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化專家:年長是資產 應改革教育、工作模式鼓勵長者就業

撰文:呂嘉麗
出版:更新:

政府2015年的統計數字指,香港65歲及以上長者的比例將由2014年的15%上升至2064年的36%。社會常將「人口老化」與「問題」放在一起,但人口老化一定是問題嗎?老年學及人口老化專家Nancy Morrow-Howell博士認為,年齡可以是資產。社會應是重新設計教育、工作、生活環境,鼓勵更多老年人留在勞動市場,而非只強調享樂式的退休。

Morrow-Howell是美國聖路易華盛頓大學喬治沃倫布朗社會工作學院教授,主管人口老化研究中心(Harvey A. Friedman Center for Aging)。她指出,我們應視高齡為資產:「如果我們一說人口老化便說它帶來對醫療、社會福利的負擔,我們便註定失敗。人口老化是個人口統計的現實,但我們要看看現實的另一面——年齡同時是資產。我們要做的,是改造一直以來的做事方式。」

她說,面對人均壽命的增長,現代社會的設計已不合適:「我們的教育、工作、社區需要為生命延長而重新調整並設計。」

老年學及人口老化專家Nancy Morrow-Howell博士。(資料圖片)

退休不止享樂 應有接受教育的選擇

現時香港65歲以上就業的長者只有一成左右,而60至64歲的就只有4成,比日本、南韓、新加坡都低兩、三成。

她認為,以往的教育制度叫人一勞永逸,20歲唸完書便得應付一生的工作。但隨着人均壽命增長、愈來愈多人老而健壯,為了追尋目的及滿足感,樂於繼續工作。她指現時不少人認為退休便是「享受逸樂30年」,但其實應該讓他們有接受教育和工作的選擇。

她認為,教育制度不應再只着眼於年輕人,因為以往的知識和技能會過時,人亦會因為日復日重覆的工作而轉職或退休,因此教育應多考慮成年人甚至老年人需要而設計:「20歲可讀書、40歲可讀書、60歲亦可讀書。」社會亦應為轉行提供職業援助。

Morrow-Howell指現時不少人認為退休便是「享受逸樂30年」,但其實應該讓他們有接受教育和工作的選擇。(資料圖片)

年長員工不是負累

很多人認為年長的員工會支取較高的薪金,加上健康問題令成本效益成疑。不過,她就說很多研究發現,年長員工有不少優勢:「除了更富經驗,他們還更忠誠,更少缺勤、對工作滿意、更高產。」

她指出,有很多不同方法可以鼓勵長者靈活地繼續工作,例如退休後在公司成為兼職導師傳授知識及經驗。她以德國的汽車生產商BMW為例:「德國人口老化比其他歐洲國家更嚴重,已為勞動市場帶來沖擊,尤其是汽車製造業,因其對勞動力需求尤高。BMW於是調整公司政策,設計了更好的座椅、安排不同的休息時間、改變休假制度、讓工人在不同崗位輪替,令工作沒那麼單調。結果公司生產力維持一樣高,年輕職員也表示歡迎。」

長者助社區建設

Morrow-Howell博士說,很多長者退休後也積極做義務工作,是社區建設的重要一員。長者在自己的社區可以在不同層面上貢獻。她以美國波士頓開始的鄉村模式為例,團體「Village to Village Network」鼓勵長者組織起來為社區做事:「除了舉辦聚會來凝聚群體,也互相幫助,例如接載村民來往醫院、打理別人的花園、清潔公共設施、想方法令小孩從學校回家的路上安全等等。」亦有團體在嘗試讓長者成為寄養家庭小孩的照顧者。

不少長者踴躍參與推動社會改革的遊行。(資料圖片)