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校巡查】鬧市幽靈廢校 空置十年未上榜 組織促政府交真名單

撰文:魯嘉裕 陳諾希 李慧筠
出版:更新:

廢校問題處處,規劃署於2017年公佈「經中央調配機制檢討的空置校舍用地」列表,列明183空置校舍的位置及長遠用途,目的供不同團體申請校舍使用,但香港01記者抽查發現,港島及九龍區約八成上榜的廢校,已有不同用途,反映政府的資料跟現實情況脫節。名單上的廢校已有用途,然而,在列表以外,仍存在多間廢校並未有被記錄在案。原來這些幽靈廢校,校舍仍由政府部門持有,有校舍空置九年一直無人使用。香港01巡查港九新界三間「未上榜」廢校,地區人士直斥政府浪費,認為應釋出應付地區居民需要。
有組織嘗試申請12間「未上榜」廢校但無一成功,批評政府部門之間零交流、零協調,即使校舍有預留用途,亦應有規劃時間表,同時應交出廢校「真名單」供非牟利組織申請。

前灣仔學校停辦13年 曾被審計署踢爆

香港01巡視發現,有多間未有出現於規劃署名單上的空置校舍,現時都淪為廢校。位於灣仔愛群道的前灣仔學校校舍,學校於2006年停辦後,一直未有正式用途,僅曾暫供三間學校作臨時校舍,曾被審計署揭發辦學團體將校舍借給友好辦學團體使用,但未有歸還政府。灣仔區區議員楊雪盈指,校舍現時應由教育局持有,而全港不少位於市區、交通配套完備的校舍無法被善用,即使教局有就校舍計劃長遠用途,亦可以按人口估算何時會再辨學,如歷時長達十年八載,應考慮以短期租約方式租出校舍作其他用途,如區內日間老人中心,托兒服務均是有迫切需要。

打卡熱點彩虹邨廢校 區議員促善用操場

另外,位於彩虹邨綠柳路聖公會靜山小學與日修小學前校舍,自2015年遷至啟晴邨後,舊校舍丟空至今。校舍雖然設備未至殘舊,但四周鋪滿灰塵,亦有部分的油漆剝落的情況出現。彩虹區議員莫健榮表示,因邨內長者多,惟近年彩虹邨籃球場成為「打卡熱點」後,經常擠滿前來拍照的遊人,令街坊的活動空間所餘無幾,「無得打波,試過有街坊撞到(遊人)相機衝突,報埋警」,因此認為可開放校舍操場、禮堂等範圍供街坊舉辦活動及晨運,惟因場地涉及保險、保安,及日常維修等支出,如政府無資助團體難以接手。莫健榮認為校舍閒置至今屬浪費,指政府如有就校舍計劃未來用途亦應盡早確實,「財政預算案話要幾多十億買地方做安老、托兒,呢啲廢校都可以做,駛乜去買地方?」。

信義學校荒廢9年 國際學校欲租不果

而位於荃灣象山邨的荃灣信義學校,於2010年停辦後同樣閒置至今,近年更多次被人潛入冒險。翻查資料,學校於停辦後校舍由教育局持有,2013年教育局文件記載該校舍曾被預留作學校用途。荃灣區區議員陳振中指,過去曾收到不同機構求助,包括有國際學校希望租用校舍,另外亦有制服團體欲申請用校舍作總部,但曾與政府部門交涉後仍無果,「有國際學校想用,連租金都肯畀,證明有商業價值,但(政府部門)拖拖拉拉耍黎耍去,唔想揹責任」。陳振中又稱過去曾有不同政府部門人員到學校視察,但一直未有得出校舍用途,「居民無乜所謂,有人用就得,成十年擺喺度唔用係絕對浪費」。

教局:灣仔學校、聖十架小學預留長遠學校用途 信義學校已交還規劃署

教育局發言人回覆查詢指,局方已預留前灣仔學校及前聖公會聖十架小學空置校舍作長遠學校用途。前灣仔學校辦學團體與教育局商討後已把校舍交還政府,相關的歸還土地程序於2018年4月完成;而前聖公會聖十架小學校辦學團體則於2017年5月完成歸還土地程序。上述兩所空置校舍現時均屬政府土地,教育局正按預留用途作出跟進。至於荃灣信義學校,教育局指已按中央調配機制交回規劃署以考慮其他合適長遠用途,不再屬局方轄下。

位於灣仔愛群道的前灣仔學校校舍,學校於2006年停辦。(蔡正邦攝)

組織自行覓地 揭發不上榜廢校

組織「全港關注劏房平台」,於規劃署17年公佈183間空置校舍用地名單時,已開始研究申請用作過渡性房屋用途,社區組織幹事陳穎彤指,當時按照名單查找,發現大多近市區的校舍已被租用,剩下無人用的已是設施殘舊及位置僻遠,猶如「賣剩蔗」。他們其後發現,原來有位於市區的空置校舍,並不在規劃署名單上,「發現到呢個缺口,究竟呢啲校舍喺邊個部門度,點解擺咁多年都唔講得」。組織其後於各區及街坊間收集消息,找到十多間不在名單上的空置校舍,於是他們向運輸及房屋局、教育局及發展局查詢。

運房局、發展局說法不一

一查之下,陳穎彤指發現教局於2017年管有空置校舍達十多間,「好離譜,點解成7、8年話預留,但都未用」,其後組織於2018年向發展局及運房局提交12間不在規劃署名單上的廢校,希望申請發展過渡性房屋,惟發現兩局的回應大相逕庭,「運房局話全部都唔用得,(校舍)一係畀政府部門持有,一係喺私人機構手上;但發展局就話有4間好有機會用得」。陳穎彤指兩局口徑不一,他們於是再翻查個別校舍屬誰管有,其中一間北角衛理小學,運房局去年聲稱校舍為機構循道衛理持有,惟他們向循道衛理了解,對方指已將校舍交還政府。陳指他們於是再追問運房局,對方才改口稱校舍已歸還,但教育局已有安排用途。

社區組織幹事陳穎彤指,規劃署名單剩下的校舍已是設施殘舊及位置僻遠,猶如「賣剩蔗」。(魯嘉裕攝)

批部門零交流 霸地似鬥地主

陳穎彤批評,最大問題在於政府部門之間零交流、零協調,即使校舍有預留用途,亦應有規劃時間表,「如果話有教育用途都合理,但佢(教局)知道學童幾時增長,知地區幾時需要校舍,但佢答唔到」,陳形容政府部門似玩「鬥地主,hold(管有)得多地就有安全感啲」,而且資料極不透明,NGO(非牟利組織)如想覓地申請亦只能靠自己方式,惟他們經歷兩年,12次申請最後亦被拒,「根本係玩緊我哋啲機構,政府無心幫我哋,花好多心機、時間,但都係無米粥,」。

去年《財政預算案》計劃預留10億元,協助合資格申請租借空置校舍或用地的團體及機構作維修及協調,惟陳穎彤批評現時狀況是「有錢無地」,「NGO入唔到場,最後唔會用得哂10億,但政府到時就會搵籍口話NGO唔申請」。陳認為,發展局有責任協調及管理不同部門的空置用地,例如2年內未有規劃及長遠用途的建築物應要交還。政府部門如持有空置校舍,亦應要交代原因、用途及動工時間,同時政府應公佈空置校舍的「真名單」,視察真正適合用作過渡性房屋的校舍名單並公佈,「無理由係一間NGO同你screen(篩選),我哋都有好多前線工作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