始學習如何保育,吸引更多學者參與,過程就像滾雪球一樣。」

置富花園居民協會主席祁梅娟補充:「我們持續開居民大會,將山谷的發現匯報給居民,經歷幾次來回匯報,連鄰近住薄扶林花園的居民也前來支持。」

置富居民包辦行山、調查與倡議,除了居民自身是不同範疇的生態專家,過程中也得到其他學者幫忙,例如「城西關注組」的張朝敦博士和「香港地貌岩石保育協會」的鄺子憲。

張朝敦熟悉歷史,他主力研究牛奶牧場的石牆構造和工藝,以舊山頂酒店與港大建築石牆作對比,分析牧場石牆為兩個時期的建築物,橫跨1880至1930年,印證其百年歷史。

熟讀香港地質的鄺子憲分析,薄扶林擁有豐富地貌,源於地層組成於1億4千萬年的白堊紀時代,當時火山爆發令西高山和奇力型成尖鋒,加上鄰近的瀑布灣,令薄扶林區極具自然價值。

細葉榕古樹,生長在牛奶牧場的古牆上,變成石牆樹。(南區綠化帶改劃關注組提供)

全港首倡生態公園 居民盼大眾支持

作為全港首度倡議改劃生態公園的申請,關注組希望獲得大眾支持,在未來的公眾咨詢程序結集力量,向城規會反映意見。居民李慧娟表示,如果改劃成功,置富山谷將成為距離中環僅15分鐘車程的世界級古蹟生態園區,為香港注入人文色彩,因此認為生態古蹟公園不只是置富居民的事,更是全港性議題。

關注組指現時難以評估城規會的回應,唯有努力開展工作,推動由下而上的倡議工作,與市民商討倡議的細節內容,捲動公眾參與。為了讓市民加深了解置富山谷面貌,關注組將會把山谷的環境、生態和古蹟資料,配合旅遊導航,以多媒體形式呈現網站,讓市民彷如置身導賞團。

為了讓倡議獲得成功,關注組將繼續研究山谷面貌,同時捲動公眾參與,居民劉耀祖說:「山谷古樹覆蓋率高,是條小型亞馬遜河,政府若要執意破壞,我們就一定要做些事,不然將只剩遺憾,也會禍延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