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願野宿?】三段無家者故事 麥難民May May:離家先可做自己

撰文:彭愷欣 余睿菁
出版:更新:

出生富貴家庭卻淪為露宿者;年少賭博輸錢離家出走、一走便是11年;美滿婚姻下的假面具令她出走、每晚尋覓容身之地……每個無家者露宿街頭的故事都不同,背後反應了本港露宿者的苦況。

三個露宿者,三段故事、三種期盼。(余睿菁攝)

走遍全港24小時快餐店覓容身之地的女性露宿者

60歲的May May,受訪當日身上掛有兩個袋,另有一部手推車載著她的家當。每晚她帶著大小家當,於24小時麥當勞快餐店過夜,這情況維持了兩年多,住遍全港的麥當勞,受盡旁人白眼。年輕時的May May,或從未想過有一天會露宿街頭。

難忍劏房床蝨 成為「麥難民」

30多歲時,May May誕下女兒。原本以為婚姻美滿,豈知丈夫對她態度惡劣,她受不了丈夫脾氣,於是外出工作,做補習老師。後來她想開一間補習社,動用了與丈夫聯名銀行戶口內的積蓄,並被丈夫發現。夫妻兩起爭執,丈夫報警,May May被送院治理,精神科醫生稱她患有精神病,入院住了近三個月,丈夫和她離婚。出院後無家可歸的她,於私人院舍住了兩年。出院後靠綜援維生,初時住劏房,後來因劏房內滿佈床蝨,實在無法忍受而走到麥當勞過夜,「去M記發現啲人會瞓係到,成個人瞓係凳到。」

積極參加不同的機構或聯會,成為多個聯會的執委,關心大家聲音有冇畀政府聽到,如果大家都各自為政,淨係顧住自己,果個力量好細。
於24小時快餐店露宿的May May
作為「麥難民」,May May受盡他人白眼。(余睿菁攝)

作為「麥難民」,May May指,經常會遭食客投訴,縱使她找了較隱蔽的位置,食客亦會大大聲說「畀人咁入嚟呢到,我點食嘢?」May May試過隨身的手推車被快餐店經理收起,問他取回時,對方稱「唔好再畀我見到你第二次。」

代表弱勢社群發聲 May May: 淨係顧住自己,嗰個力量好細

縱使露宿街頭,成為他人眼中的弱勢社群,May May沒有因此而令自己成為社會的「隱形人」,她積極參加不同的機構或聯會,成為多個聯會的執委,代表弱勢社群發聲,如露宿者、精神病人士、盲人等,「關心大家聲音有冇畀政府聽到,如果大家都各自為政,淨係顧住自己,嗰個力量好細。」

女性露宿者人數上升 May May: 女性不再啞忍

近年女性露宿者人數有上升,根據社協的就「24小時快餐店無家者」的調查,去年448名於廿四小時快餐店過夜的無家者中,女性有72人,較2013年的14人多了58人。而社署截至去年12月底,女性無家者則佔全部登記露宿比例的10.2%。May May認為,過去女性生於父權社會下,縱使於家中得到不公平待遇,亦會啞忍了事,惟近年女性會選擇離家,「好似我呢個例子,我只有離開呢個家,我先可以做返自己,即係畀人逼到埋牆。」

體會弱勢社群的不容易,May May代表他們發聲。(余睿菁攝)

救過4個欲自殺男女的觀塘碼頭露宿者 一日經歷被判入獄、喪子​

回望過去的荒唐事,興叔甚為後悔,希望以自己的故事,告誡他人。(余睿菁攝)

於24小時快餐店過夜,要冒著被趕的風險;而於街頭露宿,雖有固定位置,卻不時要面臨被清場的命運。於觀塘碼頭露宿了近三年的興叔稱,一年總有數次會收到政府相關部門的通告,要求露宿者離開觀塘碼頭。

曾販毒 大仔因吸毒致死 興叔:因果報應

65歲的他,出生於富貴家庭,年輕時誤入歧途,結識了黑社會人士,沉淪毒海,甚至販毒,屢入監獄卻不知悔改。2000年的某天,他因藏毒罪需於東區法院上庭,最後被判獄半年。當日妻子到場旁聽,並關了手機,當她再開機時,接獲警方致電指,29歲的大仔因吸毒致死,要她前往見最後一面,「佢幾咁心痛,當場暈低。」回家後太太更一度想跳樓,幸好被細仔及時阻止。

回憶起未能送大仔最後一程,興叔流下男兒淚。(余睿菁攝)

一日內經歷判入獄、喪子​ 興叔:因果報應

一日內經歷判入獄、喪子,興叔未能見兒子最後一面,回憶當時的情況,他一度哽咽,激動到不能說話。興叔稱是因果報應,「我覺得係上天懲罰我,我細個賣毒品,做埋啲壞事 ,原來真係種橙得橙,種西瓜得西瓜(種因得因、種果得果)。」 2002年興叔戒了毒,2013年因傷人罪再入獄,2016年出獄後,太太表面上不抗拒他回家,但卻對他說怕影響孫子,「我覺得出嚟唔好沾污屋企,要死都行遠啲死。」興叔決定離家,便開始了他的街頭露宿。

露宿觀塘碼頭 救6名卻跳海自殺男女

興叔選擇了在觀塘碼頭露宿,他認為是天意,因露宿的日子,他救了六名卻跳海自殺的男女。2017年他於觀塘碼頭救了一名墮海自盡的女子,傳媒訪問他的報道出街後,兒子曾來探望他。於街頭露宿了近3年,興叔閒時會畫畫,他希望將自己畫的油畫出售,得來的收入可用於幫助其他露宿者,「用啲錢租工廠大廈畀人入住,我唔想個個(露宿者)畀人指指點點。」興叔希望政府能幫助露宿者上樓。

年少離家 出走11年的露宿者:心係想返屋企

形容自己「11年都未有改變」的阿榮,試過站在街頭,抬頭望望自己的舊居。(余睿菁攝)

六旬的興叔信奉基督教,依靠信仰,他為自己能於露宿期間挽救他人的生命,感到安慰。然而,離家11年的阿榮仍在期盼自己有成功蛻變的一日,歸家見父母及胞姐。

年少染上賭癮 欠下巨債

今年37歲的阿榮,出身基層,年少時與家人關係差,流連於屋邨網吧、街頭,中五畢業後開始賭博,從幾千到幾萬,最後更過大海賭博,一夜輸了20多萬,一鋪清袋的他連累家人亦被放貸人追債,最終欠下的債需由家人從親朋好友東借西湊才還清。年少不懂事,欠下巨債的阿榮遭受家人又罵又打,一氣之下奪門而出。離家出走後,他第一件事是往沙田馬場賭馬,多次因犯罪而入獄,居無定所的他由各大機構的宿舍出來後,前後於街頭露宿4次。

流浪11年 阿榮:心係想返屋企

這一走便是11年。11年的流浪生活,東藏西躲,生怕於街頭被家人或朋友撞見。形容自己「11年都未有改變」的阿榮,可曾想過父母?阿榮試過站在街頭,抬頭望望自己的舊居。他又何嘗不想回家,只是還沒到時間,「心係想返屋企,但唔夠膽,佢(父母)見到你又係一事無成。」阿榮為自己訂下目標,於三、四年間,找一份固定的工作,存一筆錢且有固定住所時,便是他回家見父母及姐姐的時候。

離家11年,阿榮盼有一日能歸家。(余睿菁攝)

根據社署的統計,於2018年12月,本港共有1270名登記露宿者,而香港社區組織協會調查發現,以往露宿者是於街頭露宿,近年多了露宿者於24小時快餐店、網吧等過夜。今年4月30日至5月6日,社協聯同台灣芒草心慈善協會,舉辦「無家者-港台生活誌」展覽 冀《無家者生活誌》圖文集,台灣的露宿者會來港交流,了解本港露宿者情況,及分享台灣政府對露宿者提供的保障政策,詳情可瀏覽:https://soco.org.hk/life-stories-in-hk-and-taiwan-exh/ 及http://timable.com/event/179732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